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行将迁址的小茅山道院

(2016-06-22 06:14:23)
标签:

锦峰山

苏州科技城

三茅殿

东渚镇

旅游

分类: 苏州拾珠

行将迁址的小茅山道院

 

小茅山道院初建年代不详,仅有民间“先有小茅山(道院),后有(穹窿)上真观”之说。不过从民国元老李根源先生所著《吴郡西山访古记》所载来推算,起码应在清初就有了:“下院设有真君殿(即茅盈、茅固、茅衷三茅真君),有康熙二十六年(1687)朱珩海造炉一,俞君玉造炉一,康熙甲午(1714)朱云仲造钟一”。民国35年(1946)被烧毁。到解放后,仅遗存的山门在70年代初铜矿首次探矿开采时也被毁。

 

小茅山属锦峰山的次峰,仅24.5米。那个地方是在古城之西东渚境内,现在属苏州科技城的地界上。早几年我曾去过一次,那是冬季。记得从锦峰路西折后,见到一座小山头,满是那种自然生长着的树木。走近,寻到山麓边有新成的小道,南去不久,便见道院的围墙,又顺围墙找到山门而入。当时只觉道院倚山而建,“地远心僻”,颇得山野之趣。

 

道院规模不大,共三进。山门殿在前,玉皇殿居中,后面一排偏殿也有香火。山门殿内两侧,东为三茅殿,西为观音殿,此两殿后各又有附房。在主殿西有边门出,顺着一条围墙内的小径北去,能见一溜简易朝西的平房,所供奉的有“恩山大皇”、“太子大王庙”和“龙塘桥李仙人”等,只恨才疏学浅,竟不知都是些何方神仙。

 

最近又去了一次,竟感觉与上一次去时大变了样。仿佛不见了那座山头,也全无了杂树丛生的景观;大路就在边上,前面高楼在望,已全无山野之趣,也再无“地远心僻”的感觉。大约因为道院前开阔了,觉得山门也低了不少,因此还怀疑是否又改建过了,细睹,没错。

 

撞着的是初一。好热闹。路边与停车场上停着许多私家车,山门前来了许多小摊贩,竟有点旅游景点的味道了。进去,香客云集,虔诚有增无减。道院建筑,大观如旧,只是各殿皆闭着门。有点奇怪,初一怎么“谢客”了呢?见玉皇殿前有一布告,谓道院是危险建筑,已决定迁往东渚重建云云。无独有偶,注意了,便见观音殿等处也有“此处危房,禁止入内”之类的告示。

 

虽然我不是信徒香客,但一看到要拆,心中不免有点怏怏然。想到供奉“恩山大皇”处去重拾旧忆,却不知是封了还是拆了,找不着了。于是带着一丝惋惜出来,自忖造了没多少年了啊,上一次去时还见村民捐赠的功德碑呢,怎么竟会都成了危房了呢?是建小茅山公园时伤了山体的筋骨了吗?

 

《苏州山水志》中有记载:“锦峰山南坡有2002年重建的小茅山道院。”那大约就是2000年时茅山村原道长徐琴松之子徐振新发起,在原址小茅山东南麓规划重建茅山道院之结果。就算是2002年到现在,也不过14年的时间啊,一间简易房也许还不止这样的寿命的。危房可以加固,或者原地翻建的,为何要建到东渚去呢?我总觉得里边有点理不顺的原因,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后来无意间在网上读到“阳光便民·苏州”之“苏州寒山闻钟论坛”里有不少贴子,分别“来自寒山闻钟安卓手机客户端”与“龙湖地产”。不算“发言”,只觉得蛮有劲的,遂把它们摘录于下:(无兴趣的朋友可跳过直接看图)

即便如某机构假托的存在地质灾害危险,且问:1,这危险确实危害了道院?没法治理?2,小茅山上都是地质灾害?茅山上新建的亭,台,楼,阁,那么多,可是反证其适宜建设啊。怎么解释?3,搬了道院,新区管委会风水就好了?笑话。4,要知道,道院已有几百年,管委会大楼才有几年,太霸道了吧。

假托地质灾害,是将罪过推卸给土地老爷,心地不善,风水能好,就怪了。

如果造好了收门票了,里边应该也不规范,佛教和道教神祇一起供奉,有哪个正规的寺庙会这样?要说那边的老寺院,倒是原吴县铜矿办公楼地址的照明寺,开铜矿时拆了,放现在绝对是保护的

楼主以茅山人民名义发贴,问过了所谓的茅山人民了?现在乡下的一些所谓的寺庙,以信仰为幌子,实以敛财为实,城里的大庙我不去说了,乡下那种小庙,到年终烧几个素菜做年夜饭,然后叫农村人去吃,不能白吃,要出钱,为首的煞有介事出几百,其他人一看出少了不行,就五十一百,其中的门道大家都知道,我佛也知道,

你一个做地产的,调研过么?茅山人民,没问过,能说这话么?

据我所知,这个道院历史应该不超过10年,是一个老板出钱造的,当年在周边要村民捐钱,结果造好了收门票了,里边应该也不规范,佛教和道教神祇一起供奉,有哪个正规的寺庙会这样?

要说那边的老寺院,倒是原吴县铜矿办公楼地址的照明寺,开铜矿时拆了,放现在绝对是保护的

茅山道院的历史,远比你爷爷的爷爷久远多了。。。至于有人借机敛财什么的,有点点耳闻,,,,但,决不是拆的原因,更非小茅山群众的想法。假托灾害,拆庙毁寺,现实的乱作为,更是为他人敛财提供便利,也改善不了科技大厦的风水。

应保留文化遗址,如果是危房或其他山体危险什么的可以加固,并不一定要拆迁或者搬迁什么的!


行将迁址的小茅山道院
传说最早时小茅山道院有玉皇殿5间,真君殿3间,以及山门。图为小茅山道院现山门

 

行将迁址的小茅山道院

山门正视。后面两个高耸的屋脊是三茅殿与观音殿

 

行将迁址的小茅山道院

现在的山门前是条大路了。门口有许多做小生意的车和摊

 

行将迁址的小茅山道院

在早几年前的一个冬天,我初访道院时,周边还是这个样子

 

行将迁址的小茅山道院

本来我已基本不拍殿里的神像了。但知道了道院要移地重建,还是想留个记录。这是山门殿内一景。小茅山道院只三进,无钟楼与鼓楼,钟和鼓就放在山门殿内。“晨钟暮鼓”,故钟放在东边一侧

 

行将迁址的小茅山道院

西边是鼓。山门殿内两侧是“四大金刚”

 

行将迁址的小茅山道院

佛教寺庙的山门殿内,迎客的是笑口常的弥勒佛,出来时所见的守护神是韦陀。道教宫观山门殿内的值守神是王灵官。王灵官亦称“玉枢史府天将”,是道教最崇奉之护法尊神。相传本名王善,宋时人,曾师从西蜀道士萨守坚。受道教符秘法,明代宣宗皇帝封其为“隆恩真君”,为诸天将之首

 

行将迁址的小茅山道院

进入山门殿后地势依山而升高

 

行将迁址的小茅山道院

主殿玉皇殿(旧图)

 

行将迁址的小茅山道院

东侧的三茅殿(旧图)


行将迁址的小茅山道院

三茅殿北边的附房

 

行将迁址的小茅山道院

西侧为观音殿

 

行将迁址的小茅山道院

观音殿北边的附房

 

行将迁址的小茅山道院

玉皇殿后的一进房中也供奉许多神像。人多眼多,我怕香客反感,像做贼一样胡乱偷拍一下便走

 

行将迁址的小茅山道院

正逢初一,前来烧香祈福的人很多。有说小茅山道院曾经是香火极盛的,“每逢道教诸神诞日或打醮之际,信徒潮涌,烧香船只挤满河浜,延绵数里,夜间俯视犹如火龙,现山下火龙浜之村名由此而来”。今日所见,始信其说

 

行将迁址的小茅山道院

化锡箔

 

行将迁址的小茅山道院

蜡烛架边有人不停地更换清理

 

行将迁址的小茅山道院

被封了门的玉皇殿

 

行将迁址的小茅山道院

玉皇殿周围被铁杆拦了起来


行将迁址的小茅山道院

两边皆是

 

行将迁址的小茅山道院

移建小茅山道院的布告。布告中间的图示是20158月起已在东渚渚镇路北新址施工建设的现场实景

 

行将迁址的小茅山道院

观音殿门上的告示

 

行将迁址的小茅山道院

早先,我记得从这个边门西出(旧图)

 

行将迁址的小茅山道院

沿着这条围墙内的小道北去

 

行将迁址的小茅山道院
还能见到一溜黄墙,也是香火处


行将迁址的小茅山道院
供奉的还有 “恩山大皇”、“太子大王庙”和“龙塘桥李仙人”等

 

行将迁址的小茅山道院

这次去已“找不着北”了。唯见西边的洗手间还在

 

行将迁址的小茅山道院

上一次去时所见的玉屏村民为修道院的捐款碑也不见了

 

行将迁址的小茅山道院

大约用不了多长时间,这里连道院的影子也要没有了。山门外墙上的 “缘起”同样告示着迁址移建的一切

 

行将迁址的小茅山道院

我是个有点恋旧的人。一想到以后来了将见不到曾经见过的一切,心里不免有点黯然

 

行将迁址的小茅山道院

忽然想起,读书时记得有一篇课文像是首新编民歌:“天上没有玉皇,地上没有龙王。我就是玉皇,我就是龙王。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难道是现实中真有这样的“我”、真这样做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