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常熟拾萃:虞山上两座朝代最早的先贤之墓

(2016-03-06 07:34:13)
标签:

言子墓

仲雍墓

牌坊

高山仰止

旅游

分类: 苏州拾珠

常熟拾萃:虞山上两座朝代最早的先贤之墓

记得有个谜面是“四时丰收”,打一地名,谜底便是常熟。常熟是历史文化名城。说起常熟的自然风光,人们津津乐道的就是虞山与尚湖。虞山原名乌目山,因句吴先祖仲雍殁后葬于此山,仲雍又称虞仲,故后来被改名为虞山;而尚湖则相传因殷末姜尚(姜子牙、姜太公)避纣王暴政,隐居于此垂钓而得名。常熟的历史文化沉淀由此可见一斑。

 

在虞山的东麓,有个免费的虞山公园。公园之南有片广场,广场沿山麓一南一北,相隔不过百来米,有两座石牌坊,均可穿过牌坊拾级登山。北边的牌坊上去是言子墓,南边的牌坊上去稍带个弯折北,是仲雍墓。各各在牌坊前立有文物保护铭碑,标示前者是周代的,后者是商代的。两处墓在1956年时就被列为江苏省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言子,(公元前506-443),名偃,字子游,又称叔氏,常熟人;曾到鲁国就学于孔子,勤奋好学,以文学见长,学成南归,道启东南,被尊为“南方夫子”。 言子是春秋时孔子三千弟子中唯一的南方人,七十二贤之一。传说孔子授徒,设有德行、政事、言语、文学等“专业”,名列前茅者称“哲”,共十名,言子与子夏同为“文学专业” (指历史文献)之“哲”。可惜时代太久了,或许我寡闻,言子的作品未见有专著传世,其之“能”,只能在《论语》中略见一二。

 

言子墓始建年代已失考。最早见诸于文字的记载是“西汉武帝时,17世裔孙言成大始修祖墓,后渐荒芜”。之后的不同朝代中,或是言氏后人,或是地方官员,都有修缮之举。现在所见的言子墓,一路上去有三座牌坊,墓门那座前后均题“言子墓道”;第二座前题“道启东南”、背后题“灵萃句吴”,为乾隆御笔;第三座为雍正间江苏布政使鄂尔泰所建,并书题“南方夫子”。墓区内还有石亭三,其一有康熙帝的御碑,亭之额题“文开吴会”也为康熙御笔。

 

仲雍,又称虞仲,生卒已无考。传3000多年前在今陕西一带的氏族首领古公亶父生有三子,按序为泰伯、仲雍与季历。为实现父王欲将王位传之于季历的意愿,泰伯与仲雍“避位”而出奔,来到今苏锡一带,“断发纹身”,随乡入俗,与当地先民共同发展农耕业,治水强军,开创了古吴国。泰伯为首位吴国国君,因其无后,王位传与仲雍。两人均为吴国的先祖。是故苏州、无锡一带,后人为其建庙立祀,是故 “至德三让”千古传诵,永彪史册。

 

仲雍墓门在言子墓南数百米,几乎平行。拾级而上,也有三座牌坊;第一座正面是“敕建先贤仲雍墓门”,背后题“清权坊”;第二座正面题“南国友恭”,背后是“让国同心”;第三座额题“先贤虞仲之墓”,背后题“让国齐光”。仲雍墓冢无围墙。但山脚下墓门南广场之东有“清权祠”,广场之南有大型浮雕组画,略述仲雍之要绩。孔子在《论语》中赞道:“仲雍、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清权坊与清权祠之名从中而来。

 

虞山我尝浅游过几回,所见皮皮毛毛。有一回游尚湖后,车驻虞山公园那边,也曾邂逅过仲雍墓。此回虽也是匆匆,但这两座墓算是完整地看了。只是那天早上天晴,近傍晚到山麓时已全无日色了,加上冬天草木凋零,片片不好看是无疑的。不过,也许是那种灰濛濛的色调,那多多少少的萧瑟景象,才是沧桑的本来面目……

 

 

常熟拾萃:虞山上两座朝代最早的先贤之墓

冬日虞山公园一景

 

常熟拾萃:虞山上两座朝代最早的先贤之墓

言子墓现在也成了常熟公交车的站名。广场前的一组雕塑。石块上刻有《论语》中记述的几段孔子与言子的对话

 

常熟拾萃:虞山上两座朝代最早的先贤之墓

言子墓墓门牌坊。一副楹联为“旧庐墨井文孙守;高陇虞峰古树森”。边门额一为“乾隆三十三年岁次丁亥三月廿八日建”,一为“翰林院世袭五经博士裔孙如洙等恭立”

 

常熟拾萃:虞山上两座朝代最早的先贤之墓

过牌坊有座小桥,名文学桥。大概就是纪念言子为当年的“孔子学院”“文学专业”毕业的

 

常熟拾萃:虞山上两座朝代最早的先贤之墓

第二座牌坊。横额前方题“道启东南”、背后题“灵萃句吴”,为乾隆帝御笔。此牌坊的两侧有八字墙。传乾隆首次南巡(乾隆十六年,1751),裔孙言汝泗迎驾苏州,得御书“道启东南”四字,遂建此坊

 

常熟拾萃:虞山上两座朝代最早的先贤之墓

过牌坊,山路愈上,有亭当路

 

常熟拾萃:虞山上两座朝代最早的先贤之墓

未至石亭而右(北)拐,是“崇祀堂”,一看就是新建的。门未开,稍一探,见后壁正中墙上有一幅言子线刻像。两侧立有两块石碑,看不清。查了一下资料,说是左侧石碑上刻的是七十七岁爱新觉罗曼翁书写的,明代太子少师长洲高僧广孝化的《瞻子游遗像》诗一首:“文学传家数百年,长松深处古祠崦。青瓜延萝宗枝茂,丹桂流芳子孙贤。礼乐四方遵教化,弘歌百里熹相传。我来蹔谒虞山下,瞻仰光风凛凛然。”右侧石碑上刻的是中国书协主席沈鹏书写的“录明顾宪成《虞山言子祠记》”词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群蒙。”

 

常熟拾萃:虞山上两座朝代最早的先贤之墓

见简介牌上说,附近还有“龙头石”、“墨池”、“墨石”等景点。但我只在 “崇祀堂”东侧的山坡上见一处石上恍有字迹,先见一“池”字,细暏其右侧还有一“墨”,原来是正墨池也。另几处搜寻无果

 

常熟拾萃:虞山上两座朝代最早的先贤之墓

回到墓道,在石亭前再北折,是御碑亭


常熟拾萃:虞山上两座朝代最早的先贤之墓

“文开吴会”为康熙御笔

 

常熟拾萃:虞山上两座朝代最早的先贤之墓

御碑字迹已难通读。有资料说碑文乃“乾隆十六年(1751年)皇帝遣经筵讲官刑部左侍郎钱陈群致祭言子”的祭文

 

常熟拾萃:虞山上两座朝代最早的先贤之墓

墓道折南,也有一只亭,未见名。景区也无介绍

 

常熟拾萃:虞山上两座朝代最早的先贤之墓

亭中之碑已难寻字迹。唯碑座的花纹尚显纹理

 

常熟拾萃:虞山上两座朝代最早的先贤之墓

第三座牌坊题“南方夫子”。文中已有介绍。言子墓冢在围墙内

 

常熟拾萃:虞山上两座朝代最早的先贤之墓

要上不少台阶才到罗城

 

常熟拾萃:虞山上两座朝代最早的先贤之墓

据说这两块碑一是明,一是清。有资料载:崇祯九年(1636),苏松巡按御史路振飞重修言子墓,立“先贤子游言公墓”石碑一通。那么看不到字迹的反为清碑了?

 

常熟拾萃:虞山上两座朝代最早的先贤之墓

第三座牌坊的背面题“灵萃句吴”。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赞誉言子为南方的精英

 

常熟拾萃:虞山上两座朝代最早的先贤之墓

稍南的仲雍墓,墓门牌坊正面题“敕建先贤仲雍墓门”,为乾隆年间建

 

常熟拾萃:虞山上两座朝代最早的先贤之墓

背面题“清权坊”

 

常熟拾萃:虞山上两座朝代最早的先贤之墓

第二座牌坊在同一轴线上。中门横额题“南国友恭”,柱联是“道中清权垂百世;行俟夷惠表千秋”。侧门横额上无非是记某人某日题,看不清也无关重要

 

常熟拾萃:虞山上两座朝代最早的先贤之墓

牌坊的背面就四个字“让国同心”。说的就是与泰伯一起避位南奔、至德三让之典故

 

常熟拾萃:虞山上两座朝代最早的先贤之墓

一路上去,在北侧,能在树木的空隙处见一堵黄墙,那就是毗邻的言子墓

 

常熟拾萃:虞山上两座朝代最早的先贤之墓

上山后在“虞山门”处要北折

 

常熟拾萃:虞山上两座朝代最早的先贤之墓

过这个亭与茶楼

 

常熟拾萃:虞山上两座朝代最早的先贤之墓

前方见一广场,广场上有两只石亭(未见名),更前就是第三座牌坊

 

常熟拾萃:虞山上两座朝代最早的先贤之墓

牌坊横额是“先贤虞仲墓”。柱联虽淡,细暏能读,为“一时逊国难为弟,千载名山还属虞”

 

常熟拾萃:虞山上两座朝代最早的先贤之墓

罗城内墓冢上有人敬献了菊花。粗略一暏,以为里边没碑,就没进去拍。还有一个原因,当时周边没有游客了,感觉有点阴森森的,生怕我一个小老头的阳气不足,呵呵

 

常熟拾萃:虞山上两座朝代最早的先贤之墓

反身出来,见牌坊的背面题“至德齐光”。也一起赞誉了泰伯

 

常熟拾萃:虞山上两座朝代最早的先贤之墓

回到山下,清权祠闭门了,错过了开放的时段。清权祠的匾额是李鸿章所题

 

常熟拾萃:虞山上两座朝代最早的先贤之墓

清权祠前的广场南侧有大型的浮雕壁与一个牌坊

 

常熟拾萃:虞山上两座朝代最早的先贤之墓

牌坊题“高山仰止”,后边有几行小字看不清

 

常熟拾萃:虞山上两座朝代最早的先贤之墓

大型浮雕诉说了三件大事:“让国南奔”

 

常熟拾萃:虞山上两座朝代最早的先贤之墓

“断发文身”,“文”通“纹”,是表达泰伯、仲雍坚定避位,入乡随俗、义无反顾的决心

 

常熟拾萃:虞山上两座朝代最早的先贤之墓

“建立勾吴”

附注一:关于仲雍为何又称虞仲,说起来有点绕。引用如下:虞仲,《史记》:“武王封周章弟虞仲于周之北夏墟,是为虞仲”。《史记正义》引《周本纪》云:“古公有长子曰太伯,次曰虞仲”。《左传》云:“太伯、虞仲,文王之昭”。 《吴郡志》卷四十八《考证》按,周章弟亦称虞,当时周章弟名仲,初封于虞,号曰虞仲。然太伯弟仲雍,又称虞仲者,当时周章弟封于虞,仲雍是其始祖,后代人以国配仲,故又号始祖为虞仲。

附注二:仲雍墓为何定为商朝的。中国历史上之商朝,其君主为子姓,始于成汤(子天乙),到盘庚时(约公元前1300年)迁都到殷,故又称殷商,末一位君主是帝辛(纣帝,世称纣王)。而西周的第一任君主是周文王姬昌,他已是姬姓的古公亶父的第三子季历之子了。故仲雍出生与生活的时代无疑还是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