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窿山孙武文化园

标签:
茅蓬坞兵圣春秋吴国圣湖旅游 |
分类: 履丈绿踪 |
世上有山长高或变矮了的记录,却好似从未听到山会长大了的事。而苏州号称最高的山穹窿山却确确实实“长大”了。早先还不曾上得穹窿山之前,我是和文友到过小王山的,拜谒了李根源的墓,还有幸与守墓人交谈了一会。那时小王山还没圈起来,也无需购门票的。现在,小王山则成了穹窿山景区中的一个独立景区。不仅如此,还有万鸟园,孙武文化园等也加入了这个行列。
季春时分,我到了次孙武文化园。不算抢头彩、看新鲜。苏州博友中不少去过,有的甚至在建设中就捷足先登过了的。我只为拍点风景,原是无所谓有迟与早之分的。我的经验是,任何景点,刚建成时太新,树木花草还未与建筑与环境很好地融合,从拍照的效果来看,迟些去有迟些去的好处。而季节反倒是很重要的。而且我去的也不算太晚,孙武文化园是去年5月开园的,距今还不足一年。
孙武文化园位于穹窿山三茅峰下的仓坞和茅蓬坞境内,总面积36.7公顷,总投资约5亿元。园方介绍说:“整个建筑以孙子兵法为核心,巧妙结合了生态与文化,休闲与娱乐,是一个集兵法解读、文化体验、史迹探寻、休闲养生等功能为一体的兵法文化主题园区”。
实地去了的感觉,有高大的门楼,宽广的门前广场。里边大略分两部份,一部份围绕着“圣湖”布局,不失为一江南风韵的园林,是为一期;而另一部份则为“兵学朝圣区”,主体建筑为春秋风格的四座殿,分别是兵学朝圣殿、兵圣殿、知兵殿和洗兵殿,是为项目的二期,也是区别于其他主题公园最主要精华所在。至于三期,有“森林瑜伽、森林星巴克、森林小木屋等”,愚见是满足修心养性、猎奇、体验之类的,于我也没有太大的兴趣。
置身在恢宏的孙武文化园,最大的感受是孙武的荫泽也大。春秋时古吴国传二十五世,也只是在桃花坞的泰伯庙的偏殿中,陈列了其全部帝王的石刻像,没一人能享一个主题公园的殊荣的。而孙武呢,早在之前,在新区的邓尉路上,我就游过孙武公园;从木渎经胥口到到太湖边有条路,是叫孙武路的;最近听说相城区也要将文灵路那边的孙武墓重修。想想也不只苏州人、中国人对他的军事才华所倾倒,连当代世界上最强的军事大国美国,也对孙子兵法推崇备至,其誉诚可当也!
行在松海路上,景区未到,先见路边有两块大石头斜峙着,一个红色的武字相当醒目
广场的另一端有一个巨大的雕塑,名《兵法圣典》,造型为比较独特,其正方形的四条边上的铜质浮雕展示《孙子兵法十三篇》中的精华战例。顶上以简牍形式展示了孙子兵法中的《计篇》。这个雕塑与门楼遥相呼应
门楼前有人工挖成的“环城河”,河上架仿汉白玉的桥。城门高24米,宽12.2米。屋脊正中是一只金光闪闪的“飞凤”。感觉上这个门楼是朝东的,或许稍稍偏些南
进入门楼后,是一条宽阔的大道。道边耸立着的12根柱子,刻着孙子兵法中的其余12篇,(《孙子兵法》共13篇,另一篇在门楼外广场前的雕塑上)。此道直指“圣湖”
大道的终端止于一座太湖石垒成的假山屏前,四个题字是“武经冠冕”
春光中,远方的山上,各种树木正在换新叶,绿是基调,而深深浅浅,错落有致,煞是好看
圣湖东南部景观。图中桥为“长脚桥”,未见简介,可能意谓引桥部份很长
正是春游时节,学校(或许是幼儿园)组织学生到文化园,发现家长也可陪伴,比较人性化,也许也是一次“亲子活动”
从圣湖东岸向北走的话,途中要经过一座小桥,名香花桥。有介绍牌曰:“香花桥,又名拈花桥,曾是山中通往拈花寺的必经之道。相传当年建文帝皇坟在拈花寺的小山冈处,而拈花桥下就有暗道通向皇坟。香花桥复原了原拈花桥的形状,桥面所用的康武石也大都是来自旧桥上的石条”。(建文帝,即明惠宗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懿文太子朱标之子,是明朝第二位皇帝,年号建文,其在位期间进行一系列宽政、削藩的改革,史称“建文改制”。由于燕王朱棣发动兵变后攻入南京应天府,朱允炆在靖难之变后下落不明)
绕着圣湖大略走了一圈,现在要上台阶去看“兵学朝圣区”了。台阶中间有细瀑自上漫下,此景为“兵形象水”。有简介“《孙子兵法》中有: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意即用兵的规律就像流水一样,水的流动,是避开高处,流向低处;而作战的取胜之道是避开敌人坚实之处,而攻击敌人的弱处。所以用兵就要像流水一样因形而生势,随机应变,不可拘泥,要灵活的运用……”
第一座殿名
“兵学朝圣”,相当于山门殿。陈列着春秋时期的列国疆域图和吴国疆域图以及《二十五世吴王谱系图》,如比作于书的话,相当于一个序
殿中孙武的塑像,取坐姿,腰佩剑,右手捧着竹简,左手捋须,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雕像前柱的一副联为:隐穹窿呕心沥血十三篇子系千秋兵圣;效勾吴披星戴月三十载戈止万世隆昌
第三座殿是知兵殿,内有一个很大的环形影幕,循环放映《止戈为武》的影片,殿内有三层,分别展示战例、春秋时武器实物与后人名家对《孙子兵法》的评价等
这一片是从网上下载的“兵学朝圣区”的全貌俯视图,虽与实景有些差别,但神韵是一样的(点击可看大图。谢谢原作者)
从上一图中可以看到,这一区除了四座大殿外,还有许多附属建筑,如“龙滔堂”、“虎钤堂”“止戈堂”、“上智堂”、“众妙之门”、“万流归宗”等。这些建筑都遵循着造园艺术,有花木衬着,感觉还是挺不错的
没赶上六一发此文,但还是要借此发几张快乐在孙武文化园中的天真可爱的儿童的图片
孙武文化园门楼进入后其北方还有一些景观,最重要的是隐圣亭,以纪念当年孙武避乱隐居在穹窿山茅蓬坞潜心著书的往事。其余因篇幅有限,不介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