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陈东宝,刮目笛艺堂

标签:
巴城古镇昆山好人流浪笛手笛艺堂文化 |
分类: 苏州拾珠 |
巴城古镇的西首,是条河,河边有亭廊。那日,与文友走到这里,他惋惜起来:河埠头的鸽子一只也没有了——哦,了如指掌呢。我也算是去过巴城并徜徉到这里过的,却没注意到这个细节。亭廊的对面有幢两层的建筑,我也拍过的,是“笛艺堂”。心有灵犀,不约而同:再去看看。甫进门,我的文友便对主人说,“鸽子怎么一只都没了……”
主人坐在屋中的写字台后,与我俩差不了多少的年纪。他应声答道:“都被人家捉了吃了”,一边站起身来。“抽烟?”文友说他已不抽了我还抽的。我正贪婪地在四顾他屋子里的摆设与收藏,他的那支中华牌香烟就已经“飞”到了写字台前的一方巨大的石砚上。旋即,他也坐到了石砚边上的明式红木圈椅上。“坐一歇。”话题便聊开了。
这一间屋子,就像是用古董与艺术品铺张出来的。北边的墙上,正中是一幅江南水乡的瓷版画,两侧挂四幅古代人物题材的瓷屏画,用紫檀木的框镶着,框子又是木雕作品的佳作。南边一侧墙上,同样也是四幅瓷屏画,框子一样的精美,只不过尺寸又长些。我不是行家,对收藏知识也是非常浅薄的,只是直觉到都是“好货”,便漫不经心地又像自言自语、又似讨教:“都是老货吧?”“是的”,他很淡然,不加否定。
与这些瓷屏画为伍的,还有他友朋题赠的国画,洋溢着艺术芬芳的人物画,与文化部官员留影的照片,笛王陆春龄来访时留下的印记……柱上挂着毛笔、葫芦、竹器、管箫以及好玩的物儿。砚石上,小桌上,昆石、瓷器、香炉、木雕、泥人等物,各呈其彩。好货还有:一面青铜古镜,一根如意状的阴沉木中的极品,大的那头有自然形成的蝙蝠头形。他说,木分硬木与软木,藏品中软木的珍品为金丝楠木,硬木珍品便是阴沉木中的金丝楠乌木。
而数量最多,陈处最广的自然是笛子。笛子,理所当然该是这所屋子最有本色之物。我猛然想起,那屋门口有幅柱联:“昔者二胡阿炳,今日一笛东宝”。东宝,就是这笛艺堂的主人陈东宝。“隔壁还有处‘东宝笛馆’,也是你的?”“那是政府为我造的。”他见我东拍西拍,特地还领我看了一样东西,是他的一个学生被中央音乐学院录取的通知书,据说笛子专业的,每年录取的名额只有一个……
不期遇到名人了,我心中暗思:得好好再把那个笛馆浏览一番,加深认识一下今日邂逅到的这位朋友。临别,他问我们要不要加点水?又嘱,有空常来坐坐。——如愿,看了东宝笛馆。回程中经过那个亭廊,因为带了颗关注的心,发现廊中也有关于他的宣传画。走出老街,见路边的“昆山好人”之宣传栏中,竟又有陈东宝的事迹,“见义勇为”,两年前跳入水中救起了一位落水的19岁的来巴城打工的贵州姑娘。艺术家与见义勇为者,似乎是两个范畴的,然而确实就这么有点神奇般地融合于他的一身了。
回来后,带着好奇,我百度了一下。这一下,我的好奇成了他的传奇。他有“流浪笛手”之称。曾经也在农场干过,当过乡村企业的骨干,弄潮于市场经济,当过“亲亲八宝粥”和南京牌香烟的代理人,受骗破产过,想到自杀过,流浪三年过,摆摊卖艺过,足迹遍布江苏、山东、福建、陕西、广东等好几省的二十多个城市。他也广交艺友过,潜心创作过,登台演奏过,收徒授艺过,指导比赛过,所授学生屡有佳音相传,自己的笛子专著也蜚声国内外。网上有更多文章可查阅,且容我就这样概而括之,“熬车”了。
巴城古镇的西首,是条河,那条河叫张家港河。河边有亭廊,亭廊对面是“笛艺堂”,是“流浪笛手”陈东宝在外漂流十四年归来后停泊的一个温馨的港湾。“笛艺堂”前有楹联:“昔者二胡阿炳,今日一笛东宝”;此联,非是堂主的踌躇满志之自负,而是他的恩师、著名笛子艺术大师蒋国基先生所题赠。那日我所邂逅的,是位平易近人的名人,说艺德双馨也许并不为过。他有几辑笛子的专集出版发行了,其中独奏曲《阳澄湖畔的笛声》和《巴城水·想》的曲名最为我所情动。也许,它们的悠长之韵在水乡古镇是最为动听的。或许,它们就是我此文最现成、最恰当的结尾了。
笛艺堂陈设一角。图片前方的石砚是一块整石雕凿而成。上面土黄色的花纹图案是利用石皮的天然色彩精心设计制作的。有多贵重?光是雕刻之资,那位雕刻家收受了陈东宝馈赠的两支名笛后,少收了10万元。“现在出200万,我也不卖”,主人如是说
北侧墙上中央是幅烧瓷的国画,上方中央是面古青铜镜。与办公桌前共四幅古代人物瓷屏画
主人收藏的阴沉木。我是老土,信口开河:样子像如意呢,请人雕一下更好吧?
不,天然的纹理更美。头部是蝙蝠的形态呢。我一听,连忙重新拿起来拍了张特写
笛艺堂之北呎尺之际是东宝笛馆,由笛友之家、《中国竹笛》杂志总编徐登朝担任总策划、昆山市巴城镇政府投资建造。馆名由由原中国文化部副部长、全国政协常委高占祥题
笛馆的布局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中国笛文化、笛箫艺术的发展史,包括乐器的形制、发展与改革,主要代表人物等。第二部分展示的是陈东宝在创业失败后,在各地流浪吹笛谋生时的经历片段;第三部分是展示陈东宝先生在吹笛流浪以及开拓竹笛艺术事业过程中结识的一些知名演奏家、教育家、制作家、艺术家等朋友;第四部分是专门提供笛箫演奏和艺术交流的一个多功能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