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读“狮山十八景”

(2015-02-21 07:22:50)
标签:

狮子山

壮士魂归处

梦里同游

状元读书台

旅游

分类: 履丈绿踪

走读“狮山十八景”

古城的人文就是丰富,一山一水都有故事。现在归入苏州乐园的狮子山,早时苏州人口口相传的是“狮子回头望虎丘”。真很形象的——我记得上小学时,途中有个花高墩墩,放学时有时会从柳巷爬上去,再从花街巷冲下来;而在高墩墩上西望,狮子山青青黛黛的,就如一只卧狮,而西北方的虎丘因稍近些,则青黛中略带些石之褐、树之绿,那只塔,人们都说是老虎尾巴……

 

狮子回头望虎丘,有几种说法。一为春秋时阖闾为谋帝位,用专诸献鱼计,鱼腹藏剑刺杀王僚之说。王僚死后葬岞崿山(即狮子山),而阖闾征越亡故后葬在虎丘。一对老冤家死不瞑目,魂借青山,怒而对视。二说为秦始皇东巡时,临虎丘欲发掘阖闾墓以获传说中陪葬的三千宝剑,时有白虎踞而守之,击之未中,虎遁。大约是秦皇之一击触发了它的野性,它再次归来后便成了害人之兽。曾在寒山寺“挂锡”的神僧寒山(即文殊菩萨)之坐骑青狮怒虎作恶,私下凡尘,将其斗毙,而青狮欲归时,被天庭发觉触犯了天条,化为山,在坠落前还回望了一下……还有许多,不一一列举。

 

其实,狮子山只是形似而已。志书记载应该是比较客观些吧?《越绝书》载“岞碓山,故为鹤阜山,禹游天下,引湖中柯山置之鹤阜,更名岞碓。”《吴郡志》是这样说的:“鹤阜山,亦名岞崿山。世传禹治水时令童男童女入太湖,引出此山,欲以填水,至鹤邑墟,不肯进,因此而名。”呵呵,都不如司马迁严肃。想来这两志的作者,也如我们今天写博,总要设法加点“精彩之处”,当然,“点击率”那时还是连做梦都没有想到过的。

 

后人继承了这样的传统,狮子山乃有了“狮山十八景”。不知起于何年,我不知道。只是在苏州乐园的一则广告栏中见的,遂努力在三次上狮子山之时,将这些景拍下来。“走读”狮山十八景,也是自己对苏州历史人文的一次学习机会,比如,之前,我只知道狮子回头望虎丘的传说,现在,却读到了乾隆皇帝南巡时,竟然还为狮子山题过诗呢:“徒见石刻峭,依然树茈虒。千秋纷记载,曾几不虚词。”

 

狮子山,有点刮目相看了。

 

 

走读“狮山十八景”
“狮山十八景”的示意图。但数来数去凑不到十八的数字

 

走读“狮山十八景”
狮子山有三条上山的道,上一图中标记的景点有两处在中间的那条道中。中间的上山道叫云溪小径

 

走读“狮山十八景”
上去所见的第一景是“坠星岩”,吴昌硕题。(吴昌硕在光绪八年(
1882),把家眷接到苏州定居过)

 

走读“狮山十八景”
第二景是“云溪”

 

走读“狮山十八景”
“云溪”,康有为题。(传上世纪
20年代初,康有为曾专程到苏州怡园,慕名拜访当时的怡园主人顾鹤逸)

 

走读“狮山十八景”
下面的图片从狮头处,即山的南边上山路起、至狮尾即山的北边小道下来的程序排列。南边的上山路名“仙人道”

 

走读“狮山十八景”
一景名“仙人靴”,状似一只靴

 

走读“狮山十八景”
落款是板桥郑燮弦。(郑板桥的祖籍是苏州)

 

走读“狮山十八景”
上山途中有一分支向西,至石佛寺。《苏州山水志》载:“狮子山头部有思益寺,初名法音寺。唐开元中,改名思益寺。清康熙八年重修。”更早的《吴地记》载:“岞崿山……吴王僚葬此山。有寺号思益,梁天监二年置。”现在的寺与思益寺有何关系不详。但山上只此一寺

 

走读“狮山十八景”
寺右(东)有一小水潭,即十八景中的“洗心泉”。前有记为:“道光十九年二月住持通颠”,后有
“云艇慎宗源书”。据说唐朝张又新品定天下六泉,将位于狮山的“洗心泉”命名为第五泉。此三字为清朝道光十九年所刻

 

走读“狮山十八景”
“洗心泉”之右有摩崖石刻,是郭沫若题:“物洗则洁,心洗则清”

 

走读“狮山十八景”
出寺复归主道上山。狮子山的南坡风貌

 

走读“狮山十八景”
继上,有十八景中的“狮山雅集摩崖”

 

走读“狮山十八景”
最东的一屏是“春山如画,秋水长天”。是林散之的草书联。落款为“八十二岁散之”

 

走读“狮山十八景”
中间一屏是郭沫若的“中流砥柱”

 

走读“狮山十八景”
西边的一屏是白居易的诗,名为《自思益寺次楞伽寺作》:“朝从思益峰游后,晚到楞伽寺歇时。照水姿容虽已老,上山筋力未全衰。行逢禅客多相问,坐倚渔舟一自思。犹去悬车十五载,休官非早亦非迟。”是明代苏州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征明87岁时的手笔,写于嘉靖丙辰春日

 

走读“狮山十八景”
过“狮山雅集摩崖”,向西不远,山道折向北,举头一瞧,一块石酷似一个狮头

 

走读“狮山十八景”
这个景叫“狮子吼”(上一图的背面)

 

走读“狮山十八景”
但我没见“狮山十八景”广告画中“狮子吼”的题词,只见有“吼”一个字,为“沙门成闲书”

 

走读“狮山十八景”
呵呵,捋住“狮子的鬚毛”拍个照

 

走读“狮山十八景”
狮子山的最高处有个木架,木架下有“魂兮归来”的石刻,为徐悲鸿所题

 

走读“狮山十八景”
稍下一层岩石上有“志士招国魂处”,为顾廷龙题。
(顾廷龙(1904-1998),号起潜。苏州人。曾任燕京大学图书馆中文采访主任。1939年与人共同创办上海合众图书馆,任总干事。后兼任暨南大学、光华大学教授。建国后,历任上海历史文献图书馆馆长,上海图书馆馆长,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主编,文化部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著有《说文废字废义考》、《四当斋书目》、《顾廷龙书法选集》等)。这“招魂”事,主题是追忆“反清光复”的三十位义士,包括黄兴、林觉民、秋瑾、邹容等,其中陈去病是苏州(同里)人

谢谢 钓月_樵云指教:“志士招国魂处”,是1903年秋,朱锡梁约了多人到狮子山竖起招魂幡,幡上画一雄狮,作诗二首,以藐视胡儿,招中华国魂归来,还向北开了一枪,包天笑作了招国魂歌,同人歌于山头。不是“追忆反清光复的三十位义士,包括黄兴、林觉民、秋瑾、邹容等”,黄死于1916年,林死于1911年,邹死于1905年,秋就义于1907年。时间全不对。

 

走读“狮山十八景”
山顶之东,便是“狮子回头望虎丘”。字是苏东坡的,他老人家题过没有我可寡知。几次站在那块大石上,不知是空气的纯净度不高,还是那个方向起了楼群,我是从来都没有望见过虎丘的影子

 

走读“狮山十八景”
从狮头下来,第一个景是“状元读书台”,俞樾题。(俞樾晚年定居苏州,居住在现马医科的曲园,他有一个号就是曲园)。这一景点说的则是明朝万历年间的名相申时行在狮子山苦读诗书,最后金榜题名的故事

 

走读“狮山十八景”
在狮子山北眺。那方石刻题“狮岩眠松”。可我也找不到传说中的那棵卧着的松

 

走读“狮山十八景”
“狮岩眠松”

 

走读“狮山十八景”
继北,便是“梦里同游”,说的是江南才子唐伯虎与秋香的动人爱情故事,据说出自“此真梦境也,曾偕汝同游!”但出自什么原蓍我却不知道

 

走读“狮山十八景”
“梦里同游”边上就是苏州第一大才子唐伯虎的一首诗:“我画蓝江水悠悠,爱晓亭上枫叶稠。秋月融融照佛寺,香烟袅袅绕泾楼。”

 

走读“狮山十八景”
此段的山梁很窄,宛若鲤鱼脊背

 

走读“狮山十八景”
再北,便是“爱之路”。是从著名书画家书法中精选出来的“爱心”字体大展览。除了爱字,还有珍重、珍爱、相思、长相思等

 

走读“狮山十八景”
在狮腰望狮头

 

走读“狮山十八景”
狮尾是缆车索道站。不到索道站有路下,那是狮子山北边的山道,名“飞雨坡”。最后一个景点便是“飞雨”,
近当代“书坛泰斗”沙孟海题

 

走读“狮山十八景”
除此之外,山顶上还有一块老的石刻,读不出。求教于知道的博友

 

走读“狮山十八景”
自然,还有当代的“秋香”,也在山上露了一手。不过我后来去时这首诗就被抹掉了

 

走读“狮山十八景”
站在狮子山顶,居高临下的风光还是不错的。只放一张哦。要四处下里多看看,朋友您亲历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