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wulitu
wulitu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6,243
  • 关注人气:1,86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与春申君功名同在的古镇黄埭

(2013-12-13 07:02:37)
标签:

春申君黄歇

香花桥

熙余草堂

黄埭西瓜子

旅游

分类: 古镇古村

与春申君功名同在的古镇黄埭

苏州西北相城区有个古镇黄埭,与苏州城同庚,也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镇最早时曾名春申埭,是为纪念战国时期楚国名相春申君黄歇在此组织民众兴修水利,筑成堰埭。春申埭是取其封号名镇,黄埭是取其姓氏名镇,并无实质区别的。更何况春申君在苏州的名望从来没消失过,城内王洗马巷有春申君庙,城东有塘名春申湖,相城区新建的路中就有一条命名为春申湖路……

 

黄埭周边多水。在公路未修通、公交未抵达时,到黄埭只靠水路。平门轮船码头有黄埭班,一天一班,早上去,中午时分到,稍歇个把小时吃顿饭,下午归。我有个邻居就回忆过当年物资紧张,曾特地坐了航船到黄埭镇上去买热水瓶的事,担心若错过了开船时间,就只能在那里住夜了。现在则便当了,公交虽有四十多个站点,但在一小时之内肯定能到达,班次也就间隔20来分钟,再无回不来的后顾之忧了。

 

交通一便,也带来了古镇风貌变化加快的进程。黄埭是个大镇,当时与木渎、甪直等齐名。老街号称三里,精确点大约为1300余米,过去有老桥13座,到民国期间,全镇还有寺庙、庵、阁、殿等26座。但到今天,老桥仅存香花桥还保存着,寺庙等也先后被毁。老街我去过几回,大约只有城隍庙还有点影子,另外,在原兴国寺址前的香花桥堍,好像成了约定成俗的香火处。老街上还存有的一处文物保护单位便是熙余草堂,在黄埭镇文化中心大院内。

 

黄埭人是自豪的。民间有“金甘露”、“银黄埭”的说法,但到了黄埭人口中,却成了“金黄埭”。这含金量大约还因为当地人殷福熙所创的“黄埭西瓜子”,曾于1927年获得过杭州西湖博览会优胜奖,享誉京津沪杭。我在镇上就看到西瓜子的厂家与挂着“中国驰名商标”的实物。前次去黄棣,人们告诉我还有一棵古银杏也是一绝,最近也去补了漏。

 

最近《姑苏晚报》有篇报道,说是“在1110日下午举行的第十五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缤纷长三角·浦东北蔡杯’曲艺邀请赛颁奖典礼上,相城区黄埭镇文化站组织演出的评弹组唱《黄埭四季游》荣获铜奖。一个乡镇文化站选送参演的评弹节目,能够唱红上海滩,实属不易。”……“早在清朝同治年间就有了书场,是苏州最古老的民间评弹书场之一。评弹深受黄埭人的青睐,至民国末,三里一条街曾有叙园、畅园、万福园、三景园等九爿书场。著名的评弹老艺人金声伯、王斌泉、严雪亭等都曾到黄埭献艺。‘说书跑码头,能过黄埭关,就算有本事了’”。录来补缺。我最近一次就在文化站就“蹭听”了一会书。据说,更有评弹迷会从城里赶到黄埭去,每天听档书,呵呵,反正月票或高龄卡,交通成本是可忽略不计的。

 

 

与春申君功名同在的古镇黄埭
黄埭镇的市河名黄埭荡。图片是在兴隆中市桥南堍往西所拍

 

与春申君功名同在的古镇黄埭
这一片是最近去时所拍,差不多在同一地点。左侧下塘沿河整治了驳岸,新建了栏杆

 

与春申君功名同在的古镇黄埭
从兴隆中市桥到香花桥之间的河北侧,还保留着一片老屋

 

与春申君功名同在的古镇黄埭
而在老街上看,这些旧屋的面貌没有朝河一边的好看。且大多人去屋空。但愿不要拆成老街中段的模样

 

与春申君功名同在的古镇黄埭
这是兴隆中市桥以东到方桥路之间的老街,名字叫黄埭大街,新是新,但全然没有古镇的影子了

 

与春申君功名同在的古镇黄埭
黄埭唯一保存完好的老桥香花桥,现为相城区文物控保单位

 

与春申君功名同在的古镇黄埭
桥身隐约可见重建香花桥的字样。东侧桥栏上有铁钉。这里有个传说:旧时最有名的、始建于东吴年间的兴国寺,据说山门就正对香花桥。相传某一夏夜,有一胖和尚在香花桥乘凉,将东侧桥栏石坐断,后以一搭钉加固,故称钉搭栏杆香花桥

 

与春申君功名同在的古镇黄埭
香花桥北堍有碑,其文如下:据传香花桥始建于三国东吴赤乌年间(238257),重建于宋,清同治十一年(1872重建),以后均有修葺。单孔石质梁桥,长18.6米,宽2.2米,跨径5.9米,桥墩为排柱式。全桥武康石、花岗石混建,桥面石、桥栏以武康石为主,余则为花岗石。“铁搭栏杆香花桥”为旧时黄埭十八景之一。保护范围,桥周边2米。兴国寺早就不在了,然这桥堍下的香火,我几次去都见

 

与春申君功名同在的古镇黄埭
这是老街西段、也是整条老街上原来寺庙道观中唯一还有点残影的城隍庙旧址。后边都被拆,改建了学校。香火好像反不及香花桥堍

 

与春申君功名同在的古镇黄埭
老街香花桥更西,已无老房子了。远处的桥,在华阳路上

 

与春申君功名同在的古镇黄埭
在华阳路跨河的桥上东望,还不无水乡风情

 

与春申君功名同在的古镇黄埭
兴隆中市桥北堍之西有处文物保护单位熙余草堂,在现镇文化站里。门口的文物保护碑石上记载:熙余草堂始建于清乾隆甲辰年(1784),占地面积378平方米。平面布局为二路四进,右路依次为前厅、正厅、门楼、后楼,左路依次为书房、花厅、附房,两路之间有陪弄相连。该草堂原为当地绅士朱福熙宅第,由著名建筑工匠“香山帮”营造,整座建筑布局科学合理,使用功能完备,具有江南民居的建筑特点和较高的建筑工艺

 

与春申君功名同在的古镇黄埭
文化站里是一条深深长长的走廊,右边是办公场所,左边每隔一段距离有个门,透过关闭着的铁栅栏,可以看到修缮过的老建筑,可能就是熙余草堂的右路

 

与春申君功名同在的古镇黄埭
我把镜头伸进铁栅,刚刚够而不能左右转动,将就拍了几张。这是幢楼,可能就是介绍中的后楼

 

与春申君功名同在的古镇黄埭
楼前砖雕门楼题“耕读流芳”

 

与春申君功名同在的古镇黄埭
前边一进可能就是正厅

 

与春申君功名同在的古镇黄埭
厅前也有个砖雕门楼,题“诗礼继世”。好似就这两进保存得完好些。而文化站那条深深长长的走廊应该就是原宅的陪弄,老宅可能仅剩“半壁江山”了

 

与春申君功名同在的古镇黄埭
文化站有个东门,门内便是黄埭百年书场

 

与春申君功名同在的古镇黄埭
书场内正在说书,观众不少。据报道,这书场每年演出300多场次,全年听众达18000人次,几乎场场爆满

 

与春申君功名同在的古镇黄埭
老街的中段全部是翻新的。直到过了方桥路,东街还有些旧时模样

 

与春申君功名同在的古镇黄埭
东街之西段,店铺很多,有点像农贸集市的样子

 

与春申君功名同在的古镇黄埭
这家经销著名的黄埭西瓜子

 

与春申君功名同在的古镇黄埭
木桶铺

 

与春申君功名同在的古镇黄埭
漆马桶

 

与春申君功名同在的古镇黄埭
手工制作童鞋

 

与春申君功名同在的古镇黄埭
黄埭老街东至棣东桥。这里快接近东头了

 

与春申君功名同在的古镇黄埭
东边有一处古桥遗址,两岸都还存着残留的桥基

 

与春申君功名同在的古镇黄埭
而在更东,一座新建的棣东大桥接替或扩大了原来这里的老桥的功能

 

与春申君功名同在的古镇黄埭
在棣东大桥东望

 

与春申君功名同在的古镇黄埭
黄埭荡在未到棣东大桥时,有一分支南去

 

与春申君功名同在的古镇黄埭
与老街西段一样,走在街中不觉怎样美

 

与春申君功名同在的古镇黄埭
但临河一侧,还留着曾似相识的梦境里的风光

 

与春申君功名同在的古镇黄埭
最近一次去黄埭,也是为了拜会一下这棵老银杏。老人说,这株银杏原先在一户大户人家庭院里。我问:庙前庙里多植松柏与银杏,这里过去有庙吗?老人说,过去没有,现在倒是打算在这里造座庙,规划批下来了,就是没钱

 

与春申君功名同在的古镇黄埭
我过去试着丈量了一下树围,要三个成人才能合抱,但边上无树龄的铭牌。树干的分枝处,互生着一些植物,最显眼的就是这种挂着红果的枝条。斑驳的树皮,此刻有些像嶙峋的峭岩

 

与春申君功名同在的古镇黄埭
春申路与方桥路的交汇处,春申君黄歇的塑像伫立在那里,他在检阅,检阅这里2500年的历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