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依山借水造胜境:灵岩山景区

(2013-04-17 06:35:06)
标签:

灵岩山馆

吴王姑苏台

升箩石

浣香榭

旅游

分类: 履丈绿踪

    依山借水造胜境:灵岩山景区

    “环滁,皆山也”,会让平原地区乐山的人兴叹的。然苏州聊有慰藉的是:西南有众多的丘陵——小山也。说起山,苏州人挂在嘴边的最是灵岩与天平。那两座山都有浓厚的文化底蕴支撑着,不只成了到苏州来玩山游水的外地朋友们的首选,也是本地市民常去不厌的白相好场化(游玩的好地方)。

 

也许,在绝大部份苏州人的记忆中,都不能轻易地抹去那还是在学生时代时春游,与灵岩山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心儿驿动了好多天,备好了吃食,跟着变得分外可亲的老师,或是步行,或是坐船,一路叽叽喳喳,快乐得忘乎所以。也总是匆匆,玩不够:集中的时间到了,便从山上冲下来,走的是野路……

 

不知从哪时起,曾经下山走过的那段野路被圈起来了。后来方知,里面造了个收费的新景点“灵岩山景区”。用一位朋友在《大众点评》中的话来直言吧:“是锻炼的好去处,本来是不要门票的,现在被人为得(地)划分成了两处景区,什么灵岩景区跟牡丹园,而且园林卡还不能用,如果只是爬爬上(山),烧烧香什么的,就别从这两个入口进,多走点路,绕到后面,会看见上山路~

 

大实话!玩山大可不必从灵岩山景区进入的,要20元门票。但我还是付了门票进去了,当然不是爬山。一是知道灵岩山早先有个吴王姑苏台的,现在复建在这个景区中,自然想去看看;二为去寻找当年春游时走过的那段“野路”,有点像要去拜会一位牵记了多时的朋友似的,所以让钱囊“该出手时就出手”了。

 

呵呵,全是闲话。关于“正题”,均在图解下。

 

 

依山借水造胜境:灵岩山景区
景区在灵岩山的东南麓。这是灵岩山景区的入口。外地游客被导游带着从这入口上山比较多

 

依山借水造胜境:灵岩山景区
平心而论,景区中有山有水,颇有园林意味,景色还是不错的。特别是喜欢摄影的朋友,门票钱出得还不算太冤枉

 

依山借水造胜境:灵岩山景区
景区导游图。景区有东西两个出入处,东边一个是主入口,即前一图所示;西边一个出口可通往登灵岩山的一条支路

 

依山借水造胜境:灵岩山景区
东大门进去后向西,是景区的中部。中部多建筑。与大门最近的一
幢建筑为砚石山房

 

依山借水造胜境:灵岩山景区
山房之西,
临池堆叠湖石假山,洞壑幽深,有平板石桥连缀山洞。从另一侧土岗拾级而上,可达揖山亭。有竹联为:高山仰止;曲径通幽

 

依山借水造胜境:灵岩山景区
在不同角度拍揖山亭

 

依山借水造胜境:灵岩山景区
揖山亭之西是钓雪轩,
硬山式屋檐。抱柱联为:临水花窥镜,依山石作垣。倚栏可赏水中云影,得庄子濠濮垂钓之乐

 

依山借水造胜境:灵岩山景区
中部最西的建筑是烹雪寮,
歇山式屋面。有联为:望泉难解游人渴,品茗才知博士功

 

依山借水造胜境:灵岩山景区
出烹雪寮,有浪桥可达景区的露天戏台处

 

依山借水造胜境:灵岩山景区
露天戏台。台后设一堵清水砖照壁作背景。彰显吴文化深厚的底蕴。台前立华表状柱两根,端庄而雄伟。戏台两侧,各设攒尖顶方亭一座,想来大约是看戏时的包厢了

 

依山借水造胜境:灵岩山景区
请随我换一个角度再游。若从主入口进去后,直接往左前方,则能见一汪清池,曲桥横卧。在记忆中,灵岩山下原没有这么大的水面

 

依山借水造胜境:灵岩山景区
待月亭。近水楼台先得月,临水之亭当亦如此

 

依山借水造胜境:灵岩山景区
这是环池塘的,景区中部要介绍的最后一组建筑,浣香榭。
清代梁章钜的《灵岩山馆》一文中,有描写旧时灵岩山馆诸景风貌。其中一段为:“道左有三楹,曰‘画船云壑’…前有一池,水甚清洌,游鱼出没可数。中一联云:‘香山濯云根,奇石惯延采砚客;画廊垂月地,幽花曾照浣纱人’”。感觉说的颇近此处情趣

 

依山借水造胜境:灵岩山景区
在待月亭边的曲桥边观浣香榭。可以看到现在榭之联为:依然东坡浣华池,曾有西子采香泾

 

依山借水造胜境:灵岩山景区
浣香榭通向假山那边揖山亭的一座桥

 

依山借水造胜境:灵岩山景区
景区最南端的一个景就是吴王姑苏台。姑苏台,古时为吴王祭天祀福所用。此台为2003年重建

 

依山借水造胜境:灵岩山景区
姑苏台一层现用作木渎镇史资料馆,陈列了自吴越春秋以来的木渎古镇的相关资料。登上二层平台可四眺湖光山色与田园风光

 

依山借水造胜境:灵岩山景区
景区北端有个重点景观为复建的灵岩山馆。山馆旧主,为清代名人毕沅。毕沅(
1730——1797年),字湘衡、秋帆,小字潮生,自号灵岩山人。乾隆二十五年高中状元。历任翰林院修撰、陕西按察使、布政使,陕西、河南、山东巡抚,湖广总督等,为乾隆名儒重臣。任职期间,他体恤民情造福一方,颇得百姓民心。毕沅学识渊博著述繁浩,堪称一代大家。幼年从沈德潜就读于木渎,晚年在灵岩山麓西施洞下构园筑馆,五年乃成。灵岩山馆在嘉庆年间,归虞山蒋氏。咸丰年间毁于兵焚。上世纪三十年代,李根源尚见到过山馆遗踪,记录于他的《吴郡西山访古记》中。可惜我去的那次大门紧闭,不能一窥其今貌

 

依山借水造胜境:灵岩山景区
灵岩山馆前,立着这块景区石标,在景区外的路上也能看到

 

依山借水造胜境:灵岩山景区
山馆之北,有亭名可眺

 

依山借水造胜境:灵岩山景区
景区最北端,有倚山亭,恰在灵岩山麓的东南侧。亭西北就有大石如屏

 

依山借水造胜境:灵岩山景区
从倚山亭边的一条小路西去南下,便是这个景点与灵岩山相交处,多坡与绿荫

 

依山借水造胜境:灵岩山景区
一路皆能见到山上的岩石。图右边的铁丝网就是分隔界址

 

依山借水造胜境:灵岩山景区
漫步在这有点熟悉有点陌生的小径中,眼望这些石头,有一种触电的感觉,儿时如梦,多少回,就是在这山边走过
……

 

依山借水造胜境:灵岩山景区
灵岩山以奇石得名,旧有“十八奇石”或“十二奇石”之说。此景区中有一块奇石
为升箩。升箩就是升,是量器,旧时米行或一些人家曾用过的: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担。“景区导游图”中标的是“萝”字,错了

 

依山借水造胜境:灵岩山景区
走了两个来回,就是没找到卧龙石

 

依山借水造胜境:灵岩山景区
山边也有摩崖石刻

 

依山借水造胜境:灵岩山景区
这上面的字详不出个所以然来

 

依山借水造胜境:灵岩山景区
走完这条山径,就到了景区可通往灵岩山的西出口处。有雕塑“三羊开泰”

 

依山借水造胜境:灵岩山景区
寻旧,我昨日的脚印究竟在哪里?最美好的记忆还是让它原土封不动地留在林中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