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航法师的缘忠园

标签:
法航法师兰风寺鹿山旅游缘忠园 |
分类: 履丈绿踪 |
苏州古城西部鹿山北麓有兰风寺。溯其源已有八百余年的历史。几经兴衰,在文革中遭毁。2001年秋,原上海龙华寺的法航法师担起了重建兰风寺的工作,至今,寺已获得新生。
关于兰风寺的详情,留待合适的时机另作介绍。此篇只说兰风寺院之东的一个园子,也是兰风寺重建后的产物,名为“缘忠园”。也许早在规划时曾拟作“缘中园”的,故有些文章中提及的此园就是缘忠园。
两个名字相比,“缘”未变,多了一个“心”字。作为法航法师来讲,他历时八年,四方募化,最终筹措到了资金八千万元,重建了包括这个园在内的兰风寺建筑群,从整体规划、图纸设计到施工进程,从建筑材料的购买、搬运到筹建人的衣着饮食,都是事无具细,无不亲力亲为。用呕心沥血来喻之,并不为过。一个心字,沉甸甸的。
而作为与佛有缘的人来讲,老寺的血脉得以延续,有了这么一个朝谨进香的好去处,心中一定不会没有感受的。抑或对一个普通的旅游观光客来讲,游得寺院后,再到这处环境优雅的地方坐坐歇歇,回味一路的所见所闻,能无不一般的心情?至少,我是这样的——虽然我不能代表所有的旅游观光者,但我知道自己决不是旁类。这一个心字,又是乐乎乎的。
缘忠园具有古典园林的意境。不大的园中,亭台楼阁在园中相映成趣。特别是在环绕一方池塘的四周,更是移步换景。在园子的南部,能南眺鹿山之阴,终日郁郁葱葱;西望寺院小山顶上的钟楼,则是朝若灿暮如黛。园子的东部有一小方菜地,当是僧人们自耕自作的“功课簿”。而园子的东北部,则是供香客或居士们的小住之地。设想“静”在其中,随“缘”所好,晨钟暮鼓相伴,清心寡欲常随,不失为人生之妙境善界……
在池塘南边所拍。中间稍偏右的亭就是悟竹桥西边的有满月圆门的那只亭。亭左是平时进入园子的边门。砖雕门楼上内外题额都为“静心”,南向的是篆体
沿廊南进,有一建筑,作茶室是极好的位置,那日见法航法师在里边接待客人
听雨轩是园中的主建筑,各个角度都很“上镜”,这是它的西南视角
最右边未拍全的就是“接待室”,更南还有一水榭临池塘的上一级水面。图中前方两幢楼前有“游客止步”的告示牌,不知是不是作藏经楼或念佛楼之用。前景中的山即是鹿山
前一图中有假山的地方折东去,还有一排房子,是居士或香客小住之地。为了与前一图相衔接,本图左上角特地留了点假山的局部
园中还有处向东开的边门,砖雕门楼题“情趣常乐”,我是觉得意境很一般,太直太显
冬天,没什么花,然天竺子红得可爱。静心悟,就觉得仿佛是佛珠的化身
(近期本人又有些琐事不能保证上网,本文发表后不能及时访友及回复,抑或不能如期更新,敬希鉴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