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按察使署旧址实拍
(2012-03-26 06:52:29)
标签:
江苏省按察使署七君子事件庑房工字殿内宅明清兵备道署郭柏荫杂谈 |
分类: 苏州拾珠 |
一次偶然的机会,进入了才修复不久的江苏省按察使署旧址。这个地方不陌生,在道前街170号,控保编号为139,最早做过市政府的,(这条路上较东的吴县衙门同时期则是市人委)。后来这里边成了很多局一级单位如物资、化工、纺工局的驻地。81、82年我被借调在纺织公司时,就在这里耽过近两年的时间。
当时从朝南的“八字”衙门进去,路的两边是围墙,隔一段距离有一个小门,小门里便是一家单位的办公场所。一个小门内,想来可能就是老房子庑房的一进。记得当时纺织公司(80年代初纺工局拆分为纺织与丝绸两个公司)的宣传科,是在二楼,一架吱呀作响的旧楼梯上去,是一间南北长的朝南的厢房,门与窗都是木制的,也不算太精致。后来,各个局都成立了建房办,拆了旧房,建起了五层的钢筋混凝土的楼房。当时只觉得蛮气派,办公条件也改善了,却不知这古建的前面部份,从此便在人间被抹去了,可惜得不留一点痕迹。
记不起那路最北端里边当时是封了还是别的单位占用着,反正没进去过。现在修复的就是最北端里边的部份。不幸之中大幸的是,这一部份是原按察使署的精华所在之大部份,包括二堂(工字殿)、内宅(楼厅)及东面两路各进建筑。而西路的建筑,此前改建变动较大,看来无法或无意复建了,现在是一个培训机构在继续使用着。
关于这处古建的情况,引用一段记者叶辉的文,省得我一处处去寻找资料了:“……在明清的时候,苏州城西南为官衙重地,明初在此设江苏省水利分司署,明弘治十四年改为按察分司。后专门治理兵备事宜,称兵备道,道前街的名字也是由此而来。清初兵备道移驻太仓,雍正八年江苏按察使自江宁迁苏州,改兵备道署为提刑按察使衙门,俗称臬台,主管省内司法刑狱。咸丰十年毁于兵燹。同治六年,巡抚郭柏荫重建。民国年间为江苏高等法院。1936年12月至1937年7月,震惊中外的上海救国会七君子事件就在此发生。解放初乃苏州市人民政府治所,八十年代初拆迁大堂及两庑改建大楼。按察使衙门旧址自清末重建以来,失修严重几近坍废……”
而这次修复了的情况呢?承建修复的单位是太湖古建。计划投资520多万元。其他的则让图片说话吧。
进大门后是一条笔直向北的路,两侧有廊,廊门通向两侧的各职能局的办公大楼
路的尽头还有一道传达室,里边是按察使署旧址保留和修复的部份,西路仍是一个培训机构在使用
二堂(工字殿)正立面。前堂在八十年代已被拆除。工字殿与最后面的楼厅均面阔五间,硬山式,中以卷棚顶穿廊相连。
堂中现无家具等物,还不曾恢复到衙门时的原貌。场所看来曾作过展览之用
东一路建筑后的小庭院,两株桂花上有古树名木的铭牌,树龄110年
水池的南部有一太湖石垒成的假山,从“葫芦”门进来,正好将后面的楼挡住,充一屏风。假山不大,然有洞可钻,有阶能攀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