篔簹小隐城西北/朴园一瞥
(2012-06-22 05:40:25)
标签:
河西街汪精卫朴园桃花坞木刻年画博物馆文化遗产汪兆铭蛋商旅游 |
分类: 古典园林 |
桃花坞水迎新时,年画抱来大阿福。
注:朴,木之未雕也。
朴园是苏州尚未对公众开放的古典园林之一。看过几位博友的摄影和介绍。对于该园地址的不统一,毫无见怪。因为朴园有三个门,最早的正门在河边,北门在昆剧院对面,西门在西大营门现在的“朴园饭店”内。
朴园建园历史相对不长,民国时期的。传是在上海经营蛋产品的苏州商人汪氏,于1932年购得该地一处荒地,约1万平方米,花费银两10万所建。采用传统造园布局,有大水池一方,绕池叠假山;有小莲塘一处,在“桃花坞民俗馆”之前;四面厅、花厅、亭、廊等建筑间以其间。园之北为民国式的楼房,当为昔日园主之居所,亦融进明清建筑的元素,花窗隔断,花枝摇曳,若即若离,雅趣中来。
朴园建成后未几,抗战爆发,沦陷后被日军居住过。抗战胜利后,又被国军所占,据说在假山上拴养军马,受损颇大。解放后一度由国家公路总局第三工程分局购置后,开办疗养院。1974年起归卫生局,设防疫站。1991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经过保护性修复,遂成为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桃花坞木刻年画博物馆。
因为桃花坞地区在实施综合改造,有一次去拆迁现场时,被人告知朴园内有一个拆迁组在内办公。既如此,便试着进去,竟了夙愿。感觉保护得还可以,不似现被电信占用的鹤园,透过漏窗见的全是荒芜。园内老树成荫,白皮松、罗汉松、广玉兰、樱花、杜鹃等,在假山四周相遇成趣。水池之北的“篔簹小隐”,静静地,为水池画下一个靓影……
有必要纠谬的是,朴园的主人汪兆铭,与汪精卫(只是笔名)的原名一模一样。又兼此园曾被日军与国军占据过,所以有的朋友就想当然地说 “此园曾被汉奸汪精卫占用,给其老婆陈璧君作别墅”之类的话,以讹传讹至今,顺作澄清。
这是朴园饭店内朴园大门之东的一座照壁,标志朴园内是桃花坞木刻年画博物馆,也是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园内有许多珍贵的名树古木26株,如白皮松、罗汉松、广玉兰、樱花、杜鹃等,在苏州园林部门建档的就有26株,其中树龄最长的为330年。
园的南半部是池塘,池塘四周垒假山,虽属“石包土假山”,然传汪兆铭
“有些人文情怀”,精心构筑而得,故前人亦有“树木疏朗,一池涟漪”之赞
园子最北部是民国风格的楼房。这幢是庭院中小径直达的一幢,为东边起第二幢
东西向的洋楼之北,是朴园中的另一个小池塘,隔水能一眼望到园子北部最西一幢两层楼
民俗馆前有一平台,置石的桌椅,左侧几上是一具石磨。在此东南望,园中精萃尽入眼中
继续东去,有小院一处,北是假山,亦有更小的池水一处,南有亭和廊与大园子稍稍相隔
廊之南有厅堂一处,不见名,因之前正对园中的花木,疑为传说中的花厅
东门内两侧的庑廊内,陈列着一些“古董”。 南边一廊内是木轮车,北边廊内是老式桌椅
全园景色最精华处当在大池塘四周,此为池北的一座水榭,又称四面厅,雅名“篔簹小隐”。
篔簹两字泛指竹子,唐裴铏《传奇•封陟》有:“烟鎖簹篁之翠節,露滋躑躅之紅葩。”宋陆游《农事休小葺东园十韵》有:“霜霰篔簹碧,風烟薜荔蒼。”清厉鹗《醉太平•看梅宿西溪山庄》词有:“掩篔笆野橋,護莎砌田坳。”
篔簹也可特指一种皮薄、节长而竿高的竹子。而现在“小隐”周围已无一根修竹可寻
朴园中的池塘,在四面厅两侧,是以缓坡形式渐入水中的,好似别处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