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沧桑,苏州关税务司署旧址

标签:
苏州税务司觅渡桥洋关青旸地日本租界马关条约甲午战争运河旅游 |
分类: 苏州拾珠 |
一个酷夏的休息日,本准备如博友德山兄“倡导”的那样,“蛰伏”在家避暑了。才冲好一杯茶,忽见天上的云彩竟然好了起来,吊我胃口哪!哦,决计是不能让它“浪费”掉的,于是心里边是一下子回到了“惊蛰”节气。又不想跑太远,就想起了一个地方:每次乘车过觅渡桥时,总见路南有几幢与众不同的建筑——家门口上车,下车就到的,今天就非它莫属了!
那处地方是苏州原太和面粉厂的旧址。厂也不知是搬了还是没了,俺调查它干吗?只是那里的房子是有点看头的。共五幢,沿马路的体量最大的一幢现在是苏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最西边的一幢基本见方,两层,是原“苏州关税务司署旧址”的办公大楼。这两幢建筑之南之东是一片大的广场,广场之南,还有三幢呈“品”字形的老洋房则是税务司署那些“白领们”的高级公寓。那“品”字的头在北边,一层,前面又是一处空地,空地两侧是“品”字的底部,东为两层,西为局部三层。所有建筑,均是裸砖墙,红砖扁砌,欧洲风格的。除已用作青少年活动中心的那幢房子外,另外四幢只能在外面观看,不能进入的。
至于原“苏州关税务司署旧址”,则说来有点话长,晚清时的事了。当年“甲午战争”失败,清光绪二十一年(1885),清政府与日本国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除割地赔款外,还被挟辟苏州等地为通商口岸。光绪二十二年七月,苏州关即苏州关税务司署成立,地处觅渡桥堍青旸地日租界。其管辖范围为嘉兴以北,丹阳以南,昆山以西。解放初老苏州嘴里的“洋关”,便是这处地方,那时距城里算是蛮远的了。
作为“首批江苏省大运河沿线重点文物抢救保护工程”苏州段的项目,文中的体量最大的房屋,改造竣工后在2009年5月15日儿童节前成为了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新址正式移交。而中心有工作人员再三肯定地跟我说那三幢“品”字形房子应是原日本领事馆,我未找到任何证物。仅有的证据是:1937年日军侵占苏州之后,洋关的“关务活动”随即终止。不过,也在同一条马路上的原一丝厂的地块上,曾是日本租界的外国领事馆,而日本领事馆的人员,倒是极有可能住在过这三幢英式洋楼中的。
感谢好友德山精彩留玉:
我戴雨笠家蛰伏,君驾坐骑好履丈。
洋关森严今无人,凭君摄得好风光。
古谚曰:君乘车,我戴笠,相逢下车揖。
苏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正立面。五层。前面正好是个公交站台,站台呈亭廊式的,整条南门路上的公交站台都是这个样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