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情归桨声婚庆时(原创散文)

(2010-02-21 17:24:27)
标签:

桨声

红布

红绸

贺仪

锁呐

蹄髈

倦鸟

伴娘

新娘子

傧相

喜酒

杂谈

分类: 梦境当年

情归桨声婚庆时(原创散文)

那年,我的表姐要结婚了,托人捎来了口信,请我们去吃喜酒。表姐住在乡下,太湖边上的一个小村。
 

记得是一个凌晨。睡梦中被一阵敲门声惊醒。是巷子里的黄包车夫老王来叫早了。睁眼,天还是墨黑的一片。妈妈一手拉着我,一手抱了我弟弟,老王帮着提了个包裹,在昏暗的路灯的余光下,匆匆地上了他的车,朝金门轮船码头赶去。就记得黑黝黝的城门像是一张大大的口,把我们全都吞了进去,又一口要把我们吐到乡下去……

去乡下,路是不算远,可在50年代,去那里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船。先要坐航船到平望,已经中午了。再换上人摇的小船,一路欸欸乃乃,摇摇晃晃。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终于到了村上。我晕船,头也疼得厉害,吃不下饭,早就歇了。一闭上眼,全是晃动的堤岸,游移的树影,还有船舱中退之不尽的桐油和干粪的味……

公鸡报晓。醒来听见一片喊妈声,凄凉的,高吭的,起来一看,是棚里养着的羊在叫。赶紧跑到前场看热闹。屋外的大场上,一片喜气洋洋。每家都在把自己的桌子搬出来,摆放在场上。几家用灶的,炊烟袅袅,人影穿梭,已经在张罗早席了。

新娘家的门口前方,放置了一张桌。红布展铺。中间是一个大盘,堆着层层垒起的米糕,米糕是自制的,摆成一个圆形的金字塔。糕的四周,有碟盛放枣子、桂元、莲心、花生和水果,用碗盛装荤素菜肴。盛具都用红喜字或红绸带装饰着。桌面的边上,置酒具和筷子。最为骇人的是,在桌前方,围一块锦帷,挂着活宰的猪头和生鲜的鲤鱼。猪头和鲤鱼都被青白相间的大葱和金黄的麦穗衬着。所置物品,是各取其谐音或意境,寓意平安、富足、高升、长寿、聪明、甜蜜及和睦等等,当然最重要、最迫切的是早生贵子了。桌上香炉烛盏准备了,只等新娘出来谢别祖先。

此时的新娘端坐在她的闺房。从没看过她是这么地漂亮。她一边和母亲聊着话,一边对着镜子,让她的伴娘为她梳妆。红头绳扎住了头发,醮点刨花水,七绕八绕的盘起了耸起的螺髻,又把金的银的饰品,插在头上,挂在耳上。描了眉,粉了脸,红了腮,点了唇。红缎底牡丹花的衣衫上扎了一个绣花的围裙。这时吉辰已到,锁呐响起来了,新娘被伴娘们簇拥着,跨出家门,走到桌前,先双手持壶,恭恭敬敬地往酒具中斟了酒,就跪在稻草制成的垫上,祭拜祖先,答谢先恩。边上围了一群凑热闹的小伙子和大姑娘,也都穿了新衣,指着瞅着,正在为明天学习着,小伙子是起劲地叫,而大姑娘则抿着嘴偷偷地笑。

祭祀完毕,新娘回房补了妆,就把一方红绸盖上了头,坐到一个高凳上,换上了新的绣花鞋,不下来了。门口还有一方红布,放着一双崭新的男人的鞋。接着门也关了,上好了拴。只等迎亲的队伍到来。
 

在新娘家门口的边上,有一条长桌,几位新娘家的长者,喜滋滋地坐着,抽烟喝茶,接受每家的贺仪,在毛边薄上记着。乡下吃喜酒,每家贺仪只需一二元,少的七八毛也无妨,便可全家享用三餐,听来有点不可思议,但吃别人家的喜酒时,你一样全家仅需付出同样的多少,绝对是公平合理。
 

太阳升起来了,金色的光芒照射在大场上,也灿烂了每一张笑着的脸。赶早的人已坐满了桌。餐具、烧酒和菜肴,开始从冒着炊烟的那几扇门里络绎搬出。早餐不分冷盆热炒,10只菜:猪血豆腐、板油咸菜、酱煨蛋、猪头冻、青菜百叶、茨菇大蒜、油炸小鱼、糖水大枣,小肠炒榨菜和油豆腐烧黄豆芽。辛劳的农家,此时坐在桌边,快活地交谈,甜美地品尝,安闲又祥和,显示出纯朴的难得的满足感。
 

清场后,从新娘家门口到河桥口,让出了一条道,铺上了一匹红布。不久,有人跑得气急嘘嘘地来报信,新郎家的船来了。一会儿,彩船靠上了码头。顿时爆竹声声,锣鼓齐鸣。硝烟中,新郎大大咧咧地出来,傧相左护右卫。因为虽比不得状元,大小也是个“倌”,得大红绸带挎着,佩一朵大红的花。
 

这边厢,门是关得死紧死紧。迎新队伍耗在门口,烟也派了,红包也撒了,好话说尽,办法使穷,总算才进得了屋。在吃圆子前,每人先喝一碗红糖锅巴茶,锅巴是自家用糯米烧成了饭再逼干熬出来的。当地只有在逢年过节、重大喜庆之日,才吃这茶,对来者的敬重之意犹如藏民请你喝酥油茶。此时,还有不少小孩四处赶来讨红包。一般的,是黄的“汽车”和蓝的“飞机”(一分和二分钱的纸币),而我因是苏州“下去”的,所以得了一艘绿的“轮船”(五分钱的纸币)。
 

接着,锁呐又响了。开始走嫁妆。先头是一束甘蔗,不过混扎了整株的芝麻。接着是几篮自制的米粉糕饼。然后是子孙桶、粉桶、脸盆、脚盆、手炉、脚炉,最后才是被褥等细软。妆走完,这边也闹罢要启程了,新娘哭了起来。明知是走规矩做样的,却还是哭呆了她爹哭泪了她妈。新娘的舅舅,背起了外甥女,走到门口,换了那方红布上的新鞋,踏上了那匹红布,一直走到船舷旁。当地的风俗,女方家乡的土,是不能带入新郎家的土地,更不能带进洞房的。
 

人都上了船,这船只顾左晃右晃,差一点就要进水了,使尽了劲,却偏是不行。船上,傧相大笑,伴娘尖叫。岸边,老人拍手,小孩欢跳。这回,轮到女方家发红包了——发给船手。又是一阵鞭炮后,鸭儿开道,船儿行了。

没撑出去几篙子,河边上,树丛里,嗖的一声,落下了一根扎着红绸的长竹杆,挡住了船的前路。留下买路钱吗?不,那叫拦喜讨喜。想那男婚女嫁的的盛大华章,没人跟帖顶帖岂不寒酸?派烟撒糖不尽兴,“巢头”(方言,本意大约为还未离巢的鸟,指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人)们起哄取闹了。“新娘子,唱个歌吧。声音要嗲。”“新娘子,把头巾拉开,看看漂亮面孔吧。”更有的厉害,“新娘子,你今夜要开荤了,说,心也痒了,说,开心熬哉,要响!”伴娘们陪着笑,一只手拉紧了船的棚,一只手把糖啊烟啊往岸上抛。“好哉,好哉。”吴侬软语,像是唱山歌……

几拦几行。又拦又行。到了新郎家的河桥口,照例一番吹吹打打。我记得舅母悄悄地告诉过我哪个马桶里有蛋,哪个被包里有枣,顾不上看热闹,赶快一路小跑,管他三七二十一,先把东东掏了再说,不掏白不掏……

日头摆正时,正宴开场。整鸡整鸭、方肉蹄髈和整鱼全上了。远远望去,人头攒动。人头中一半都包着新刷刷的花头(毛)巾。那一半,辈份高的,还穿起了长衫马褂。小孩们一上桌就放开肚皮吃,大件未齐,早就“行灶里退硬柴”了,围了桌子你追我赶,忙得不亦乐乎。酒也足了,话也多了。就把碗碟撤了,泡上一杯熏青豆胡萝卜干的茶叶茶,碧绿火黄。日子,心情,自己就从这颜色里去品吧……
 

彩船又来了,新娘回门。也带点糕饼水果。而眼中看的,耳中听的,成了过期的新闻,提不起我的精神来了。一对新人走了,太阳斜了,又开晚餐了……

鸡鸭回窝了。倦鸟归巢了。
 

今晚我不走,明天还不走。婚礼是经历了,好在当年还没读书,在乡下还有更多的新鲜事我都想看看呢…… 情归桨声婚庆时(原创散文)
喜堂


情归桨声婚庆时(原创散文) 新房床上的吉祥物:桔子喻吉利、蛋是团圆、糕是高兴又是元宝状、发芽豆喻发、瓜子喻多子多孙、花生又名长生果喻长寿、糖是甜甜蜜蜜、米喻丰衣足食,那杆秤喻称心如意。

情归桨声婚庆时(原创散文)
拜天地祖宗各路神仙


情归桨声婚庆时(原创散文)  

(图片右下方无wulitu字样的为网上所得,在此示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