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巴菲特标普伯克夏价值投资股票 |
分类: 巴菲特投资分析 |
巴菲特46年投资业绩实证分析
下面的数据出自巴菲特2010年度致股东信。该资料详尽记录了伯克夏公司自1965年以来的业绩表现及与标普指数的比较情况,从中我们可以管窥巴式投资的一些特点,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使我们能更明了价值投资的优势,对牛市、熊市的操作策略更加成竹在胸。该资料置顶于股东信,可见老巴对它的重视。但我上网搜了一下中文版,全部把该资料撤下了。真是奇怪!
年份 |
公司业绩 |
标普表现 |
战胜指数 |
1965 |
23.8 |
10 |
13.8 |
1966 |
20.3 |
-11.7 |
32 |
1967 |
11 |
30.9 |
-19.9 |
1968 |
19 |
11 |
8 |
1969 |
16.2 |
-8.4 |
24.6 |
1970 |
12 |
3.9 |
8.1 |
1971 |
16.4 |
14.6 |
1.8 |
1972 |
21.7 |
18.9 |
2.8 |
1973 |
4.7 |
-14.8 |
19.5 |
1974 |
5.5 |
-26.4 |
31.9 |
1975 |
21.9 |
37.2 |
-15.3 |
1976 |
59.3 |
23.6 |
35.7 |
1977 |
31.9 |
-7.4 |
39.3 |
1978 |
24 |
6.4 |
17.6 |
1979 |
35.7 |
18.2 |
17.5 |
1980 |
19.3 |
32.3 |
-13 |
1981 |
31.4 |
-5 |
36.4 |
1982 |
40 |
21.4 |
18.6 |
1983 |
32.3 |
22.4 |
9.9 |
1984 |
13.6 |
6.1 |
7.5 |
1985 |
48.2 |
31.6 |
16.6 |
1986 |
26.1 |
18.6 |
7.5 |
1987 |
19.5 |
5.1 |
14.4 |
1988 |
20.1 |
16.6 |
3.5 |
1989 |
44.4 |
31.7 |
12.7 |
1990 |
7.4 |
-3.1 |
10.5 |
1991 |
39.6 |
30.5 |
9.1 |
1992 |
20.3 |
7.6 |
12.7 |
1993 |
14.3 |
10.1 |
4.2 |
1994 |
13.9 |
1.3 |
12.6 |
1995 |
43.1 |
37.6 |
5.5 |
1996 |
31.8 |
23 |
8.8 |
1997 |
34.1 |
33.4 |
0.7 |
1998 |
48.3 |
28.6 |
19.7 |
1999 |
0.5 |
21 |
-20.5 |
2000 |
6.5 |
-9.1 |
15.6 |
2001 |
-6.2 |
-11.9 |
5.7 |
2002 |
10 |
-22.1 |
32.1 |
2003 |
21 |
28.7 |
-7.7 |
2004 |
10.5 |
10.9 |
-0.4 |
2005 |
6.4 |
4.9 |
1.5 |
2006 |
18.4 |
15.8 |
2.6 |
2007 |
11 |
5.5 |
5.5 |
2008 |
-9.6 |
-37 |
27.4 |
2009 |
19.8 |
26.5 |
-6.7 |
2010 |
13 |
15.1 |
-2.1 |
为了更直观地进行分析,笔者把上表制成了曲线图:
结合图和表,分析如下:
一、分类分析
(一)伯克夏业绩分析
自1965年开始的46年的长期投资中,算术平均年增长率为21.1%。公司只有两年(2001年、2008年)是业绩负增长,占4.3%。而且都发生在2000年后。由此可看出:一是保持业绩的正增长,这是衡量您是否是“投资大师”的重要标志;二是业绩的正增长是长期复利增长的最重要的保证。因此,许多对冲基金拿出的短期的炫目业绩,就象天空划过的流星,其实不值得羡慕。
公司业绩最好的是1976年,正增长近60%,最差的是最近的2008年,负增长近10%。就短期业绩来说,跟国内的某些明星基金比较,老巴的短期业绩真不算什么。就在09年,国内基金业绩增长超100%的多的是,超200%的也有。怪不得国内投资行业真正奉行巴式投资风格的并不多。可以说,如果你想暴发,价值投资真不是好的选择。
(二)标普指数表现分析
标普指数在过去的46年中,算术平均年增长率为11.0%。其有11个年度是负增长的,占24%。负增长的比例比伯克夏公司高多了。其最大的正增长在1995年,达37.6%;最大的负增长出现在2008年,达-37%。
(三)战胜指数情况分析
46年中,伯克夏战胜标普指数的有38次,战败的有8次,战败率为17%。46年以来平均战胜指数达10.2个百分点。我记得约翰聂夫战胜指数就是区区的3个百分点,以这个业绩即可吸引投资者,成为当时最大的基金-温莎基金。
二、关联分析
(一)公司业绩与标普表现的关系
一是伯克夏比标普更具稳定性:正增长的次数多;二是伯克夏与标普总体正相关,伯克夏并未做到独立于大盘;三是伯克夏熊市时依然能保持正增长,这是伯克夏长期复式增长的秘诀,或许是价值投资的秘诀;四是伯克夏往往跟不上大熊市后的急速反弹,但稍后会有补涨,即价值投资有滞后效应。
(二)公司业绩与战胜指数的关系
从82到98年17年间,公司业绩连续取得较高增长,且连续战胜指数,但幅度都在20%以下;而在此段时间的之前和之后,公司业绩明显震荡,且多次出现无法战胜指数的情况,但战胜指数的幅度时有惊人之举,超过20%幅度的次数也较多。
(三)战胜指数与标普表现的关系
除了82至98这个超稳定时期外,之前和之后“战胜指数”与“标普表现”呈现典型的负相关关系,即标普强劲上扬,战胜指数将急速下挫。这说明,在稳定时间,战胜指数与标普表现弱相关,在非稳定时间,标普将与战胜指数负相关。或许这就是价值投资喜欢熊市的数学解释?
(四)三者综合关系
观察其图形:在17年稳定期,公司业绩、标普表现、战胜业绩三者呈正态排列,即基本上,公司业绩在上,标普表现在中,战胜业绩在下,且都大部分三者都在0轴之上;在非稳定期,三者排列无规律。如上所述,标普表现往往与战胜指数负相关。即标普表现越差,公司战胜指数的业绩越好,或者相反。
三、两点我觉得有益的结论
(一)价值投资的优势在于在熊市时大幅战胜指数,牛市里则允许有滞后效应。因此,如果我们从事价值投资的人,在熊市时不能独善其身,而是跟芸芸众生一样跌得鼻青脸仲,那说明我们的投资功夫尚未到家;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在熊市后的急速反弹中未能象王亚伟们一样取得200%以上的收益,那我们也不必怀疑自己。因为这本来就是价值投资的固有特点。
(二)巴菲特的时代或许已经过去。理由如下:一是从伯克夏公司2000年以后的表现可以看出,伯克夏的形象已显笨拙,不但两次业绩负增长,正增长中也很少达到20%了,而在2000年前,从来不出现负增长的情况,正增长达到40%都是家常便饭;二是最近八年,巴菲特竟有4次未能战胜标普指数,占50%。而46年里,未能战胜指数的次数仅为17%,如果算02年以前,未能战胜指数的次数仅为8.7%;三是巴菲特46年来战胜指数高达10.2个百分点,最近八年,巴菲特战胜指数仅为2.5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巴菲特最近八年也就比大众聪明2.5个百分点。
按照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看,格雷厄姆有格雷厄姆的时代,巴菲特有巴菲特的时代。这个世界只有相对真理,并没有绝对真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巴菲特站在格老的肩膀上,新时代的王者也需站在巴菲特的肩膀上,这个人是谁呢?我觉得,不管这个新的王者是谁,他肯定不是那些照搬照套,狂背巴菲特语录的家伙。
真心希望巴菲特早点选出接班人,并光荣退休。
46年的光辉业绩,超级偶像形象,前无古人,后也难有来者!
不希望看到英雄迟暮的景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