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董宝珍
不久之前,凌通网站发了一篇文章,内容是因为国际油价等等原因的触动,盐湖钾肥可能有新的机会。文章发表之后,有很多投资者问,大约几个月前你不是非常不看好盐湖钾肥吗,怎么过了一段时间又看好了。实际情况是这样的,这篇文章是我的一个同事写的,因为这篇文章,我也跟同事讨论了一些问题,讨论过程中,我们触及了投资实践中一个很重要的话题,就是投资决策是基于“状态”还是“结构”。所谓状态,比如说国际油价大幅上涨,人们就会追逐买入石油开采企业,拥有大量石油资源的上市公司,卖出出租车行业、航空股票,这是一种基于状态的变化做决策的,类似的决策模式在资本市场上是非常普遍的,某一个重大的事件促进了某个公司的经营,比如说奥运会、香港回归,历史上都发生过大幅的炒做,这种炒做都是基于状态的,基于状态的变化做投资是一个很普遍的决策原则,像煤炭价格上涨就是大量的买入煤炭股,抛空电力股,这都是基于状态做决策的实际案例。
而依据结构做投资决策意思是这样的,我们仍旧以盐湖钾肥为例,盐湖钾肥股价上涨首先与钾肥的价格有关,历史上盐湖钾肥好几年的大牛走势主要是钾肥价格持续走高,价格变化是状态变化。盐湖钾肥有一个技术,能够把固体的钾矿资源液化,然后生产,钾肥的生产是在湖泊里,把湖泊里的原始卤汁采掘上来,然后晾晒、分化、处理,很多的钾矿资源是以固体存在的,目前没有一种技术能够把固化的钾肥直接提炼出来,要想生产钾肥首先要把固体的钾肥溶解在水里,然后在水里提炼,在液态的情况下才能生产钾肥,让固态的钾矿资源先液化再提炼的技术在盐湖钾肥已经准备了很久了,据说可能在某个时间推出,一旦固体钾肥液化技术突破,那么盐湖钾肥的资源储备量和生产能力将会大幅提升,这种由于技术变革导致生产能力根本性发生重大增加的现象必然推升股价,而这种推升就是以企业经营结构变化导致价格上涨。同样的例子还可以看到,比如某一个航空公司会因为石油价格的上涨而下跌,这种因石油价格上涨而导致航空公司价格下跌的情况就是由状态引起的股价变化,还有一种情况是,航空公司的航线上修通了高速铁路,比如说在台湾,航空业就因为高铁的运营而陷入了结构性的衰退和困境,这种变化所导致的经营变化就是结构性变化。
结构性变化在深刻的层面影响了企业的经营和价值,结构性变化是深刻的、不可避免的、长久的和深远的,而状态性变化具有时间上的不确定性,比如说国际油价突破100美元,这个时间点上,油价是100美元,因此航空公司受损,但是一段时间后,油价跌破50美元,就是另一种情况,所以我们讲状态引起的股价变化只是一种特定时点上的非长久、非稳固的状态变化,因此虽然状态变化引起股价变化、但是它并不是一个长久稳固的价值变化和价值趋动因素。三聚氰铵事件对伊利的影响是一个状态性的,因为事件对行业内前十大公司几乎全有影响,大家都是一样的。假如事件只发生在伊利一家公司身上,竞争对手没有发生危机,那么这个事件就是结构性的了。由于事件实际是行业整体性波动,因此不改变竞争结构只是改变了阶段需求一个状态,所以他是状态变化。因为是状态变化,所以状态消退后,业内企业都恢复了正常。
追逐结构变化所导致的股价增长与追逐状态变化所导致的股价增长,二者都能获利,但是根本上讲,结构性变化才是真实的、长久的内在价值增长,目前投资人可能面临一个情况,就是在结构性变化发生时,股价往往不涨,还是以盐湖钾肥为例,假如它真的能使钾肥矿液化提取,这一技术突破时实际意味着结构性变化发生了,但那一刻并不产生出业绩来,因为要进行新的流水线建设,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的引进,反而表现出增加很多成本来,此时营业利润甚至受到负面影响,这时候大体上不会涨,但确实在这个时候才是最真实的、安全的价值投资机会。等到生产线投入了正常生产,它的经营业绩也就变了,这时状态出来了,股价也会必然上涨。所以结构与状态也不是截然对立的两个东西,结构是状态的根和基础,没有结构的变化也不会有状态的变化,但是在结构变化的时候,状态不是同时出现的,而股价的上涨总是由状态直接推动的,所以结构与状态实际也是一体的,结构是根本,状态是果、是直接的推动因素。
从真正的安全投资的角度,我们也不能说结构就一定优于状态,因为有的时候,有些结构性变化最终不必然导致良好的状态,比如说一些公司开发了新项目,这相对于原来的经营来说是结构性变化,大家都认为未来会很好,但是它结构变化时毕竟结果没出来,没有出现真的有利状态,此时说必然会引来好的状态是说不准的,虽然从结构上具有这种可能,但是确实也有一些良好的结构性调整最后失败了,没有长出优良的状态,所以也不能说追逐结构就一定好,追逐状态就一定不好。我们说结构不能完全必然的全部深化成良好的状态,这是结构投资所面临的困难,但另一方面,状态投资法也有困难,状态是一个非恒久特征的变化,可能此时变得有利,几个月后又变得有害,因此追求状态有点难以预测。实际上过度地追求状态并不严谨,因为状态的瞬间变化和不断的反复的变化不能提供真实长期的持久保障,因此追求状态变化都带有一些中短线的投机的特点。因此在纯粹以状态变化为投资进退取舍的行为上本身风险度要高,因为它没有持久稳固的根基做保障。那么把状态的变化和结构的变化同时结合起,可能是投资实践中既有持久变化的根基保障,又有马上就兑现的现实利益保障,二者不能偏废,完全不要结构的状态是非常有风险和非常难掌控,而只重视结构不关注状态的演化,也有一定的风险。二者结合在洽当的时点上,发现它有结构性根基,给予关注,密切跟踪,发现它有结构下的状态表现时进行介入,此时最为洽当。结构和状态的关系与中医所说的表与里的关系是一样的,中医认为治病既要看表面症状,又要看内部器官是否发生病变,表与里要结合,看一方面不行。
状态和结构应该结合在一起,首先要真实地看到它有结构基础,因为结构发生良好变化带来的利益增长是长期永远有效的,是真正的内在价值发生变化,而状态发生变化,比如说油价涨了、油价跌了,可能过几个月就会由跌变成涨,又由涨变成跌,它不是永固的,所以要寻求恒久的利得、恒久的安全保障和投资机会,就应该根植于结构。由于考虑到结构本身不是必然演化出状态,还要等它逐步出现了良好状态的迹象,相当于确认了结构变化的价值,这时再介入可能更好一些。
从大的资金运作来讲,选择空间比较窄小,因为等到状态都出来了,大资金再介入已经是几乎不可能了,所以依靠状态来投资是小资金的优势,大资金要等状态都出来了就来不及了,大资金在运作的过程中必须根植于结构,在结构具备的情况下,状态还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介入,通过时间的推移等待状态出来,实现获利。
(值班编辑:等待)
中道巴菲特俱乐部郑重声明: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您发现本专栏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我们会删除该文章。转载本专栏文章、图片,请注明出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