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善绝对估值的诸多缺陷(上)
来自:呆二的BLOG
下面讨论一下具体的计算 – 如何改善绝对估值的诸多缺陷?
从商业的角度,投资原本就是一项投资未来预期的事情,不确定性是它固有的本色,在商业的范畴中理性的含义是将预测建立在大量的信息收集和严密的逻辑推理,但它仍是一个预测,而决非事实。这是投资艺术根源所在。
在不同的情境在,未来现金折现法有不同的玩法,这是投资艺术的表现之一,基础在于要审时度势,抓住主要矛盾。
假想一下研究机构会怎么玩,个人认为他们会将估值做全(包括所有个股),做精(尽量考虑各种因素,个性化十足),考虑周期和非周期,考虑估值算法的个性化,预测最近几年的收益,再加上根据各种因素揣测一个后续的稳定增长因子,然后计算出个股的绝对价值。行业、细分行业,大量的分析师,每个分析师各盯几只股票,对其进行长期跟踪。机构可以这样玩,人家玩得起,如果你认同这样的玩法,那你就加入到他们中去,团队还是个体这也是一个方向性的问题,我自己反复思量这个问题,分析各自的利弊,此处就不累述了,但这是一个投资者必须面对和经历的。
那么个体的话,怎么玩,首先要清楚个体的劣势,那就是精力有限,对策就是要充分发挥策略智慧,如领悟“舍得”二字,抓大放小;先抓共性舍个性,再集中精力搞突破等等等等。
1、首先将个股范围局限在长期获利(至少是3年)公司内,周期特性较强的个股不予考虑,这是和个人投资长期持有的策略相匹配的,长期持有的问题我将会在安全边际的环节讨论,同时也是未来现金折现法得以简化的基础,在个体投资中,公式的简化相当重要。
2、接着是选股的过程,选股最重要的是什么,对比性和时效性,其他的相对次要,措施:公式简化为稳定增长公式,将未来现金(FCFE=净收益+折旧-资本性支出-营运资本追加额-债务偿还+新发行债务)简化为净收益,为什么,在这个阶段我们要抓共性舍个性,个性是我们后续考虑的,或者你可以把个性考虑为老天对你的奖励,你也可以将其他项目视为在今后一个长期区间内和之前是等同的,所以净收益不能使用最近的净收益,还应该使用追溯一段时间(如3年,5年)的平均收益,k呢,也取一个大于所有g的数字,20以上就差不多了,或者取k为15,然后把V为负数的也挑出来,再和当前的股价相比,P/V=50%~70%的挑出来再来逐一研究,后面就是个性化的东西了,其实这个算法也可以转化为PE选股,经过公式转化,PE =
(50%~70%)(1+g)/(k-g),随个人喜好。
3、你要问这么玩,会不会有致命的误差呢,好的东西漏了,坏的东西有落进来了,正在高成长(相对于之前业绩)以及有短期催化剂的个股,合理估值肯定要比这样的估值高,很可能落不到70%里面,但万一落进来了呢,我们可能拣了宝了,业绩下滑的个股又由于高估落到了这里,给我们误导,但这些股票很值得我们长期跟踪,如果把眼光放远一点,放宽一点,如果从概率的角度考虑一下,我们发现这种方式是值得考虑的。
4、选股组合,除上述的安全边际条件外,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增加净资产收益率限制,以及影响净资产收益率的三大因素:资产周转率,资产利润率(实际上我们关心的是主营利润率),负债率,各自设定限制,个人后续会考虑将选股条件编写成选股公式,利用投资系统进行自动选股,这也基本上是个人投资所必备的。
5、后续需要对选出来的个股进行个性化分析,个人建议可以使用机构研究报告中的近三年的预测收益,同时将公式还原,至于三年后的现金折现由于对当前的估值权重越来越小(以K=15计算,4年后的现金折现率为0.57)可以使用较为保守的增长率进行计算
闲话一下,今天看报纸的时候,看到说中国有95%的投资者在10万资产以下,说实在,蛮惊讶的,对于这种全民动员的行为有点不以为然,其实上个人一直都蛮认同机构投资(现在的机构投资我称之为投机商),个人投资是作不到投机商这种角色的,机构投资有很多先天的优势。将投资和理财分清楚,将精力集中于挑选一个好的基金公司,将现金交给专业人士打理并予以适度的关注,然后再找一条适合自己的生财之道,这是我一直思考和提倡的。
理论算法的实用性是建立在公式的简化上的,否则就面临着公式完美但无法操作的问题,DCF简化的基础是后续现金流的数学公式化,如周期性现金流、固定现金流、稳定增长现金流、增长率递加(必须要求净资产收益率逐步递加)现金流,这里面最好的投资的是稳定增长现金流,为什么呢?前两者没有稳定增长现金流创造的价值多,而后者通过基础的逻辑推理和实践证明是不可能的。稳定增长是依靠投资盈余的再投资实现的,从这个角度讲红利的分配是会削弱稳定增长率的,这可以解释老巴为什么一直不分红,当然我们需要对企业支配投资盈余策略和能力进行评估(如果大量的盈余积累无法为投资者创造利润那还不如在当期就落袋为安),但我们假设稳定增长率的时候必须考虑公司的红利政策。
选择稳定增长简化公式后就必须将一些定性的东西作为量化的前提。
1、目标公司是其未来5年10年乃至20年的获利都很稳定的公司
2、如何来尽可能的保证这种稳定性,如历史稳定收益记录、经过经济周期的考验、具有特许经营权、优秀的管理团队等等
上述是公司简化的前提,下面再讨论讨论公式使用的其它几个参数
1、现金收益、稳定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这两个参数都是以历史数据为基准的,那么我们就要首先判断历史数据的可靠性,易于了解或在自己的专业范围内、良好的财务基础、彻底得了解公司就开始发挥作用了
2、期望收益率(折现率),一方面对于选股而言,只要设定统一的期望收益率是不会影响选股对比的,另一方面这里存在市场对于最终绝对估值认同的,所以我们可以使用长期政府债券利率的基础上加上2~3%这种大体的市场基率。
3、我一直在说DCF里面有一个数学游戏,折现率越高,绝对估值越低,我们可以理解我们可以通过在相对于基准折现率(虽然不能确定,但肯定是存在的,只不过它是由市场来确定)产生的绝对估值的低估价格购买来弥补后续企业实际收益相对于期望收益的不足,有点拗口,所以所折现率的取值越高,实际上就可以反映了安全边际的概念,这个和基准折现率绝对估值后,我们再去寻找只有50~70%的市价概念是一样的,所以我们要懂得折现率和安全边际百分比之间的配合问题,折现率越高(比如25%),安全边际百分比可以越高(比如到70~90%)。
另外提一下,在证券分析中,有很多人都倾向于将这种因素研究的足够细,对任何事物都抱有怀疑的态度,个人认为这种态度并不可取。
1、首先要定位,要记住你不是财务人员,你不是职业经理人,你是投资者,所以你的主要工作是判断会计数据有没有欺骗你,职业经理人是不是正直、有能力、有冲劲,因为你永远是在第二线的,那么别去做第一线人应该做的事情,你应该管理他们而非替代他们。角色错位会导致一系列的错误。
2、具体的作为就是在了解业务的基础上寻找会计数据的正确性,是否有玩弄会计的技巧(格老对此描述了大量的案例),管理层规划是否进取和务实,管理层对突发事故的反应能力等等。
(值班编辑:网游 )
中道巴菲特俱乐部郑重声明: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您发现本专栏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我们会删除该文章。转载本专栏文章、图片,请注明出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