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之季,我和老公一起相约去看话剧《活着》。
天空下着雷阵雨,脚下趟着水,但这丝毫没有冲淡我们激动和憧憬的心情。话剧,我很少欣赏,这还是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明星话剧。黄渤和袁泉都是我很喜欢的演员,不过现场观看演员的临场发挥,还是很刺激、很期待的。
进入剧场,不得不说现在我国的演出市场真是红红火火,不仅很多消费者都有很高的需求,而且演艺市场的品牌意识和市场营销意识也很值得赞叹,仅从娱乐衍生产品的销售可见一斑。
《活着》是一部很经典的小说,也广受导演们的青睐。光是我就看过两个改变的版本。与电影不同,话剧的舞台形式对小说的展现存在局限,但是对这种局限的解释和处理恰恰成为话剧的可看之点。观众甚至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判断导演的意图、布景的用意、演员动作的内涵,所以这也是为什么现在话剧广受大家喜爱的原因之一吧。
看过电影《活着》之后,我曾经感触良多。因此话剧《活着》并没有让我太过激动和感伤。可以说,导演和编剧的改变让这部戏苦中有乐、苦中作乐。正像明信片上所写:“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只有亲身经历才能有所感触。而未经历过战争、革命和运动的我们这一代,只有靠艺术家的诠释来感受。
我从《活着》中看到了珍惜:当人们富贵时不会在意钱财的增多,因为这对于富人来说,边际效用已经递减,钱财不会给富人带来更多的快乐,因为快乐也开始边际效用递减。而当富人成为穷人,巨大落差带来的挫折历练了原本不能理解穷人的富人,这时一分一厘的钱财也会带来快乐,甚至精神的满足、亲人的团聚等非物质的财富会带来更多富人以前不屑一顾的快乐,这份快乐叫做“珍惜”。
我从《活着》中看到了坚持:剧中主人公福贵借用战友的话说,“如果你不想死,你就死不了”。是啊,很多的事情,坚持坚持再坚持,时间会解决一切问题,她会让你忘掉忧伤、度过恐慌,所以一定要坚持,因为只有坚持的活着,才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希望。
我从《活着》中看到了人生命之常态,那就是乐极生悲、否极泰来:生命中波峰和波谷是交替存在的,每个生命都会经历各样的快乐与痛苦,快乐不会一直乐,痛苦也不会一直苦,它们就像过山车一样交替上升和下降,交替主宰生命中某段时光,所以当快乐来临时你不要乐极生悲,当痛苦将至时要想到否极泰来,人生经历的越多,你就越坚强越成熟越淡然越潇洒,你的人生也就越丰富越饱满。
即使这是我事先看过的剧情,但我还是流下了眼泪。毕竟人的一生世事难料,太多痛苦和挫折集中于主角身上,让人从中体味生命之不易、生活之艰难、命运之多舛、幸福之难得。所以什么是幸福?虽然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触,但幸福一定与奋斗之后的分享、患难之后的珍惜相关。
让我们好好活着吧!不仅要好好活着,还要活得充实和无悔!
P.S.
视频是演员最后谢幕时的情境,站在最前面的是黄渤和袁泉,讲话的是黄渤。他借用导演孟京辉的话很精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