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针灸针方 |
脊柱穴1(阳穴)
【定位】于枕骨粗隆处的上方三寸之处,上三分之一为枕颈穴,中三分之一为胸椎穴,下三分之一为腰骶穴。
【功能】活血化瘀,调节神经,消炎镇痛。
【主治】
枕颈穴:主治一切颈椎部、枕骨、后头部病变,及颈肩综合症。
胸椎穴:主治一切胸椎、脊背病变。
腰骶穴:主治一切腰椎、骶椎、尾骨部病变,例如腰椎间盘脱出、臀部疼痛、股骨头病变等。
【剌法】针尖贴着骨膜向下平刺,然后用「提针止痛法」以增强针感,加强疗效。严重者可使针尖向健侧(不痛的一侧)偏斜三十至四十度,并于进针后行补法,再留针四十分钟左右。
若整个脊柱都有病变,如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则用二至三寸针自上向下透刺。
【行针指要】
本穴是治疗运动系统各种病变的首选穴与特效穴,多数病变皆可在进针后五秒钟左右立即见效。
在治疗胸腹部疾病时,需配合胸部灵穴和腹部灵穴,疗效更佳。
在治疗运动系统的各种疾病时,可以将此穴作为主穴,然后配以其他穴位,以增强疗效。
针刺后,令患者活动患处以增加疗效。
图片
脊柱穴2(阴穴)
【定位】前额正中,大约眉心上方一寸处。,若在前额划一个「十」字,则中间的十字交叉中点即本穴。其上三分之一为腰骶穴,中间三分之一为胸椎穴,下三分之一为枕颈穴。
【功能】活血化瘀,调节神经,消炎止痛。
【主治】枕颈穴、胸椎穴,腰骶穴的主治病痛如「脊柱穴1」。
【剌法】
针尖贴着骨膜向下平刺,情况较严重者可使针尖向健侧偏斜三十至四十度,以增强针感。若整个脊柱都有病变,如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则用二至三寸针自上向下透刺。
所不同的是:颈部疾病宜采上下提插,然后在穴位的对应处「捻针」行泻法。而胸椎、背脊及胸腹部疾病则先剌至底部,再提至穴位对应处,拇指向后捻转行泻法。至于腰骶部及小腹、膀胱、前列腺疾病,或妇科疾病,都于进针后向上提挑,以针尖划向額部骨膜处进行。
【行针指要】同脊柱穴1,所不同的是针刺后,宜令病人活动患处或医者以手法按摩强化效果。
脊柱是人体的主轴,连接、支撑着上下、内外的所有细胞、器官和神经系统,又是督脉通行之道。脊柱内为脊髓,与中枢神经、脑髓相连。中枢神经的思维信息要经由脊神经,才能传递到所有器官、系统,并发挥作用。因此必须脊柱气血充盈,无错位,人体才能保持健康。凡是与脊柱有关的病痛,针刺本穴的效果相当好。
图片
本篇文章出自张伟杰的《千年秘传天乙神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