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天谦书院里仁国学生活馆
天谦书院里仁国学生活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0,460
  • 关注人气:75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仕谦学堂听读法,白洁老师教学经验分享!

(2019-01-12 22:08:41)
标签:

杂谈

分类: 名家医案—传统塾学教学经验

https://mp.weixin.qq.com/s/o-nMA1fNVx5M0t-wuQljtA

主  讲:白洁老师

时  间:2018年11月19日

地  点:文礼书院(泰顺竹里)

内  容:仕谦学堂教学经验分享(整理节选)



1仕谦学堂 听读教学法的由来

听读教学法,是在实践中慢慢摸索出来的。

我刚开始是一个个的指导进行自读,每个孩子读书都给掐表记速度,以为有了速度和遍数,这样包本就能好了。因为追求效率,所以平时读书速度是很快的。但在包本时,我不允许用这个速度来背,把背的语速降下来后,就发现问题特别多,很多音是错的,这样读不行呀,那我就经常思考,怎么能背书语速适中,包本质量又好呢。

我就观察这些孩子们,当时有个孩子,他没事就玩,但他包本背书也不慢。他有一件事做的好,读经机总不离身一直听,他英语也听,高兴时就来几句,他的语感特别好。我就琢磨他是怎么学来的,就是完全靠听来的。我也想试试,就拿起读经机来听,感觉是不错。

对于一本新书,对内容还不熟悉时,你要想听清楚必须精神高度集中,比读书时的注意力还要集中才能听清楚,要不然就会感觉读的快。我就开始自己试,下了课拿着读经机在操场上一圈一圈的走着听,当时就感觉先听后读的效果会好很多。因为你要自读一本新书,从头到尾读一遍是很困难的,成人都困难何况是孩子,在没有熟悉内容前,他自己不会背不会读那就是耗时间。有了初步思路,但开始也不敢尝试呀,总感觉拿读经机听这事有点登不了大雅之堂,有读经机了那要老师干嘛呀,当时很纠结。

刚好这个时候有个孩子,当时视力不好,家长说最好一个月不看书。我就拿他做试验吧,让他从头到尾的听,听一个月的易经。刚开始还挺老实的,但听着听着就不张嘴了,我看着他也着急了,你不读书就是浪费生命呀。在他听了两周的时候我忍不住了,把他叫过来说你太不用心了。我先查查你,看你什么程度,你要读不好就得惩戒你。结果翻翻书一看,读的还行,那试试背吧,竟然能做到我说上句,他就能接下句。那背背系辞吧,他竟然能背下将近80%,当时我特别特别震惊。

接下来我就自己听读经机继续感受,当时我正在读《学庸论语》,之前也读过但做不到包本,总是混总是串。我就收心,静静的听,还加了个方法抽查,当时还做了个表格,用这种方式听读加抽查,用了45遍就能做到包本《学庸论语》了。我包本的感受是,要想读好书,一定要踏实老实,先做到心老实,然后再说大量。

既然听比较好用,我就想在班里推广这种听法。但同学们都不乐意,老师们也不乐意,说这么慢也不叫学习呀。然后我就找听话的孩子先试,有个孩子先听了一段时间后来包的《孟子》,我就问她以前读过《孟子》吗,她说没读过,但在家里妈妈给播放听过,她就是特别老实听话的类型,她在学堂是开始听了50遍,又读了80遍后包本的《孟子》,一共用了45天。

(仕谦学堂 中文包本视频)

虽然看到点效果,但我想加大推广时,老师们还是不愿意,不认可就不会太用心,这个心法非常非常重要。当时要求是先听30遍,结果还没听20遍呢,我们老师就报怨说,你看都不用心听,还是自己读吧。但读到200遍时发现满篇都是错字,问我怎么办? 拿读经机重新听吧。

因为孩子实践一个新方法,开始是不太认同的,老师的信心再不坚定,那这样听基本就没效果的。如果你是开学堂的,这个方法拿回去试,你要做孩子的工作,老师还要非常的笃定,否则可能会白听。所以您要想用好这个,一定要先认可。

经过实践,这个时候我们的老师特别的兴奋和我说,发现这个听能解决一切的问题。有的孩子背不过就给他大量听,他就会背了;他这个语速快,听着听着就慢下来了;他这音不会,听着听着就会了。我也深入观察发现真的是,你听的越多,效果越好。后来我干脆,大胆一点,每本书都从头听到尾,尤其是中等资质或者读书时容易走神的,你发现他一边听一边看书,就算是走神玩了,那个效果也还不错。资质好的孩子呢,我就随你了,愿意自读就自读,愿意听就听。后来资质好的孩子也说,我觉的听,挺有意思的,我都听上瘾了。用听读法,包本真的很快。

这个听读法能成功,我的理解是这样的,记忆一般是靠听的,是靠声音的,我们看书不管是大声小声,出声或不出声,都是把文字转换成声音录入大脑的,声音具有优先性,也是主导性,这是我的个人看法。如果我们有了大量听的基础,再去读的话,那肯定简单多了。

我们最开始是听30遍再自读,效果就比一般纯自读的好很多。正音这个环节老师也省力,后来我发现有些孩子注意力不太集中,听30遍后读可能会走神,我就说要不然听50遍吧。

不管孩子什么状态,当你非常笃定的时候,他是能听进去的,效果就特别好。听50遍后,给检查时很多孩子都能接下句。尤其是后面几部书,像《学庸论语》可能稍难点,但像《古文选》这样的,听五六十遍后就能大段背了,效果特别理想。我这边的《古文选》包本一般都在三个月之内,快的四十多天,一般在两个月就能通本背,文礼书院的标准能达到。我会熬到两个半月到抽查,然后三个月呢算稍慢点的,最慢最慢的就是太不用心的那个四个月,这是我这的速度。所以经过大量的实验,我是觉的这个方法还是很好的,愿意分享给大家。

2一线教学中的望闻问切

当然这个过程中光听还是不行,我还总结了一套管理思路。

一般情况下,我们看孩子读书都喜欢那种慷慨激昂朗朗的读书声,像我们这种听法,有的老师就觉的半死不活的没有读书氛围,尤其是看到小的孩子,拿一个读经机在翻来覆去在那玩,也不张嘴跟着读,他就受不了。怎么办呢?我教你们一套方法,我自己在工作中悟出来的,叫望闻问切。

望,你先看孩子的气象,看孩子的状态,看他有没有用心听。如果你发现孩子有问题了,我们怎么办?我们到他身边听听,你就能听出来个一二三。比如开始听新书的时候,他不张嘴,过几天后他还不张嘴,你去听听,让他跟着读,你会发现他能跟上了,那他就听进去了。再过几天,你再听听,他能整句整句大段大段的跟了。再过几天,你再听听,他能特别轻松的跟了,再一段时间他能超过这个音频了,这就说明他听进去了,听的有效。听的有效我们就没必要那么苛刻的惩戒他了,你可以要求他,你坐好了,别干扰别人。我们最好不玩读经机,你尽量跟读,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细节要求,但是他偶尔动一动,尤其小孩子,我们不用管他,相信他就好了,这叫闻。

问呢,你就经常问问孩子的感受。你听着什么感受呀?刚开始拿本新书,过几天你就问,你听清楚了吗? 差不多了,能听清楚了。刚开始听新书时可能会烦的,可以问他,你还烦吗?我不烦了。你觉的书还长吗,不长了。你觉的书短了吗?.....这些都可以问。你怎么让他喜欢上听,你就怎么用心。你一定要让孩子喜欢上听,他喜欢上了,这个书就能读好,你的心法就有了。

读一本书就像种庄稼一样,这个庄稼地我撒上种子以后,他要出苗就都出了,要秀穗就都秀了,要结果就都结了,是不是这样。用到通本听上,他第一章要会背了,基本上最后一章也就差不多会背了,不会差太多。 但每一部书也有重点难点,那就看你查哪了。对一本新书开始查的时候,我用闻的方式,先考你简单的,这简单的会了说明你用心听了。过一段时间我再查你难的。听三十遍这一章都会背了,那九十遍的时候那这一章都不会查,你要管的孩子多,就这样用劲巧呀,用在刀刃上。

所以我开始时,管理二十多个孩子,哪个孩子我都挼的很好,这叫统筹。不管手里有多少个孩子,你先列好分分类,有资质好一点的,有中等资质的,有差一点的。有安而行之的,有利而行之的,有勉强而行之的。这安而行之的,给他制定个计划,你就不用管了,他就自己去读了。 利而行之的,你就得用什么方法激励一下,比如说A和B都在读佛经选,都在50遍的时候做检查,我先查A同学,背的不太好。 B同学背的很好,那怎么办呢,我也不说你,再过十遍你要还不行。把A叫来,你来和白老师一起查查B同学,他一听人家背的那么好,什么也不用说,他就回去用心读了,你还用打吗?

也有一些孩子实在不行的,当然在必要的情况下也要惩戒,我们能用智慧解决的就用智慧,实在不行没招了,就是怠惰,我们也不排除惩戒。这个勉强而行之,有的的资质确实挺差的,他注意力差,听也不会还不用心,他读也不会读,怎么办呀?你就要重点关注这类孩子,比如你查查C,查完C回来陪他读一读,告诉他怎么读,下一段还按这个读。然后你去管管D,D查完了你还回到他这,不管你查完谁,最后都查到需要陪伴的孩子,他得到的陪伴多,得到的鼓舞多,他的进步就大。你不能说你怎么还不会背呀,抽他一顿。那这样要你老师干什么呀,有了读经机配合,咱们老师一定要更有智慧。

现在介绍一下我们是怎么查的,就是这个切。我们平时是通本听,在听到六十遍到八十遍这个期间,我们就要通本查一次,从头查到尾,查背书,连背书带正音都有了,你背不下去怎么办,我提醒,你一卡我就告诉你下一句是什么,我给你画个标记,记一个数1,又提醒一句记个2,这样通本从头查到尾,可能会有一两千处错吧,为什么要这么查呢,这个过程特别收摄身心,注意力高度集中。你这样不厌其烦的给他查,说实话他是很感激的,也是一种陪伴,另外他能认清自己的现状。

读书有很多阶段,比如说听,开始听不清,到听的清,到听的享受;听的短了,听的薄了,到听的没了。这个自读和背也同样分很多阶段。经常到一个阶段你就发现他状态不一样了,这个就是指导他的好时机。比如说你感觉他听着听着不用心了,他为什么不用心了?是因为他可以不用心就能听清楚了,他感觉这个阶段他掌握了,这个时候你去引领他,让他认识到自己还差很多呢,还得继续用心,这个时机得掌握好。

很多老师问我,你给他听多少遍呀,然后怎么着呀,对我来说,不喜欢给大家总结遍数,因为这个不定呀,我没法给你定一个量化标准。但实在没办法了,我也大致总结了一下。第一次查叫摸底,平时听的时候,说实话你抓不着他,他出声不出声都可以,什么状态也可以。你把他扔两月三月不管,你就等结果吗,这不可能的。那么你就要监管他,我在你听五十遍的时候给你正音,正完音到六十遍后查你,比如摸底有一千八百处错误,再二十遍后我再查你,我不管你怎么读,二十遍以后你减一半错误。回去接着认真听,二十遍以后他就真减一半错误。

(仕谦学堂 日常检查记录)

我们都有统计的,每一章第一篇都在上面记着,你哪年哪月哪日查的,当时查的是多少遍,错多少处。比如说这个孩子,10月13日,第61遍的时候查是27处错误 ,那么我请他回去继续读继续听,等到23号,十天以后他读了24遍,错误变成了五处,这就说明用心听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呢,这个孩子不张嘴,他严重口吃,在哪玩,一边玩一边听,一边玩一边乐,有时候我也着急呀,他听进去还是没听进去呀,问问他听哪了?一翻书,读到哪就指到哪个字,请问他认真听了没有。

所以大家不要着相,那是天才,天才最好不要障碍,这个孩子就是特别开心,拿个读经机,一边玩一边听,和我说,老师我觉的这个佛经选特别有意思,特简单,好多重复的话,倍儿好背。我们这每天每人都有习劳,这个孩子一边擦玻璃一边乐,天天倍儿美,他上课这样,下课也这样,我觉的大家应该好好想想。我经常和老师讲,这孩子多好呀,下课的时候都这么用心读书,多会学多好学呀。但上课了,他坐那还是这样,你受不了呀,马上就感觉这什么孩子呀,上课还在那玩,其实他还是那个他,心态不一样的是我们。他背书的时候一点都不卡,一点都不口吃。

我什么都不看,我就拿实效说话,你玩也好,不玩也好,你能背下来,就证明你好好读了,那我就不去障碍孩子,你去享受这个过程吧,我不管你。我们汇总出一个表格,第一行是哪一天查的,听的第多少遍查的,这个是第几篇,他错了多少处,我们都有系统的记录。

你把他记的清清梦梦,明明白白,你摸底了,下次他就不能也不敢不进步,这个过程一定要严谨。你不严谨,就是老师懈怠了。包本是很简单的事,你一定要做好,还要做的享受。你享受,孩子也享受;你成长,孩子也成长。你越做,越轻松,越快乐,越懂得体贴孩子,越来越有智慧。

看看这个孩子的进度,这是佛经选,她六十七天的时候错了四处,有五处卡,我们学堂的卡是什么标准,就是停了就是卡了。这是我们学堂的标准,超过十秒的就算错,你对他要求越严,他就越喜欢。我们查是这样,老师坐下看着书,学生背对着老师,他就开始背书,错了,卡了,提醒了,都给记上。你越严格越好,过程监督严谨,考查严格。对待检查这件事情的态度,我们要非常严肃。你在老师这背书,姿势都有要求,包本怎么做你就怎么做,必须严肃!

再看这个同学的例子,第一次摸底有一千五百处错误,再二十遍后,第二次查有八百处错误,一般第二次查都能减少一半错误。他多用点心就减一半,但对于他来讲,哇,我减了七百处,真好,下次我一定更用心。你看看他这个量,第三次查就五百多次,十多遍后第四次查二百多次,一遍比一遍少,正常情况下就是这样的速度,六十多天基本上能达到包本,我们再多读读,把流畅度,字音,呼吸,节奏,都给他调整好,就可以去包本了。

(仕谦学堂 抽查视频)

基本上调整好以后,我们要磨他将尽两个礼拜左右达到一个最佳状态。这个期间如果他心浮燥了,怎么办,你抽查嘛,你一抽他不会,告诉他还得用心呀,这样可不能浮燥呀,让他这个过程中总有动力。你一定要让他读的有效,你说我多读二十遍也没见效果,那你读那干什么呢,那是不可以的。你看他状态不对的时候,你就想办法让他用心,鼓励他用心,指导他用心。

比如说他都能包本了,你还让他读,他就读不下去了,浮躁了怎么办,你就告诉他,你现在呼吸调整的不太好,尤其是以前语速快的同学,他不会调整呼吸,你回去调整呼吸,你就练呼吸,回去练上两三天,然后回来我再给你查,他癫儿癫儿的回去练呼吸去了。练呼吸是干嘛呢,我是教他用心呀,你明白吗?我没告诉你用心,我是让你练呼吸去。下一次,这个口型不好看,你口型要明确精神要饱满,你把自己练成播音员那样你去试试,癫儿癫儿的又回去练去了,我没教他用心,我告诉他具体怎么做。

你不用说个大空话,你去用心读去,他不知道什么叫用心,你给他制定特别明确的,我要你什么,你就去练什么,这点最有效,都很好了,你还想让他读,你看我说这个词,你还不知道在哪,回去继续读。你多抽查他几个地方,他有会的有不会的,他就有兴趣,比游戏闯关还刺激,特别有意思。

监管过程中,孩子要是不进步怎么办?到一个阶段你查他没有进步了,我们一定要给他调整状态,更加严格的要求,告诉他再这样读就不行了。我们允许他一次不进步,然后我们再看,如果他的状态很好了,但就是止步不前,那就是他遇到困难了。我们分析他错在哪,一般这种情况都到最后了,几十处错误了,他会有这个阶段,不进步了,很用心了也过不了。 这个时候有两种方法解决,第一个你还告诉他用心读,你去等待他,我认为这是最好的方法。第二个方法你帮他理一下思路。但我还是提倡老师不讲,让他自己去理,我们给一段时间,观察他就好。

这是在他用心的情况下,那如果他不进步是由于他怠惰引起来的,在我这就严惩不怠,所以我这不是说不惩戒我也惩戒,但是咱们得分清楚情况,人家孩子很用心,他还挺痛苦了,老师我怎么背不下来,你还打他,打他能让他变聪明背下来吗,做不到的。你要有智慧,你要不然让他读,他读不下去了怎么办,你陪着他读呀,你给他读几遍,感觉不一样,就读都不用给他理,感觉都不一样了,再让他背背还不行,咱俩一块读读,就多读呗,再不行我们把思路理清楚了,你看看这是一这是二这是三,这样条理很清楚,你看看你这个串到哪去了,比如说孟子里哪个词一共有几个,都在哪一页都找出来,你看你用心用到这种程度,孩子不可能不会学习,你现在就是在教他做人呢,你就是教他做事,你有方法他就有方法,他严谨他就严谨,你爱读书他就爱读书,你有心法他就有心法。你要只会简单粗暴,那孩子就和你想法一样,你要打死我能让我背下来,那你就打死我吧,这样能行吗?

做为老师,君子求诸已,孩子带不好或者是出现问题,还是找自身的问题,你有没有用心去做,有没有条理,有没有去研究这个孩子。通过望闻问切,再加上我们这个严谨的过程,这个孩子包本不会慢。中等资质的孩子一本书基本上,一万字一个月吧。应该不会低于这个速度,也就是说一年十万字带抽查,在我们学堂差不多,所以我给老师还定了一个标准,比如说这部书三万字,你需要三个月,那么你一个月的时候要达到什么标准,两个月的时候要达到什么标准,最起码就能达到文礼书院的标准,那么再一个月就是精益求精的过程,再抽查,那如果你这个一个半月的时候,还上句接不下句了,那你就要想想了,是孩子资质的问题,还是我们监管的问题,总之你要把原因分析清楚明白,咱们不能让孩子浪费生命。我不希望这个孩子的成长的不好是因为我们管理不当导致的。我们允许孩子资质不好,但没关系,我们多给他点耐心,爱心,那包本也不难嘛。

我这之前有一个智力低下的,大学中庸都能包本,还有个孩子你教他学而时习之他都不会读的,《学庸论语》照样能包本,而且包本还不差呢。 反正时间就长呗,你只要是仕谦的孩子就是这个标准,这个不能降低,我不开这个口子,这是整个的过程。

3用心体贴孩子

另外我还讲一点,就是老师一定要懂得体贴孩子,我们这个过程其实从这一个孩子来,,比如说有的孩子带口音过来,我们都一个字一个字的扣,一个字一个字的挼,一个字一个字的对口形,这样要好几遍的,十几遍二十几遍三十几遍,就是这样,你要体贴孩子。当你感觉总没进展的时候,你要考虑需不需要惩戒他,你要思考,比如说我这有个孩子,是鄂尔多斯的,来了以后这个孩子平时说话我听不懂,读书时能听懂,就是口音重,但是他呢就是不大张嘴,也不抬眼,眼睛老是睁一半,老师就说这孩子是不是就是这样呀,真是没办法了。 然后我就亲自去带他。带了发现他嘴能张开点,但还是张不大,这眼睛总是睁一半。

后来过了两个月了,他还那样我也急呀,我特别爱较真较劲,我拿了戒尺就找他了,说你把嘴张开,读大学之道,你说大-学-之-道,你再不张嘴我可要惩戒你了,但他读出来嘴还是那样,你打还是不打。我把戒尺放下,我就开始琢磨了,他那么点的孩子,他是想挑战你吗,老师你教我这个我就不这个,你打吧。我猜他肯定不是这么想的,然后换位想想,他之前口音那么重,语速那么快,降下来后口齿比原来清楚多了,另外跟他原来比,他感觉嘴已经张的很大了,他怎么想的,他心目中的嘴部张大跟我那个嘴部张大,是一样的,他觉的张的和我一样,和我说的一模一样,我想肯定是这个原因。我把戒尺放在这,拿起手机给他录,录完以后我说你看看你的口型是这样的,你再看看老师的口型,能明白了吗,你的嘴巴没张开。孩子说,哦,我知道了。再教他,他嘴巴就张开了,眼睛也亮了。所以你要体贴他,去研究他。

有个孩子读书时嘴巴有小动作,超不过两句肯定就动一下,有个老师看不过去,上去就打一顿,说他就是不用心,他嘴动的时候就是走神了。我去观察他,确实总有小动作。我说你嘴别动,孩子说,老师你是不让我张嘴吗?我说你呀,你读书的时候嘴上有小动作。我抄起手机给他录,录了给他看,你的嘴这个小动作,读一句两句这个嘴就这样动,孩子说,哦,我知道了,那我改。其实我们成人也是有很多小动作你都不自觉,根本不知道,甚至觉的我挺好的呀。我们这还有个女孩子,背书速度也快,平时读书时那大腿向前一伸,要不然就一躺,什么姿势都有,我经常站起来看她,她也不改她也不知道,后来我录了将近十分钟,她看完特别吃惊看我,说老师我怎么那样呀,我还一直以为坐的特别好呢,您平时老看我,我还以为您不喜欢我呢,我怎么能这样呢。

所以有的时候我们还是体贴一下孩子,我们做读经老师相信人性,那你就得从人性出发,你换位思考,他干嘛这样,为什么呀,多想想多问问为什么,他是不是我们看到的那个样子。就像读书,我们那的读书氛围。某学堂派了两位老师去我们那学习,一进门这老师就说,这个我们学不了,我说怎么学不了呀。这位老师说,就你们这么读书我们堂主就受不了,我们堂主要求是必须坐直,声音洪亮,口齿清楚,必须指书,你们这都没声,连读书氛围都没有,我告诉您,在我们学堂我往班上这么一站,谁敢不读书呀!我说那这样吧,你看看我们的效果。有个孩子听了50遍了,我说你们和我一块来查查看看,孩子背对着我,两个老师坐在那看着书,这个孩子在老师的提醒下,他就能大段大段的背,参观的老师就说了,我感觉这和我们两百遍的效果差不多。

然后我说你多看看其它孩子,可以感受一下,我们这个不能太着相,那个大声读啊啊喊的效果也不一定就好。我也带过指读点读的孩子,也有些经验。记得有个孩子,我和实习老师,两个人亲眼看着他读,他这样: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智,子曰:知人。他读的倍儿认真,坐的倍儿直,一个字一个字的,一边点头一边指。但书上那句话是什么呢: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他指读的这么认真,很多孩子就是摆样子给你看呢,因为你想看到这个样子嘛,但你不能总盯着他呀。实际他在干嘛呢,他在背书,指书都是给你看的,所以我也不看那个,当然整体氛围看起来轰轰烈烈显的会好一点,但是时间长了,我倒喜欢我们现在这个样子,一片祥和。

我最近和木木老师交流比较多,上次把我英文班的视频给他发过去,反正就这视频,谁看了谁不敢用。人家都是一句一句的学,嗷嗷地喊,跟着读就练嘴皮子,我们这的英文班没有一个张嘴的。介绍一下我们的英文,是通本听,不看书,听到什么程度,差不多会背了,咱们看书,一边看书一边正音,这个过程也跟中文一样,听的时候过段时间就得问问他,你什么感觉呀,我给孩子正音,和看病一样,你最近几天什么感觉呀,咱们再来诊断,望闻问切嘛。

问孩子你什么感受呀?这几天我感觉听的比原来清楚了。白老师你给我正完音后,我原来觉的不是这个音,现在就变得和您说一样了,以前我怎么听不出来呢。以前我听这句话是这样,现在听是那个样子。老师起的作用就是怎么引领他听的更清楚。音标是学还是不学,我个人觉的可学可不学,但我给孩子们介绍一点点,十几分钟二十分钟,我跟他们说,你们也不用记什么规律,简单的规律你们一看,读过一本自己就总结出来了,根本不用去研究,这复杂的你也记不住,所以呀你们就知道这音是怎么发出来的,到时候你就判断是这个音还是那个音呀,你就可以了。

你教他音标也是为了让他把那个音听清楚,看书也是为了让他把音听清楚,有些小的尾音他听不出来,那你看书知道那还有个S T呢,他就听出来了。你看书是为了让他听清楚,所有都为听服务。听到什么程度,和中文一样,越听越简单,越听越清楚,越听越薄,脑子里就开始过电影了,你一说出来那话就是那感觉,和那味一样,如果你第一本是这么学来的,这个孩子口语不会差的,但如果你教他了,幼儿学语言本来就是听来的,不是学完一句再学一句的,背完这五句再背下五句,不是那样学的,他是听来的。你让他听清楚了,他就都记下来了,我认为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

当然有的老师把握不好,你要想用别的方法我觉的也可以,但有个原则,英文你想要学好,必须得多听,不能说先听了三十遍,觉的会读了,咱们就去读吧,去冲遍数,我有的时候就想,读书就和弹琴一样,弹的就像乓乓乓乓一样,一点儿美感都没有,你得弹出点韵味来。咱们是读经学堂是行家是专科呀,读成那样...,我是觉的不合适,要是外行做那他们怎么做是他的事,咱们是行家呀。

(仕谦学堂英文包本视频)

总结一句话,心法还是重于方法的。要说您胆小怕孩子不用心,就不愿意用这个方法,那我就给您一个建议,您课上不听,课下听也行呀,只要您听就好,多听多好,少听少好,不听不好。用心去做,体贴孩子,只要小孩子您就别急着让他张嘴,三四岁的给他一读经机,他爱干嘛干嘛,玩着也能吸收,没问题的。你放心大胆的让他听,怕他走神他就是这个学习规律,他从胎里就靠听来外界沟通的,他这个最拿手了,他想跟外界交往,他就得听的清楚。我就说拿头蒜,扔在小黑屋里,不用管它,过段时间都能发芽,何况是人呢,您一定要相信人性。

大一点的孩子我们就让他跟读,要不然他走神。但是他要一两本下来,他就不会那么走神了,他会听着听着不张嘴了,其实不张嘴的听比张嘴的效果好,这是我亲身的感受。不张嘴的时候大脑飞速的在处理,他很享受,他是整体感特别强的。 他一张嘴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当下那一句话上,整体感就没有那么好,其实我是提倡不张嘴,但我不敢说不张嘴,因为不好操作嘛,谁都不张嘴了,您那监管不到位,他走神了你也掌握不好。你看读过经或者大一点的孩子,这两类呀,读过经的用习惯了原来的方法,再接触新方法就有点排斥,这类孩子和年龄大点的孩子入门就慢,这两类孩子你就跟着读,其它的孩子,你就给他一个就放心大胆的听。

我们只要不把他的路断了,孩子都是天才,非但孩子是天才,你要相信我,你也是天才。我跟孩子们说,你们要不惜一切代价让自己爱上听。我宁可让你第一本从头到尾都是听来的,你爱上听,我也不愿意让你读的快,到最后没开发出来听的能力。因为读经教育跟别的稍微不一样,我们要背书,你读完中文后背英文,将来还是背藏文,德文等外文,你听力开发不出来怎么学,让谁一句一句的教呀,你要提高你自学的能力 ,一本通本本通,一门通门门通,我也希望大家将来门门通。

我们这个抽查,凡是录像显示的,您可能觉的已经很难了,在我们那都不是最难的,平时练习的都比那个要难。因为录像他会紧张,稍微一卡就显的时候长,所以我们也会放宽一点,比如老师读了一句后,孩子一时没想起来章节号,老师就会继续多读几句也就想起来了。

练好了抽查,这个文本结构抓的特别好,有的孩子抽查到一定程度,他会特别兴奋,他会觉的我多棒多了不起,很开心的。这个时候有的老师说给他录吧。我跟老师说,你去录吧,别给他过。最后到什么程度,孩子觉的背个书也没什么了不起的,读书本来就应该这样。不能让他读着读着飘起来了,这样就不对了。

我们的包本录像前期可能不太完美,但后期的标准就统一了。开始背什么速度,背到最后还是什么速度,咬字一定要清晰。我们仕谦的标准是不允许错的,但也允许有小的瑕疵,比如说稍微带点口音或吞音。大家的心力不一样,也没必要都这么严格,对于抽查,反正我觉的我知道读经这样好,尽量就去做到,不知道就算了。

您回去实践,可能会出现一种情况,就是您让孩子包本降语速后,会出现很多的错音。群里有老师说一个孩子降语速后,发现了二百多处错误怎么办?老师说要不然就让他语速快点先完成包本吧,这样也就不会暴露那么多缺点。我说也行呀,但你心安吗?老师说我不安,那我说你还是踏踏实实的一个字一个字的给正音吧。

如果说他语速快,也能一字一字的表达清楚,他语速慢,也能心知肚明,清清楚楚的,那快一点慢一点都是可以的,但要是你明明知道他不清楚那个音是什么,你再让他包本通过,你心不安呀,所以呀,我觉的做读经教育要有良心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