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经方诸病证治暨医案—传统塾学 |

“大学者,大人之学也。”(朱熹《大学章句》)“大学”相较于“小学”而言。“《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及其十有五年,则自天子之元子、众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适子,与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朱熹《大学章句》序)《朱子语类》说:“小学涵养此性,大学则所以实其理也。”根据朱熹的解释,“小学”即“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之学。“大学”是大人之学,古人十五岁入学,学习伦理、政治和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
但不管是大学还是小学,儒家教人尊道而行的宗旨是一贯的。“学之大小,固有不同,然其为道,则一而已。是以方其幼也,不习之于小学,则无以收其放心、养其德性,而为大学之基本。及其长也,不进之于大学,则无以察其义理、措诸事业,而收小学之成功。是则学之大小所以不同,特以小长所习之异宜,而有高下、浅深、先后、缓急之殊,非若古今之辨、义利之分,判然如薰莸冰炭之相反而不可以相入也。今使幼学之士,必先有以自尽乎洒扫、应对、进退之间,礼乐、射御、书数之习,俟其既长,而后进乎明德、新民,以止于至善。是乃次第之当然,又何为而不可哉。”(《大学或问》)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开宗明义点出了大学之道。大学之道就是成人之道,其根本在于“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大学》“三纲领”。与“三纲领”相对应的便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即通常所称的“八条目”。
“小学之事,知之浅而行之小者也。大学之道,知之深而行之大者也。”(朱熹《小学辑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