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 bist die Aufgabe. Kein Schüler weit und breit
(2015-04-30 21:50:26)
标签:
情感 |
早年在阳朔学英语的时候,认识了三山。那时候的她在我眼里是一个叛逆强势的女人。就是她怂恿犹豫的我跟着托马斯去西藏。这样一个女人背后有很长的故事,但是人生的故事你总是只看到开头,猜不中结尾。她后来和我说,当时觉得我和托马斯大概就是露水鸳鸯,只是彼此人生里短暂的驿站,可是我们最后却又开花结果成了夫妻。当时的她叛逆而疯狂,可是今天她成了一个温文尔雅,知书达理的温婉女子。她本来就是学中文的,饱读诗书文艺而浪漫,却又在做一份金融业的工作,后来又是保险业,还做讲师。讲理财还有九型人格。在我那时候看来,她可以是一个女强人,却没料到她成了女先生。她年过四十而孑然一身,穿旗袍,读书,喝茶,瑜伽,旅行,写作。最开始的时候你可以说她装,但是十年一日,她也就成了我心里很优秀的人。
她的生活小资而有格调,我们可以称她为文艺女青年吧。她有四十岁女人的心境,三十岁女人的容貌,二十岁女人的生活激情。近一两年总看到她做小众而生动的讲座,时常阅读和分享她的感受,旅行或者出差总会写一些小文和我们分享她的故事。最近她出差来布拉格。我和托马斯说起她还有过去一起的一些朋友,十分感慨,七八年一晃而过,我们都不再是昨天的自己。三山以前经常泡吧热舞,可是现在连出差,别人在飞机上睡觉看电影,她带着她从日本买的心爱茶盅,一边品茗一边看完了一本600多页的卡夫卡。别人去布拉格都去广场喂鸽子拍照,她去瞻仰卡夫卡的墓地。
她在墓地看到有人留下的德语便签。上面写着,
Du bist die Aufgabe. Kein Schüler weit und breit
便拿来问我这德语是什么意思。我看了看这句单词都认识,但是却莫名其妙的话。猜估计是卡夫卡的名言。因为我没有看过卡夫卡的书,我很少看翻译的外国文学,因为翻译经常难达其意。译本经常晦涩难啃。对我来说,看书是我极累无法做任何其他事情时候的消遣,或者是我心情难过想逃避情绪的时候,我会看一本小说,投入其中就会忘了自己的悲伤。所以我看书很多但是都是接地气的书。于是我百度了一下卡夫卡名言,找到几个翻译版本大概就是这句话的翻译。比如:你就是问题,不必再到处去寻找什么知识了。还有一个是:你就是作业,举目不见学生。
看这翻译我实在是不懂这大概会千古流传的名句是什么意思。文化不高只能求助她人,以前在德国参加导游培训有一个给我讲欧洲历史的老师,我很是膜拜。她是个留德的历史学女博士。每当我遇到不解的关于欧洲历史,艺术,建筑以及宗教方面的问题我就可以问她,几乎是有求必应,(此人也是良师益友呀)。于是我问她。我叫她老师,她笑着说这是一句最适合老师说的话:你是作业,茫茫四顾不见学生。她说卡夫卡作品里的德语像中文一样难,她也总是get不到他的point。做学术的人比较认真,她又去查了一下德语网站的解释,告诉了我一个我比较能够理解的翻译:你自己(=你的生活)是一道谜题,没有人能给你答案,只有你自己能教会自己。
顿时我突然对卡夫卡起了兴趣。只是从这一句话,我突然感觉到他可能是一个有忧郁症的人。作为曾经的抑郁症患者,我每次和抑郁症奋斗的时候总是告诉自己:没有人能救你,只有你自己可以救自己。我曾经两次陷入抑郁症泥潭,每一次拔出来都要经历难以释怀的苦心磨难。这时候寄希望于身边的任何人都只会让自己更加失望,能救我的,唯有我的内心。第一次我转注意力于工作,忙碌而精彩的生活让我慢慢脱离了抑郁的阴影。而第二次比第一次更加严重,已经影响到了我的身体健康,持续的生病,生病会恶化情绪,如此恶性循环。但我深知,医生只能帮我治标,唯有我的内心痊愈才是根本。我来了一场很长很长的和自己的内心对话。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不再强迫自己做不想做的事情,健身,护肤,读书,爱自己。我又救了我自己,生活就那样慢慢的走进了良性循环。而且我确信,我就是能完成作业的那个学生。
中午吃饭的时候我想起老师的话,于是决定考一考我们家自诩说Hoch Deutsch的德国人。他居然真的不知道这句德语的涵义。我得瑟的给他解释了一下。他对我说:这句话绝不能是说你,因为你总是需要我来帮你。然后又历数我最近需要他帮我做的事,比如一个朋友给我寄茶叶,被德国海关给卡了。清关的事情特别麻烦,上午刚收到海关的检疫费用发票。他最近一直在帮我弄这个事情,我们家里所有关于文件的事情从来都是他一手操办,我只需要签字。听他这么一说我觉得也是,连忙点头认同:好吧,就是这样。
这个世界上总是有那么一个人,当你认为你无所不能的时候,他会过来给你敲一棒:嘿,给我安分点!
我身边所有的朋友,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德国人,不说认为我是聪明的,也至少认为我是勤奋的一个人。只有托马斯认为我是又笨又懒的一头小猪。我曾经认为他这是在给我负能量。但是经过内心的成长,我发现他就是来陪我修炼我最重要的人生功课的人。因为他所说的又懒又蠢的我,是我一直不愿意面对的自己。他让我看到这个自己,然后学会接受了这个自己。
下午的时候托马斯带伊娃出去玩,我在安静的家里泡了一壶朋友寄来的正山小种,在维基上看了了弗朗茨.卡夫卡的生平,和我想得差不太远,他终身未婚,因患有喉头结核和神经性厌食症,不能进食,于41岁壮年饿死在维也纳以北一个小城的疗养所。卡夫卡在临终前,正在创作短篇小说《饥饿艺术家》,这部小说的灵感来源于得知自己无法进食的那一刻。他终身不得志,作品大部分都是好友在他死后整理出版,死后名声大噪。这是一个比较悲情的人生故事。正如他写的这句:
Du bist die Aufgabe. Kein Schüler weit und breit
傍晚的时候,朋友圈又有人诠释了这句话的另外一层意思:“你是看不到学生的作业”,被控或被作用对象无法真正了解控制它俯视它的人或事物的真正意图或来源。但是它又很好奇,停不下来地想知道。这是很纠结但也很有快感的一种矛盾状态。就像人类一直在探索无穷宇宙的边际与主宰一样,很难,但是永恒的主题!
Du bist die Aufgabe. Kein Schüler weit und breit. 一句话,一个人,一生自我探索的追寻!让我们向弗朗茨.卡夫卡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