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数学与艺术——无穷的碎片》

(2016-04-17 18:49:37)
标签:

转载

从前天开始读一本数学书,书名叫《数学与艺术——无穷的碎片》,作者好象是一个加拿大人,伊凡斯彼得森。看介绍,曾做过八年的高中数学老师和科学老师。写了20年的科普著作了。吸引我的是封面的一句话:“写得如此迷人的数学读物是十分罕见的”,当时心里就范嘀咕:数学书还会有写得“如此迷人”的?卖家真敢吹牛。
也正是如此,我一直以来,都慎读数学专业书。即使是读,也多数限定在教辅书或者是数学杂志的范围之内,而象读这种数学理论书籍的情况实在是很少很少的。当然,不读并不表示不买,书柜里已经储存了好几本不厚的小书了。放假之初,我就有所规划,要以一月一本的速度读一些数学理论书籍。我想就从吹牛的碎片开始吧。
我读的速度是一天一章,近几30页吧。现在已经看完了《参观艺术馆》《关于石头的定理》《空间里的位置》,我发现,书真还写得很有文采,弄得象抒情散文。下面随便摘录几句,以飨读者——
很少有人希望在参观艺术馆时邂逅数学。
据说严格的结构是会使人发疯的,艺术家和数学家结合打破了课堂的隔阂,开辟了向愿意聆听的人展示他们的工具和解释他们观点的场地。
长期以来,审美在数学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数学不仅追求结构无可争辩,而且追求阐述思想清晰引人入胜,数学的推导不仅是单纯的逻辑需要,而且要求优雅。这些不仅涉及到猜想的公式化,定理的证明,而且涉及到如何组织安排定理使其成为一座有机组合的美丽大厦。(我读的时候想到了要把这句话送给方定曦同学)
在数学家的脑子里,数学创造是一种美丽、优雅、崇高的思维过程,其中有些思维过程是可以化为具体可视形式的。
……
这本书,主要是围绕“可视数学”而努力的。如何把抽象的数学,运用雕塑、图画等可视的形式,简洁明了地表达出来,
下面发一些图片,给大家感受一下。
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78年对外开放,贝聿铭设计,特征是利用视觉错觉:墙与墙的夹角呈锐角或者钝角,并且从不同的方向看,会有许多不同的图形——这也就是数学的艺术。http://s15/bmiddle/49201eae452397ee7372e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