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01▲
8点返回乡怀里酒店,收拾行装下山。虽然金顶浓雾弥漫,但浓雾也仅飘浮在峨眉山顶。乘索道下山,途中穿出浓雾,视野瞬间变得开阔起来。索道下行到接引殿后,站在索道边的一个平台远眺,苍翠森林中有几栋楼宇,不知是否就是雷洞坪。

P02▲
步行下山,山下的天气比前一天来时好了许多,途中也可以拍几张照片。

P03▲
峨眉藏酋猴也出来了,蹲在路边向游客索食。

P04▲

P05▲
峨眉藏酋猴(学名:Macaca thibetana
thibetana):是藏酋猴的指名亚种,也简称“峨眉猴”。因生活在佛教名山,故又雅号“猴居士”、“猿居士”,当地山民俗呼“山娃儿”。属中国国家二级保护的兽类。峨眉藏酋猴在十几种猕猴属动物中体重最大,成年雄猴平均18.3千克,最大21.5千克;雌猴平均12.8千克,最大15千克。
P06▲

P07▲

P08▲
由于是周六,上山的游人多了起来,浩浩荡荡的挤满了山路。面对上山的人流,我们在艰难逆行时,也有些庆幸。

P09▲
到雷洞坪,上了一辆观光车,车上空无一人。原以为还会等其他的游人,但司机一反常态立刻发车,这辆观光车也就成了我们的专车。显然是上山的游人多,观光车急需下山接人给我们带来的福利。司机娴熟的驾车行驶在弯弯的山路,很快就到零公里。下观光车开自己的车继续下山,前往万年寺。
万年寺海拔不高,坡度也不陡,非常适合步行。到万年寺停车场后,没乘索道,选择步行前往。路上几乎没有游人,山间小径在树林中延伸,宁静而清幽,景色虽然不算很美,但行走在这天然氧吧里,神清气爽。

P10▲
到万年寺,面前是一段长长的台阶,据说有108级,即代表人间108个烦恼。

P11▲
万年寺是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寺院,踞观心岭下,门迎大坪、牛心等寺和石笋、钵孟诸峰,海拔1020米。万年寺创建于东晋,时名普贤寺,唐僖宗时慧通禅师重建,更名白水寺;宋代易名白水普贤寺;明代神宗皇帝朱翊钧御题“圣寿万年寺”,简称万年寺,为峨眉山最早的六大古寺之一。万年寺的寺院布局十分精美,整座寺院坐西朝东,依次为山门、观音殿(弥勒殿)、般若堂、毗卢殿、砖殿(普贤殿)、三宝楼(行愿楼)、贝叶楼、巍峨宝殿和大雄宝殿。山门、般若堂、观音殿(弥勒殿)、三宝楼、贝叶楼为20世纪八、九十年代新建。以山门、观音殿(弥勒殿)、毗卢殿、般若堂为前庭,砖殿、三宝楼(行愿楼)、贝叶楼为中部,巍峨宝殿、大雄宝殿及两厢为后部,前后呼应,三点相连,承上启下。巍峨宝殿和大雄宝殿并厢房组成四合院,四面回廊,宽敞舒适。全寺除砖殿为砖石穹隆顶外,其余均为木结构,穿逗式梁架,重檐歇山顶,小青瓦屋面,座5级平台,前后高差近5米。寺内园林颇有特色,物种丰富,珍品很多。
P12▲

P13▲
山门建筑结构为密檐式牌楼结构,重檐三层,均施如意拱。山门上“万年寺”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为1986年为赵朴初所书,另一为遍能大师题写的“大光明山”。
P14▲

P15▲
进山门后的第一重殿是弥勒殿(观音殿),门上横额“弥勒宝殿”为赵朴初所书,弥勒殿正面供奉弥勒佛。
P16▲

P17▲

P18▲

P19▲

P20▲

P21▲

P22▲
弥勒殿左侧是幽冥钟楼,建于1991年,“幽冥钟楼”这四字是为当代书法家李苦寒手书。这口钟便是峨眉山三大名钟之一“幽冥钟”,另外两口分别在报国景区的凤凰亭里和九老洞景区的仙峰寺里。
P23▲

P24▲
弥勒殿右侧立有“第一山”的石碑,
“第一山”这三个字为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的米芾所书,原刻于湖北江阳,1908年由乐山谢文明拓刻于此。

P25▲
弥勒殿檐柱柱础

P26▲
弥勒殿背面上书观音殿,供奉观音菩萨。同一殿堂,有两个名称,共同作为供奉弥勒佛、观音菩萨的大殿。
P27▲

P28▲

P29▲
无梁殿为万年寺第二殿,又称普贤殿。因其全部为砖结构,才被称作无梁砖殿。它建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是万历皇帝为母亲祝寿所建。全殿高17.12米,面阔15.79米,进深16.06米。上呈半圆形中空穹窿顶,下为方形底座,形似蒙古包,象征天圆地方。殿壁、殿顶,甚至门楣额枋、斗拱、窗棂皆为砖砌。该殿重檐雕甍,环匝绣棂琐窗,门阴刻有全蜀山川形势、云栈剑阁以及水陆途程等等,美丽无比。殿内的四面墙壁上,万佛围绕。内壁下部有二十四个佛龛,每个佛龛内放有铁铸的佛像;内壁中、上部砌有横龛道,也放有许多的小佛像。穹窿殿顶上,绘着四位飞天的仙女,分别抱着琵琶、箜篌、芦笙、笛子,形象生动,色彩鲜艳。殿顶四角和正中,立有五座白塔,中间的一座较大,四角的较小。殿顶四角还饰有狮、象、鹿等瑞兽。有人说,若把无梁砖殿视为一个巨大的塔座,那么,无梁砖殿的整个造型就是一个巨大的金刚宝座式塔。
P30▲

P31▲

P32▲

P33▲

P34▲
殿内供奉普贤骑象像,铸造于公元980年。它通高7.85米,重62吨,系纯铜铸造。普贤大士通体贴金,头戴千佛金冠,身披袈裟,手执如意,神情庄重;他的坐骑六牙大象,高3.13米,长5.23米,背饰雕鞍,彩带辔头,卷鼻舒尾,四肢遒劲有力,足踏莲花,似欲启步远行,载普贤去传经布道。

P35▲
无梁砖殿、三宝楼(行愿楼)、贝叶楼为万年寺中部。
P36▲

P37▲
出无梁砖殿后门,便是天河桥,第三重殿巍峨宝殿与无梁砖殿隔桥相望。天河桥下相连的两池是放生池,佛家认为多做善事,不仅可以积累功德,还可使人长寿殿,所以常见善男信女们在这里放生鱼龟等,故此桥又称长寿桥。
P38▲

P39▲

P40▲
殿内供奉着西方三圣,中间是“阿弥陀佛”铜像,左右站立的是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木刻像,观音象征慈悲,大势至象征智慧,这两位菩萨共同辅助阿弥陀佛,帮助接引念佛众生往西方极乐世界。

P41▲
P42▲

P43▲

P44▲
第四殿是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四字为光绪戊戌年的黄云鹄书。殿内供奉的是释迦牟尼的“三身佛”铜佛像,彩绘金身,每尊通高3.85米,为明嘉靖甲午年(公
元1534年)别传和尚募化铸造。

P45▲

P46▲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