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01▲
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市区鲁迅中路上的鲁迅故里,是一条独具江南风情的历史街区,是原汁原味解读鲁迅作品,品味鲁迅笔下风物,感受鲁迅当年生活情境的真实场所。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摘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P02▲

P03▲
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著名私塾。鲁迅12岁到十七岁在这里求学,塾师是寿镜吾老先生。三味书屋,是三长间的小花厅,本是寿家的书房。寿镜吾老先生在此坐馆教书长达六十年。
“三味”取自“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音希海,即醋和肉酱)”的古语。其大意是:读四书五经之类味如吃米面,是食之本;读史记味如喝美酒吃佳肴;读诸子百家之类的书,味如酱醋(好比烹调中的佐料一样)。

P04▲

P05▲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人都到那里去了!” (摘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P06▲
三味书屋原为三余书屋。何为三余?此名取意于三国时董遇的话。据《三国志·魏志·王肃传》注引所载,董遇常劝学生充分利用“三余”时间读书。所谓“三余”,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取名三余大概是希望学生爱惜时间,后来私塾主人兼塾师寿镜吾的祖父寿峰岚改名为“三味书屋”。

P07▲
鲁迅祖居(周家老台门)。老台门坐北朝南,前临都昌坊口,后通咸欢河,青瓦粉墙,砖木结构。德寿堂是台门的第二进。作为各房公共活动的地方,用来举行红白大事和接待贵宾的场所。

P08▲

P09▲
鲁迅故居:绍兴鲁迅故居位于都昌坊口周家新台门西首。1881年9月25日鲁迅就出生在这里,一直生活到18岁去南京求学,以后回故乡任教也基本上居住此地。

P10▲

P11▲

P012▲

P13▲
百草园:是浙江绍兴新台门周家的一个菜园子,百草园在浙江绍兴的鲁迅故居后面。

P14▲

P015

P16▲

P17▲

P18▲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