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晚期石窟艺术代表大足石刻之宝顶山(二)

(2011-12-28 20:11:29)
标签:

大足石刻

风光

旅游

摄影

原创

分类: 重庆旅游

晚期石窟艺术代表大足石刻之宝顶山(二)
P01养鸡女
     观无量寿佛经变相(第18号图):
     位北岩中部,按《阿弥陀经》和《观无量寿佛经》雕琢。图上部七曲网栏内,凿西方三圣半身巨像(高345厘米),供养菩萨,十方诸佛,飞天、乐童,以及"珠楼"、"大宝楼阁"等,展示西方净土胜景。网栏外的中下部,变相与变文并举刻绘"三品九生"九组组雕,九品莲花化身童儿群像,图左右序刻非韦提希夫人观想像的"十六观"图颂。楼台亭阁、网栏内外刻像30多组,摆布得错落有致,貌似一深邃宽广的庭院,颇富透视学原理。石窟群中观经变图不鲜见,然规模之大,造诣之精,图文并重,内容创新,唯此一 铺

晚期石窟艺术代表大足石刻之宝顶山(二)
P03观无量寿佛经变相
晚期石窟艺术代表大足石刻之宝顶山(二)
P04观无量寿佛经变相
晚期石窟艺术代表大足石刻之宝顶山(二)
P05观无量寿佛经变相
晚期石窟艺术代表大足石刻之宝顶山(二)
P06观无量寿佛经变相
    大方便佛报恩经变相(第17号):
    龛高730、宽1560、深182厘米。刻像68尊。龛中释迦佛半身像,左右壁图文并茂,刻释迦佛前世今生因地修行、行孝的12组雕像,宣扬释迦佛难舍能舍、难为能为的种种自我牺牲精神。
晚期石窟艺术代表大足石刻之宝顶山(二)
P07大方便佛报恩经变相
晚期石窟艺术代表大足石刻之宝顶山(二)
P08大方便佛报恩经变相
晚期石窟艺术代表大足石刻之宝顶山(二)
P09大方便佛报恩经变相
晚期石窟艺术代表大足石刻之宝顶山(二)
P10大方便佛报恩经变相
    地狱变图(第20号):
    图位北岩西部。按图相内容可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正中趺坐地藏菩萨胁立比丘、比丘尼。菩萨顶壁左右列刻10个圆龛佛坐像,莲座左右壁序列"十王、两司"像坐于桌案后,桌帷面刻十王、两司名讳及七言偈颂;下部图文并举刻"十八地狱变"图。按岩石层位又可为分上岩下岩,上岩刻"刀山地狱"等10地狱变组雕,下岩刻"截膝地狱"等8地狱变组雕及祖师说法像等。全图是以地藏为主尊的构造:菩萨右手结印,左手于腹前握宝珠,珠心放出六道光毫分向左右:上两道升至壁顶覆盖十佛圆龛,中两道闪射左右十王、两司像;下两道覆盖十八地狱变图。从而构成一幅展示地藏宏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图 景。
晚期石窟艺术代表大足石刻之宝顶山(二)
P11地狱变图
     地藏菩萨像:地藏高居崖顶,作菩萨形,全跏趺坐于仰莲上。头著化佛宝冠,胸饰少许璎珞,穿通肩天衣,外饰偏衫袈裟。左手腹前握宝珠,右手举结说法印,俯视地狱中受苦人。左胁立 比丘持锡杖,右胁立比丘尼捧钵。
晚期石窟艺术代表大足石刻之宝顶山(二)
P12地藏菩萨像
晚期石窟艺术代表大足石刻之宝顶山(二)
P13地藏菩萨像

    养鸡女:此像为地狱变相龛"刀船地狱"组雕之一,俗称"养鸡女"。展现的是一位农家少妇掀开鸡笼,两只鸡正在争啄一条蚯蚓的场面。雕像充满诗意般的乡村风情。
晚期石窟艺术代表大足石刻之宝顶山(二)
P14养鸡女
晚期石窟艺术代表大足石刻之宝顶山(二)
P15养鸡女
    沽酒图:图左立磐陀女秀发挽双髻,手托持酒罈,著尖领小袖长衣,仪容秀丽,俗称"沽酒女。"图右男像,双手捧盏,面对比丘,劝其饮酒。图碑刻:"大藏经云……磐陀女为人沽酒,死堕地狱……若劝比丘酒者堕截地狱"。

晚期石窟艺术代表大足石刻之宝顶山(二)
P16沽酒图

    截膝地狱:图刻像四组:位图左为酒后颠倒不识内外眷属的"醉酒图";位图中上部为儿子酒后淫母、弑父的"罪恶图";位图右上部为劝比丘饮酒的"沽酒图";位图右下部为"罪刑图",其中被挖眼、拔舌、剉手剉足者,即上图手捧酒罈的沽酒女。

晚期石窟艺术代表大足石刻之宝顶山(二)

P17截膝地狱

     淫母弑父图:图上并立中年男女二像,男子攀摸女像肩、胸。两像下倒卧一男像,旁立青年男子持刀向图上立男子腋下刺杀。图刻经云:"佛告迦叶,汝好谛听,舍婆提国有崛摩罗,为饮酒昏乱,淫匿其母,杀戳其父,母即与外人共通,担刀害之"。图中持刀者即崛摩罗,先杀其父倒卧地上,正持刀刺向与母私通的男子
晚期石窟艺术代表大足石刻之宝顶山(二)
P18地狱变图
晚期石窟艺术代表大足石刻之宝顶山(二)
    P19地狱变图

     柳本尊行化事迹图
     最后一龛柳本尊行化事迹图,尚有部分未曾完成,仅具大略形状,倒也可知宋人开凿之工。不过即便完成,艺术水准也不及石羊毗卢洞中那龛北宋柳本尊十炼图。但是十炼造型与石羊毗卢洞中仿佛,可见传承。
柳本尊,唐末五代四川弘传瑜珈密教一代祖师。相传其生于柳瘿,如《重修宝顶山寿圣寺碑记》载“柳破其瘿,而婴儿出焉”,因其“数至神异,人不敢称其名”,故号柳本尊,本尊意指祖师。据考,柳本尊生于大唐德宗皇帝大中九年(855年),卒于后晋石逆敬瑭天福七年(942年),嘉州(今四川乐山)人。其自大唐僖宗皇帝光启二年(886年)盟于佛,承袭唐金刚顶瑜伽部密教,专持大轮五部密咒,传法于川西一带,并于汉州(今四川广汉)弥牟(今属四川成都)设中心道场。
  唐末五代,乱世之时,民不聊生,鬼神之道,大行天下。柳本尊杂糅密法巫术,化水符咒,为民驱鬼治病,并以炼指、立雪、炼踝、剜眼、割耳、炼心、炼顶、舍臂、炼阴、炼膝等十种自残苦行弘化密教以示自受苦难,普渡众生,称十炼。如“第四剜眼”图下碑记:“本尊贤圣至汉州已经旬日,忽忆往日圣言:逢弥即止,遇汉即回。由此驻锡弥蒙。一日,汉州刺史赵君,差人来请眼睛,诈云用作药剂,欲试可(否)。本尊心已先知,人至,将戒刀便剜付与,殊无难色。感金刚藏菩萨现身。眼至,赵君观而惊叹曰:真善知识也。投诚忏悔。时天福四年七月三日也。”刺史欲试柳本尊,诈称需以其眼作药,柳本尊虽已心知,便仍即持戒刀剜眼相与,着实骇人

晚期石窟艺术代表大足石刻之宝顶山(二)
P20
晚期石窟艺术代表大足石刻之宝顶山(二)
P21
晚期石窟艺术代表大足石刻之宝顶山(二)
P22
晚期石窟艺术代表大足石刻之宝顶山(二)
P23
晚期石窟艺术代表大足石刻之宝顶山(二)
P24
晚期石窟艺术代表大足石刻之宝顶山(二)
P2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