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分类及特征
(2009-01-31 12:45:06)
标签:
健康精神分裂症幻觉患者青壮年 |
分类: 精神分裂症 |
精神分裂症在精神科门诊及住院部约占就诊人数的2/3,是最多见的疾病。大多数患者在青壮年时期发病,病程从数月至数十年。在疾病高峰期,患者的工作、学习、生活、社会交往等均适应不良,情感、思维、意志行为互相不协调,即精神活动有分裂现象。但患者却毫无认识,往往拒绝就医。此时如果家人给以迁就,往往会使疾病拖延治疗,拖延过久不治,会反复发作或逐步发展为精神衰退,此时患者变成整日无所事事地徘徊或独坐一隅,对任何人、任何事物均不感兴趣,漠不关心,不与亲人来往,学习或工作上毫无要求和打算,甚至连生活上必需的吃饭、喝水、个人卫生等均需别人照料。精神分裂症把患者的黄金时代夺去了,同时给家属也带来极大的精神痛苦和经济负担。该病一但发现即应及时治疗,以减少疾病发展为精神衰退及复发。精神分裂症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十分繁杂,可以说是“千变万化”,不仅不同的病人症状不一样,就是同一病人,每次患病及同次患病的不同时期也表现不一样,但如能掌握其“万变不离其宗”的要领,就可以把这个病区别出来。该病的主要表现是精神活动(也称心理活动)脱离现实,在知觉、情感、思维及意志行为之间互相不协调及互相影响,而导致学习、工作、生活、社交等适应能力降低,因此常不能维持原来的学习工作能力,原来的生活习惯方式也变为异常。
一、精神分裂症早期:大部分患者无明显诱因下缓慢发病,症状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形成。很多时候独自呆坐似在思考问题,生活较前懒散,纪律松弛,做事注意力不集中,常漫不经心,学习成绩下降,与其谈话话题不多,语句简单、内容单调,逐渐对人冷淡,疏远亲人,本来很有兴趣的事物也不感兴趣。偶然可发现有一两句话不可理解或“牛头不对马嘴”,或有时有点奇怪的行为。如突然发怒摔烂东西,或为一点小事执拗与人纠缠不休,无理取闹,莫名其妙地伤心落泪或欣喜。此时常易被误会为“思想问题”或性格改变。有部分患者会诉说:时有头晕、头痛、失眠、记忆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全身疲倦无力等不适,也有表现为怕脏,反复洗手,无故心慌恐惧,心烦意乱等。
二、精神分裂症充分期:
1.思维障碍(联想过程障碍):思维散漫,讲话或写文章时,但上下句之间缺乏连贯性,或者语句不完整、紊乱,因而使人无法理解。与人谈话时突然停顿,接下讲时己转变了话题。脑中不由自主地冒出一连串毫无联系语句,想压也压不住。有时感觉被别人施加外力把一些思想插入或挤入脑中。与人坐在一起,相对无言,对问话的回答也非常简单,多重复答“是”或“不是”。患者对事物的思考和推理常缺乏逻辑性,对事物的判断分析不符合现实规律,不符合一般情理,却自认为很有道理。患者创作一些图案、符号、文字或动作,以表示自己才能理解的概念。部分患者会存在各种各样的妄想,以被害妄想最多见,其次夸大、嫉妒等妄想也常见。
2.情感障碍:表现冷淡,对周围事物无兴趣,不关心,与亲人疏远,无动于衷,喜欢一人独坐房中,甚至连吃饭也不与亲人一起吃。有时会出现兴奋激动或焦虑抑郁等反应,但大多与周围环境无联系而是受幻觉妄想所支配,有时其情感与周围环境极不协调,为亲人开追悼会的时候他却站在一旁自笑。其情感也常与思维内容不协调,如笑嘻嘻的叙述她的悲惨遭遇。
3.意志行为障碍:患者无论对学习或工作都无责任心,抱无所谓的态度,对近期或远期的打算也不考虑,整天无所事事地呆坐、卧床或无目的地徘徊,甚至日常生活的吃饭、洗脸、换衣服、梳头理发等也是被动的。有时可因幻觉妄想的影响而自语、自笑或作出打人毁物、自伤等行为。
在精神分裂症充分期,常将患者分为四种类型:
1、单纯型:由于青少年期缓慢发病,无明显诱因,以孤僻懒散、冷淡、思维贫乏、意志缺乏为主要特征,可有片断的幻觉妄想,早期常有头痛、头晕、失眠、全身无力等神经衰弱症状群。病程发展缓慢,l一2年或3—5年;因此早期易被误认为性格或思想问题。
3、紧张型: 发生于青壮年,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表情淡漠,行为抑制。初期言语动作明显减少,发展至严重时呈木僵状态,躺着不言、不动、不食,毫无表情,活象一个木头人。但要警惕有时会突然解除抑制呈兴奋状态,突然起来打人、毁物、逃跑,常历时短暂,又可转回木僵状态。
4、妄想型(偏执型):青壮年发病缓慢,早期为敏感多疑或伴有幻觉,以后逐渐发展为妄想观念,大多以被害、关系、夸大、嫉妒、疑病或影响等妄想。由于妄想及幻觉而影响其言行异常,但其情感反应常与思维内容及环境不协调,妄想内容荒谬脱离现实。病程发展较慢,早期尚能正常工作故不易被发现。常发展至影响工作生活,产生异常行为时才被发现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