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看病——看病要到正规的医院
前几天,一网民在论坛发表一篇文章,说是1名29岁的女子,凌晨12点过肚子疼,去了一家离家最近的民营医院,值班医生诊断为肠梗阻,并开始输液,之后便置之不理,女子情况越来越严重,直到凌晨5、6点钟,女子家人踢开房门,医生才出来,检查瞳孔放大却说是正常反应,最后女子家人花钱从某三甲医院请了一名专家,才确诊是宫外孕,随后手术抢救无效死亡。之后医院给出的答复是院方没有责任,家属捏造事实。在生活中被电视广告中打出的的免挂号费、免检查费等等骗进医院的患者也比比皆是,他们在这些医院所花的费用比在正规医院所花的费用要高出许多。
这些都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启示,看病医院的选择一定要慎重,主要是要了解医院的医疗质量和水平,如果经济条件有限,那还要考虑治疗经费的问题。最好到正规医院就医。现如今,各种各样的医院如春雨后竹笋随处可见。自从1980年民营和私营医疗服务出现在医疗市场上以来,到2007年,我国的医疗机构数达到了289538家,从医院性质看,非营利性质的135105家,营利性质的151863家;从主办机构来看,政府办的74429家,社会办的68357家,私营的146752家。在如此多的医院面前,我们怎样去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疾病治疗的医院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其实无论是什么病,我们只要到信誉度高的,正规的医院就医,相信也就不会受到前面那位女孩的待遇了。说到一些非正规医院,从投资者的角度而言,设立医院主要是为谋利,为了利润最大化,这些医院不惜采用虚假广告、无中生有、偷梁换柱等手段欺骗患者;从医疗人员的专业水平而言,这些医院所标榜的专家、医生很多是游击队,甚至一些所谓的医生连执业医师资格都没有,更别说医德了,稍微出了事就不见踪影,根本不会考虑患者的远期后果和危害,同时医生流动也大,医疗质量得不到保证;这些医院的硬件设施很多也是大的正规医院淘汰下来的旧设备,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当然也不及正规医院;此外,由于投资者通常也是“外行”,导致其经营管理非常混乱,没有长远的规划,最终的结果是医院得利,患者吃亏。而正规医院,通常是国家和社会设立的,本身就是非营利性质的,医生的医疗水平,专业技能和医院的硬件设施都是一些非正规医院无法比拟的。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前段时间儿子感冒,到了一家三甲医院看病,医生在开药的时候问起我家里有些什么药,有用的上的药就不用再开了,当时我心里真的是一热,我们所需要的不就是这样能够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的医生吗!而这些在那种非正规的医院会出现吗!
理智买药——买药要到正规药店购买
谈到看病,就自然要买药。如前面所说,通常正规医院都是非营利性质的,属公立医院。公立医院的平均医疗收入占医疗支出的82%,17%的资金缺口主要依靠国家补贴,占10%,药品利润占7%。医院药品的价格是在采购价上加成15%(部分省市要求医院售药以500元为线:单价为500元以下的药品,加成15%;单价超过500元的药品只加价75元),这就是所谓的“以药养医”。如我昨天刚买的妈咪爱(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菌多维颗粒剂),医院的价格为25.30元,而相同规格的妈咪爱在药店的零售价却为21.00元,比医院的价格低了17%,甚至比其采购价还要便宜。可见,医院药品的价格远高于药店的价格。正是由于药品具有高利润,现在有些医院为了杜绝“跑方”(医院看病开处方,患者药店买药)的现象,会实行微机联网,开处方、付款、取药一网完成,患者根本就看不到处方。但患者有索取处方的权利,仍然可以拿到处方去药店买药。所以我们到医院看病,开处方买药,最好去正规的药店购买,质量同样有保障,而价格更优惠。现在国家医疗改革正在进行,医药分家也始终未能得到实施,我们到医院看病,药店买药不就正是同样达到了“医药分家”的效果了吗!
小病去小医院,大病去大医院,要去正规医院。
医院开处方,药店去买药,患者得实惠,何乐而不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