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博客66666

(2009-02-17 16:40:41)
标签:

旱情

凡人琐事

浮名

《扬子晚报》

公开性

杂谈

           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孙权刘备。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屈指细寻思,争如共、刘伶一醉?   人世都无百岁。少痴 、老成悴。只有中间,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牵系?一品与千金,问白发,如何回避?

                                        《剔银灯》<与欧阳公席上分题>  宋  范仲淹

 

              博客66666  博客66666

          

      2008年2月17日16时07分,这个时刻,我的博客访问次数为66666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数字,我特意把它记录了下来,很吉利,六六大顺吗。开这个博客是20081117日,时间不长,今天刚刚三个月期满,象一个初生的婴儿,还在襁褓中无忧无虑混混沌沌的吃奶。

好像很多开博的朋友都很在乎自己的访问量和点击率。希望能够被更多的人关注是很正常的,每个人都想有成就感,也会都有虚荣心,这一点无可指摘。文章总是写给人看的,很少有人闲来无事写作文孤芳自赏。尤其是博客这种网络文章,不可能是私密的,具有极大的公开性。既然写出来发表了,就会有人看到,其中有认识的,也有很多是素不相识的,作者本人也很自然想得到更多的读者,更多的赞誉,甚至是板砖。

其实,我并没有刻意去追求自己博客的访问量,不像有些开博的朋友那样,到1000想10000,到10000还想100000,乃至于“为赋新词强说愁”殚精竭虑操劳不休。我的文章一般都很随意,很多东西都是信手拈来有感而发的随手之作,看的人也不多,发表评论灌水的人更是寥寥无几。之所以最近的访问量猛增,主要还是得益于28日发表的《面对百年不遇的大旱,城里人该做些啥?》一篇文章。该文完成后,我顺手自荐到了《新浪草根名博》,真的没有想到,文章次日便被重点推荐在了首页的显要位置,第二天又被发表在了新浪门户网站的首页《杂谈》栏目里,乃至于又被搜狐、天涯等各大门户网站纷纷转帖,更被不少网友“和谐”在自己的博客或空间中。我写此文的本意,也非哗众取宠,只是由于自己身处受旱较重的豫北地区,出于对这场旱情身临其境的切肤感受,想从城市人的视角谈一谈自己的看法,没有想到这篇文章竟然“一鸣惊人”,在网上引发强烈反响。网友们对这场旱情的关注出乎我的预料,短短四天内“洛阳纸贵”,单单是这篇文章的点击就达到了60000次以上,发表评论的有260余人,网友们以该文为平台或各抒己见或借题发挥,对旱情和水事表示出了极大的关注,2月10日《扬子晚报》、《现代快报》等平面媒体的记者也撰文就此文做出了评述。

在此之前,我的博客总访问量仅为3600余次,真可谓“有心插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同事们笑称我一夜之间成为“网络名人”了。虽然如此,我心里明白自己吃几碗饭,也只不过就是个一瓶不满半瓶晃荡的准老年协会会员罢了,写作文是不想让自己的脑袋生锈患上老年痴呆症,文章也非文采飞扬激情四溢,只是一些零零碎碎啰啰嗦嗦絮絮叨叨让人过目皆忘的很不成体统的闲言碎语。其实我和大家一样,都是每日里来回奔波厮混讨饭的草根,上网写博就是图个乐儿,不想也不必为博所困,为博所累,更不可能以博谋生。开开心心上网,轻轻松松写博,可谈国是民生,可说凡人琐事,可赏风花雪月,可曰嬉笑怒骂,想写啥都行,啥时候写更行。开博之心随性一些,这样也好的。

 

附:《扬子晚报》的评论文章

                   网民呼吁携手抗旱从节水做起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0日03:48  扬子晚报

  一场现实生活中百年不遇的旱灾牵动了亿万国人的心,而在网络世界,对灾区的关注、对灾情的速递、对众志成城共渡难关的呼吁也已成为当然的热点。这两天,一篇题为“百年不遇的旱灾,城里人该做些啥”的帖子现身网络,迅速引起强烈反响。

  这个帖子全长千余字,以郑板桥一首“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开篇,作者强调“城里人不要以为大旱于己无关,农村和农民现在正在面临的旱情与我们息息相关,面对这场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旱情,我们城里人无论为国分忧或为己所想,都有责任行动起来。”

  “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大家都以实际行动支援抗旱救灾。”作者认为当务之急是尽快让灾区渡过难关,他呼吁大家少抽一盒烟,少喝一瓶酒,少跳一场舞,少打一把牌,少洗一次桑拿,为抗旱救灾出一把力。“姑且称之为‘向灾区献爱心活动’,除了捐款捐物,更可以组织人员赴灾区帮助抗灾。”此外,作者还建议所有网友“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细微之处做起,节约用水”,他认为节约用水行动也是对抗旱救灾的道德感受和精神支援,“大家不妨动动脑筋想一些节水小窍门,譬如,可以尽量把水龙头开小一些,把用水时间减少一些,避免大手大脚和跑冒滴漏;也可以将自来水重复使用、循环利用等等。”

  记者注意到,帖子的作者网名“桂花居”,最早是在2月8日上午发表于其同名博客,短短一天之内被转载到包括新浪、搜狐、天涯等各大网站论坛,所到之处应者众多。网友们纷纷跟帖留言,表示赞同和响应,在天涯论坛一位叫“脱蜡机”的网友连称:“说得真好,抗击旱灾是所有国人的事,俗话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农民兄弟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希望更多的人能伸出关心援助之手。”另一位网友lsjk则说,“节约从我做起,能省则省,不是为你自家省水费,而是为国家为世界为人类省生命之源。”

  事实上,这已不是网上首次出现共抗旱灾的呼声。记者看到,在数天前就有网友在河南高校的贴吧内发表一份《抗旱保收宣言书》,呼吁农村同学回家与父母乡亲灌溉抗灾,城里同学则在量力相助外,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个中观点与上文不谋而合。不仅如此,在月初由人民网发起的“请网友支招抗灾”活动中,连日来已经有近千网友“出谋划策”。此外,不乏热心的网友以及一些水利专业的大学生,相继在网上发出“组团去灾区当志愿者”的呼声。张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