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儿童的生理特点及膳食安排
(2008-12-29 16:48:48)
标签:
饮食养生学龄前儿童膳食安排育儿 |
分类: 儿童营养保健 |
学龄前儿童指的是3—6岁儿童,这一时期儿童活动能力和范围增加,除了遵循幼儿膳食原则外,食物的份量要增加并逐渐让孩子进食一些粗粮类食物,引导孩子养成良好、卫生的饮食习惯。
一、学龄前儿童的生理及营养特点:
1、身高、体重和稳步增长:3—6岁的学龄前儿童体格发育速度比婴幼儿期相对减慢,但仍保持稳步地增长,每年身高增长约5—7cm,体重增长约2kg,神经细胞的分化已基本完成,但脑细胞体积的增大及神经纤维的髓鞘化仍继续进行,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素的供给是其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每日营养素供给量,能量为5.43—7.10MJ(1300—1700kcal),蛋白质45—60g,钙800mg,铁12mg,锌9—12mg,维生素A400—500ugRE。
2、咀嚼及消化能力仍有限:3—6岁儿童咀嚼及消化功能仍不能与成人相比,其膳食应特别烹制,既要保证营养,又要膳食色、香、味多样化,以增加儿童食欲。
3、主要营养问题:此期儿童由于活动范围扩大,兴趣增多,易出现饮食无规律、偏食、吃零食过多,影响营养素的摄入与吸收。微量元素,如铁、锌及维生素的缺乏是这一时期常见的营养问题。在农村,蛋白质、能量摄入不足仍然是比较突出的问题,而城市由于经济发展、物质丰富,儿童的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发生率已逐渐下降,但因脂肪类食物摄入过多或运动减少而造成的肥胖问题日趋严重。
二、学龄前儿童膳食
鉴于学龄前儿童的营养需要和生理特点,建议每日膳食中应有一定量的牛奶或相应的奶制品,适量的鱼、肉、禽、蛋、豆类及豆制品,以供给优质蛋白质。为解决无机盐和维生素的不足,应注意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并建议每周进食一次富含铁的猪肝或猪血,每周进食一次富含碘、锌的海产品。谷类已取代乳类成为主食,每日应保证150—200g谷类食物摄入。此外纯能量(糖)等以及油脂含量高的食物不宜多吃,以避免出现肥胖和预防龋齿。烹调上由软饭逐渐转变成普通米饭、面条及糕点,避免油炸、油腻、质地偏硬或刺激性强的食品。随年龄增长可以逐步过渡到与成人类似的膳食,但加工烹调仍需注意儿童特点。
后一篇:如何预防和护理宝宝冬季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