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如一夜春风来


标签:
杂谈文化 |
分类: 杂谈随笔 |
我不留恋北京,但北京留给我的印象是深刻的,良好的,它是一个包容性极强的城市。在这里不仅占据
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国防等各个领域制高点的人士大都来自外地,就连那些小商小贩也大都是操着南腔北调的外地人。在这里没有歧视,没有嫉妒,你如果初来扎到路途生疏,寻问北京人路怎么走,他们会很详细的告诉你。去年夏天一个夜幕刚刚降临的夜晚,我在槐柏树街散步,看到路边商铺的屋沿下,有几个当地市民簇围着一位来自农村的老太太,便也凑过去一探“究竟”。老太太身体消瘦,衣着洁净,头发花白,慈眉善眼。她告诉路人,她今年已七十八岁,来自江西,是为自家宅基地被乡里占用来京上访的。一位中年女子见老太太伸展开随身携带的简易铺盖要露宿街头,便热心地打电话跟市民政局救助中心联系,老太太虽然年迈,但头脑清楚,耳聪目明,忙摆手阻止说,不要,民政局会给我买上车票送回老家的,那样我就白跑一趟了。于是便又有人告诉她明天应该到哪儿上访,路怎么走,其中一位中年男子还从路边超市买来一些食品放在她的身边。
北京是一个政治氛围很浓的城市。“两会”期间,我到街头散步,常常看到北京的市民穿着写有“志愿者”字样的枣红色马甲或枣红色面包服立在街头路口站岗放哨。有人说,不到北京不知道官小,这话没错,但北京人不论官大官小,包括平民百姓在内,大都非常关心政治,关心国家大事。大到反腐倡廉,十八人选去留,小到领导人的家庭背景、生活琐事。在相互之间的交流中,谁得到的信息早谁就占有至高点,谁拥有
http://s2/mw690/5d69ace3tda92c1bbcce1&690
的信息多谁就拥有优越感。我常到宣武公园里散步,曾旁听过一些素不相识的人聚集在亭阁之下谈论国家大事,凭着我的党报记者经历和政府信息工作者经历,我认为他们的议论中确有真知卓见。
一点在其他城市是没有的,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才有许多有志之士只身闯荡北京。当然,因为成功者毕竟寥若晨星,所以大多数踌躇满志者还是乘兴而来,扫兴而归。即便是有些有能耐的人坚持待在北京,也因户口不好解决、房价超高,买不起舒适大宅,而缺乏归属感,久而久之还会淡化或遗失了家乡的人脉资源,最后沦为高不成,低不甘,既无缘扎根首都北京,又无颜回乡见江东父老的“鸡筋”人士。 北京也是一个机遇较多的城市,因为他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科研、教育的中心,有许多重要机构和高端人才聚集在这里。例如作为文化中心的北京,几乎每天都有影视剧组到北京电影制片厂门前去挑选演员,而这
北京还是一个历史文化厚重的城市。这里有雄伟的天安门,宽阔的天安门广场,宏大的人民大会堂;有故宫、长城、颐和园、中国博物馆;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当然还有我经常散步的长安街、长春街、宣武公园、礼士路、白云寺街、报国寺和西便门街等等,我会想念这些地方的,待这忽如而来的一夜春风平安落定,我还会来北京,来我经常散步的地方,因为这里有我挥之不去,擦之不尽的许多记忆!
前一篇:《色酒》在济南广播电台连播
后一篇:济南市作协六次代表大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