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仅此一件传世——明永乐麒麟纹影青釉冬瓜罐

标签:
永乐青花瓷民间国宝古代艺术品永乐冬瓜罐 |
2003年,中国一收藏爱好者收藏到一支祖传的麒麟纹冬瓜罐,此罐高27.5厘米,造型古朴,极像冬瓜。经过十年瓜熟蒂落的考证和研究,确定这是一件流传民间近600年的永乐青花作品。据目前掌握的资料,此冬瓜罐是中国民间唯一传世的永乐冬瓜罐,尚未发现第二件,是一件孤品。此罐系景德镇湖田窑影青釉产品,在民间历经600年仍保存完好(失盖),相当不易,实属罕见,的确是人间奇迹。(见下图1)http://s12/mw690/001I3s78gy6S5yxUEEbab&690
1990年12月5日至1991年1月10日,武汉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武汉城区21公里的龙泉山天马峰“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六个儿子朱桢楚昭王墓”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到一支影青釉冬瓜罐,这支冬瓜罐是国家考古发现唯一的一支永乐冬瓜罐。考古界专家也是根据这支冬瓜罐判断“冬瓜罐造型”始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永乐之后这种器型突然消失了400多年,直到400年后的清道光时期(1820~1850)再度出现并成为晚清极为流行的一种器型,几乎家家嫁女都要送一对冬瓜罐陪嫁,因此在许多人的观念里,最老的冬瓜罐不会超过200年。(来自百度关键词“冬瓜罐”搜索资料)
感谢上苍,假如没有这支国家考古发现的完整器带盖永乐冬瓜罐,本人收藏的这支冬瓜罐就永远无法断代了,将成为一个历史之谜。天下可能就是这么巧合,国家博物馆一支,民间流传一支,交相辉映,巧合天工。(见下图2)
下图2:下图为作者收藏的麒麟纹影青釉冬瓜罐(左图)跟“朱元璋第6个儿子朱桢”楚昭王墓出土的永乐影青釉带盖冬瓜罐(右图)对比图。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两个冬瓜罐的釉色完全一样嘛!都是明初典型的影青釉嘛!都像假玉器嘛!造型曲线也神似嘛!http://s7/mw690/001I3s78gy6S6d7tKx826&690
本人刚刚收藏到这支冬瓜罐时,虽觉得它与众不同,有诸多当时不能理解的特征,曾一度认为它是一支晚清豆青釉冬瓜罐,由于经常把玩,并将它跟多只晚清冬瓜罐进行比对,觉得它身上所反应出来的多种特征不是晚清特征,而是非常典型的明初青花瓷8大特征:
1.它身上分明披着苏麻离青钴料,有铁斑,有晕散;
2.釉质是元末明初特有的影青釉,釉色十分清亮、透明;
3.底足有火石红、旋纹、足底中心有小乳钉凸起,平切足脊,这些全是明初工艺特征;
4.凭肉眼在实物上可以看到珍珠般的大小气泡,和黄色、褐色和黑色死亡气泡;
5.罐底部和中间有两处非常明显的接痕,三段两接,底部有一接口,罐中部有一接口;
6.绘画用笔是明早期非常流行的“一笔点画”和元代8层纹饰布局风格;
7.罐身有两处未研磨碎的大约2毫米的瓷石冲破釉面,露出了白如雪的麻仓土胎质;
8.遍布全身的“黄色金丝开片”是古代工匠和大自然赐给这个冬瓜罐的礼物,跟香港博物馆明洪武釉里红缠枝花卉碗的开片如出一辙。
通过8个特征分析,可以确定这是一件明永乐青花瓷作品,这件作品的存世,为明初青花瓷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见下图3~图10)
下图3:下图为自然光拍照的本冬瓜罐火焰纹周围气泡和苏料青花晕散图。这些凭肉眼在实物上看得清清楚楚的气泡,犹如夏天清晨小草上的露珠。本图是普通柯达相机拍照后的直接截图,不是微观图,手机上看到的是原物原尺寸图片。从图中可以看到朦朦胧胧,雾一般的青花晕散,像宣纸上的墨汁向周围渗透扩张,这是苏料特征之一。http://s10/mw690/001I3s78gy6S7iIej7re9&690
下图4:图中1号气泡呈黄色、2号气泡呈褐色、3号气泡呈黑色,三种颜色死亡气泡共存,特别是右下角那个4号死亡气泡,像日全食,有深浅变化,一边颜色深,一边颜色浅;一半黑死,一半未黑死,黑死的部分像半个蚕食的弯弯的月亮,这种自然界的天际现象在本冬瓜罐中的多个气泡中都有呈现.http://s5/mw690/001I3s78gy6S5yErlVad4&690
从上面的图3、图4可以看出,这些死亡气泡是漫长岁月化学反应形成的,是非常漫长的时光记忆,它的颜色是有过渡的,颜色深浅取决于死亡时间的长短,死亡时间长(500年以上)呈黑色,死亡时间短(300年以上)呈黄色。图3、图4也印证了“影青釉的特点是气泡大颗,极易受到土沁和空气氧化之侵袭”这个主流认知。
下图5:下图为麒麟纹冬瓜罐足底图,可以看出有火石红、足底中心有小乳钉凸起,平足脊,不是清代的什么鱼鳅背,这种明初的修足工艺与清代迥异!http://s5/mw690/001I3s78gy6Sw1TGTdO34&690
景德镇大佬黄云鹏说过,古瓷鉴定就两个内容,一个是工艺鉴定,一个是审美鉴定。如果单单按耿宝昌老师的胎釉、造型、纹饰、款识四大鉴定法,不结合制作工艺进行排比分析,对收藏爱好者来说,就等于拿着大刀向坦克冲锋,一定全军覆没。
下图6:永乐冬瓜罐跟四个晚清冬瓜罐釉面及器型对比图。从对比图可以明显看出,不管是釉面颜色、青花发色、绘画风格、还是釉面之老化程度,它们都有天壤之别。再看看器形,它们差别较大,本罐接近笔筒状,而晚清冬瓜罐是上大下小的锥子状,本罐极像一个冬瓜,其他四个罐像变异冬瓜。
下图7:闪光灯拍照的本冬瓜罐祥云纹局部图。可以看出,绘画技法是明早期“一笔点画“技法,这个祥云纹是用一支笔连续画成的,细线用中笔锋,粗线用侧笔。我们知道,一笔点画,讲究一气呵成,是明代早期青花瓷器中的主流画法,例如一笔而就的草书“福”字,一片一笔而就的植物叶子,既不需要勾勒轮廓也不需要慢慢涂成,就是一笔画成。http://s5/mw690/001I3s78gy6SRyzXuDy64&690
下图8:闪光灯拍照的本冬瓜罐祥云纹局部图。可以看出,这个祥云纹是非常古老的祥云纹,我们再看看下图中心位置红箭头处是未研磨碎的大约2毫米的瓷石冲破釉面,露出了白如雪的麻仓土胎质;最后看看青花发色,是比较典型的苏麻离青钴料发色。http://s16/mw690/001I3s78gy6SRyFpvyf8f&690
下图9:香港明代洪武官窑碗跟本冬瓜罐黄色金丝开片对比图。从下图可以看出,遍布全身的“黄色金丝开片”是古代工匠和大自然赐给这个冬瓜罐的礼物,跟香港博物馆明洪武釉里红缠枝花卉碗的开片如出一辙,几乎一致。我们还可以看出,洪武官窑碗和本冬瓜罐的纵向开片都是从器物的肩部或腹部拉到器物的底部,其中交叉一些较短的横向开片。http://s5/mw690/001I3s78gy6S5Av1XH604&690
http://s11/mw690/001I3s78gy6SRKbfMTwea&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