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独一无二的萨特和波伏瓦

(2012-05-29 08:06:58)
标签:

萨特

纽约

波伏瓦

存在主义

阅读

分类: 阅读

http://s6/middle/5d6758a8gc11c5aaaa815&690

让·保罗·萨特(Jean-Palu Sartre 1905-1980),法国著名作家,哲学家,存在主义文学的创始人。父亲是海军军官,在萨特两岁时去世,后来他就跟随寡母到开办语言学院的外祖父家中生活。萨特二十岁考入巴黎师范学院哲学系,毕业后担任中学教师。1933年去柏林,投身于德国著名的哲学家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门下深造。回国后,他在执教的同时从事写作。萨特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恶心》、短篇小说集《墙》(1939),长篇巨著《自由之路》三部曲,剧本《苍蝇》、《密室》、《死无葬身之地》、《肮脏的手》等;奠定了萨特无神论存在主义哲学体系的哲学巨著有《存在与虚无》。萨特出于“他那思想丰富,充满自由气息和找来真理精神的作品,已对我们时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被授予1964年诺贝尔文学奖金,但萨特没有接受这一奖金,理由是“他谢绝一切来自官方的荣誉”。 

 
西蒙娜·德·波伏瓦(Simone de Beauvoir 1908-1986),毕业于索尔本大学,出身于比较守旧的富裕家庭,父亲曾做过律师。存在主义学者、作家,让-保罗·萨特的终身伴侣,女权运动理论家和活动家。被誉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女性之一”,主要作品有:《女客》、《他人的血》、《人总是要死的》、《名士风流》、《第二性》、《一个循规蹈矩的少女回忆》、《年富力强》、《时势的力量》、《了结一切》等。其中,《名士风流》获得法国最高文学奖龚古尔文学奖,《第二性》被誉为 "有史以来讨论妇女的最健全、最理智、最充满智慧的一本书 ",甚至被尊为西方妇女的 "圣经",从而成为西方女权主义的理论经典。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提出了三个基本原则:其一是“存在先于本质”,认为人的“存在”在先,“本质”在后。“首先是人的存在、露面、出场,后来才说明自身。”所谓存在,首先是“自我”存在,是“自我感觉到的存在”,我不存在,则一切都不存在。所谓“存在先于本质”,即是“自我”先于本质,也就是说,人的“自我”决定自己的本质。其二是“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认为在这个“主观性林立”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必然是冲突、抗争与残酷,充满了丑恶和罪行,一切都是荒谬的。而人只是这个荒谬、冷酷处境中的一个痛苦的人,世界给人的只能是无尽的苦闷、失望、悲观消极,人生是痛苦的。穷人是如此,富人也如此。其三是“自由选择”。这是存在主义的精义。存在主义的核心是自由,即人在选择自己的行动时是绝对自由的。它认为人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自由,面对各种环境,采取何种行动,如何采取行动,都可以做出“自由选择”。“如果存在确实先于本质,人就永远不能参照一个已知的或特定的人性来解释自己的行动,换言之,决定论是没有的——人是自由的。人即自由。”萨特认为,人在事物面前,如果不能按照个人意志作出“自由选择”,这种人就等于丢掉了个性,失去“自我”,不能算是真正的存在。 

 


http://s6/middle/5d6758a8gc11c6453bd25&690

《花神咖啡馆的情人们》视频http://t.cn/hmb7w 

“我和所有人一样,一半是同谋,一半是受害者。”

                                          ——波伏瓦

 

“我凄凉地想到是海狸自己造成了她的不幸。她从未同意结婚的事实迫使萨特收养了一个女儿。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在萨特的生活里不再有任何地位了。

就在这时哲学家进了医院,再也没有出来,于1980415日去世了。

西蒙娜..波伏瓦以她审慎的方式叙述了这些噩梦般的日子。她没有说出来的,是阿尔莱特和贝尼.莱维甚至在萨特死前就关闭了他的房间,连海狸想回去拿她的私人的用品都不行。几天之后,他们就把萨特房间的全部东西都搬到了她不知道的一个地方,连最旧的烟斗这个最微不足道的纪念品也没有给她留下。”

                                                             ——比安卡.朗布兰《萨特、波伏瓦和我》

 


    最初我好像是高中时在《译林》上读到过关于萨特的传记类文章,是写他最后的时光,与母亲及养女兼情人阿尔莱特住在一起的,可能缺乏理解另类生活方式的能力吧,我对萨特和波伏瓦的书是敬而远之的,家里有一本波伏娃的《第二性》,定价3.6元,一直从未读过,现在我读的一本定价已经49元了。光阴荏苒,日月如梭,即使以前读过,我的人生会改变吗?未必呢,和许多人一样,在外部环境舒适的状况下,我们对真正的自我从来就是回避的。其实现在看来,他们的存在主义观念对今天的中国人,尤其女性反而更加适合了,婚姻法已变,也没有宗教信仰,任何感情都不可依附,只有自我才是唯一可依靠的。世界不该如此,可惜原本就是如此。

    萨特说:“作为精神与情感对话,在这个世界上于我只有一个人,一个女人——波伏瓦。”萨特和波伏瓦相爱过是真的,那就足够了;他还说:“在我们之间存在着必要的爱情;但同时我们也认识到,需要偶然的爱情。”他们被传为佳话的既是终身伴侣又不是夫妻的口头契约,只是独一无二的例外。毕竟,只有他和她拥有共同强大的名声气场,并且一岁零三个月时父亲就去世了的萨特有点恋母情结,而波伏瓦是有着双性恋倾向的稀少者。很多人总会纠结地忖度他们不过是公众人物,所谓的契约只有一样需要遵守——即讲真话,没有婚姻式的约定,这样的关系又算是什么呢?也许他们把法国人的暧昧文化发挥到了极致,和一般人的简单几何思维太不一样,我们只有接受“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了,读《波伏瓦美国纪行》里面的这段文字可以窥视到她的人生态度:“寄居纽约两个月,我最后一次闲逛时代广场,踱步百老汇大道,我明白了。这个天空、这些灯光所给我的希望承诺,不可能在任何地方达成;没有任何全然和谐的东西与这些辉煌夜晚并存。我所梦想的可以全然忘我的丰富,只是一个幻影。除了我自己之外,纽约不会允诺我任何东西,如果我无法有所作为,它就毫无意义。夜晚只是个场景;如果我企图抓住它,让它成为现刻的实体,它便在我手中融化。某些事情(真实的事情)必须发生在我身上,余者,自会源源而至。”那时侯,萨特正和他难得真心爱过的那个惟一让波伏瓦又害怕又嫉妒的美国少妇多洛蕾丝在巴黎相聚,波伏瓦不久也开始了与美国小说家纳尔逊.奥尔格伦的热恋,后来她写出了荣获龚古尔文学奖的《名士风流》,虽然他们终究分手了,多年后波伏瓦下葬时,她的手上依然戴着他赠送的戒指。

 
 

“哲学中最有魅力的,我认为是它对事物根本的直接触及。我对细节一直没有兴趣,我总是喜欢领悟事情的大体意思,而不去追究它的特异性;我更喜欢理解,而不是观察,我一直希望能够认识一切,而哲学正能满足我的这个愿望,因为它指向事物的整体,同时又处于事物的中心,它告诉我的不是令人失望的混乱思想或经验法则,而是一种规律、理智和需求。”

“有一天我在卢森堡公园看见尼让和他太太推着一辆婴儿车散步,我真希望这种情形不要出现在我的将来。因为夫妇之间任何物质上的束缚,都是没有必要的,彼此相爱的人之间唯一的束缚只能是爱情。”

“我非常珍惜我身上最珍贵的东西,那就是我对自由的向往、对生命的热爱、好奇心和写作的意志。萨特不仅鼓励我朝这个方向努力,而且还愿意帮助我。他比我大两岁,一切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始,而且比我知道得多。他的真正志愿——我觉得也正是他的优越性,是对于他将来要写的书所怀抱的那种宁静而不能克制的热爱。小时候,我对那些不那么热情地玩木球或读书的孩子不屑一顾,但是,现在我碰到了一个人,在他眼中我的狂热变成了胆怯。如果把我和他相比的话,我的狂热是多么的温凉啊!我一直相信我是与众不同的,因为如果我不写作就会死去,而他仅仅是为了写作才活着。”

                                                                        ——《波伏瓦回忆录

 

 

波伏瓦:可以说你喜欢的所有女人,要么就是很漂亮,要么至少是十分有吸引力和充满魅力的。

萨特:对,我喜欢同一个漂亮的女人建立关系,因为这可以发展我的感受性。美、迷人,等等——这些都没有理性的价值。你也可以说它们是理性的,因为你可以对它们作出一种解释,一种理性的解释。但你爱一个人的魅力时,你是爱某种无理性的东西,即使思想和概念可以在相当程度上解释魅力。

我更多地是一个对女人的手淫者而不是性关系者,这是我对待女人的方式。

对我来说,根本的充满感情的关系应该包括我的拥抱、抚摸和吻遍全身。但性交活动——它也有,而我也完成它,我确实往往完成它,但带着某种冷淡。

我不太关注同一个女人的友谊关系,实际上我几乎从没有过这种关系。

 

......

波伏瓦:你的意思是,就你是纯粹的主动性而另一个人是纯粹的被动性说来,有某种实际上是性虐待狂的东西?

萨特:是的。因为与被动相对的活动也是体现了性虐待狂的东西。

波伏瓦:因为另一个人被处于一个物体的状况,而正常的关系应该是一种真正的相互关系。

 

                                                                           ——《萨特:女人与性》

 

 

 

“女人的莫大幸福,莫过于被恋人承认是他本人的一部分;当他说“我们”时,她被同他联系在一起并被认同于他,她和他共同分享他的威望,共同统治其余世界;她对(甚至过分地)重复这个令人愉快的“我们”,永远不会感到厌倦。”

“真正的爱情应当接受他人的偶然性,就是说,接受他的缺点、他的有限性、他的无缘无故的言行。它不会自命是一种拯救方式,它是一种人际关系。”

“每个恋爱女人都或多或少是偏执狂。我记得有个朋友在谈到她远方的情人的长久沉默时说:‘当一个人想断绝关系时,这个人应当写信宣布决裂’;后来她终于收到一封毫不含糊的来信:‘当一个人真想断绝关系时,这个人就不写信。’”

 

 

 

“只有在女人可以重新掌握自己时,绝对爱情的失败才能成为非常有益的教训。”

“真正的爱情应当建立在两个自由人相互承认的基础上;这样情人们才能够感受到自己既是自我又是他者:既不会放弃超越,也不会被弄得不健全;他们将在世界上共同证明价值与目标。对这一方和那一方,爱情都会由于赠送自我而揭示自我,都会丰富这个世界。”

                                  ——波伏瓦《关于情人》

 

 “那种认为女人通过母性可以具体实现和男人平等的看法纯属欺骗。......只要丈夫仍是家庭的经济首脑,孩子十分依赖的就是他而不是她,尽管她花在他们身上的时间比他要多得多。如我们所见,这就是母子关系完全受她与丈夫关系的影响的原因。”

“通奸之所以可耻,是因为虚伪和谨慎必然会损害名誉;而基于自由和真诚达成的契约将可消除婚姻的缺陷。”

                                                                           ——波伏瓦《第二性》

 

“我以上所写的是假的,也是真的,或者说,不真不假。人们写发疯的人也罢,写正常的人也罢,其写法都是这样。记忆所及,我尽可能准确地叙述事实,但在书写的时候,对自己的谵语相信到什么程度呢?这是根本的问题,但这不是我所能解决的。”

                                                                             ——萨特《文字生涯》

 

“‘他人就是地狱’这句话总是被人误解,人们以为我想说的意思是,我们与他人的关系时刻都是坏透了的,而且这永远是难以沟通的关系。然而这根本就不是我的本意,我要说的是,如果与他人的关系被扭曲了,被破坏了,那么他人只能够是地狱。......其实,对于我们认识自己来说,他人是我们身上最为重要的因素......”

“人不是他现有一切的总和,而是他还没有的东西的总和,是他可能有的东西的总和。”

                                                                           ——萨特

巴黎左岸著名的“花神咖啡馆”

圣日尔曼大街172号的花神咖啡馆迎门的招牌用法文标注着:“萨特—波伏瓦之地”,桌上的菜单清一色印刷着萨特的名言:“自由之路,经由花神。”波伏瓦曾把它称作“存在主义咖啡馆”。


http://s16/middle/5d6758a8gc11c87448e9f&690

萨特和波伏瓦合葬在巴黎蒙帕纳斯公墓

萨特去世后出版的《永别的仪式》末尾,波伏瓦写道:“他的死把我们分开了,我的死不会使我们重聚。虽然如此,我们的生活能如此漫长地协调一致,就已经是很美的了。”


http://s7/middle/5d6758a8g79b60d943d56&690
巴黎圣日耳曼德普莱街区的“萨特-波伏瓦广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