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地狱中孤独绝望地呼喊——爱德华·蒙克的画

标签:
木刻表现主义版画精神打击蒙克挪威 |
分类: 图像 |
http://s11/middle/5d6758a8g8987a2a7187a&690
爱德华·蒙克(Edvard Munch,1863-1944)是挪威表现主义画家和版画复制匠。爱德华·蒙克是具有世界声誉的挪威艺术家,他的绘画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和悲伤压抑的情调。毕加索、马蒂斯就曾吸收他的艺术养料,德国和法国的一些艺术家也从他的作品中得到启发。他对心理苦闷的强烈的,呼唤式的处理手法对20世纪初德国表现主义的成长起了主要的影响。
蒙克出生于挪威雷登(Løten),在克里斯蒂安尼亚(现在的奥斯陆)长大。是画家雅各布·蒙克(Jacob Munch,1776-1839)和历史学家彼得·安德烈·蒙克(Peter Andreas Munch,1810-1863)的亲戚。蒙克的母亲劳拉(Laura Cathrine Bjølstad)在1868年死于肺结核,母亲死后小蒙克由父亲克里斯蒂安·蒙克单独抚养。蒙克的父亲患有精神病,他向他的孩子们灌输了对地狱的根深蒂固的恐惧,他一再告诉他们, 如果他们在任何情况下、以任何方式犯有罪孽,他们就会注定被投入地狱,没有任何宽恕的机会。父亲在蒙克青年期去世(1889年),另外一个兄弟和蒙克最喜欢的姐姐苏菲在1877年也死了。蒙克的一个妹妹在小时候就被诊断为患有精神病。蒙克自己也体弱多病。蒙克的五个兄弟姐妹中只有安德烈结过婚,但在婚礼后不过数月也死了。眼看着身边的双亲和骨肉兄弟接二连三地不断死去,这对蒙克的精神打击是很厉害的,一个悲痛尚未过去,另一个悲痛接踵而至。这已经超过了精神打击,而是到了深度精神折磨的程度。死亡的残酷烙印永远地刻在了蒙克年轻而敏感的心灵深处,当年蒙克的心态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的。这大概就是为什么蒙克的作品压抑又悲观的原因了。
蒙克曾说过:“我要描写的是那种触动我心灵的眼睛的线条和色彩。我不是画我所见到的东西,而是画我所经历的东西。”又说:“我决不描绘男人们看书、女人们结毛线之类的室内画。我一定要描绘有呼吸、有感觉,并在痛苦和爱情中生活的人们。”“通过人的神经、内心、头脑和眼睛所表现出来的绘画形象就是艺术”。
艺术史家称蒙克为“世纪末”的艺术家,因为他的作品反映了欧洲整整一代人的精神生活面貌。在蒙克生活的时代,再没有别的艺术能够像他那样深入到人的灵魂之中,把那心灵的美与丑一并展现给世人。也没有人敢于他那样赤裸裸地描写人类本能的丑恶,使善良与罪恶并存,让美丽与丑陋共生。蒙克通过这些主题来表现他切身经历的对生存和死亡的感受,比如《病中的孩子》(1886年,蒙克去世的姐姐苏菲的肖像画)、《病室里的死亡》(1893年)、《绝望》(1893-94年)、《吸血鬼》(1893-94年)、《焦躁》(1894年)、《灰烬》(1894年)、《生命之舞》(1900年),每一幅画都无与伦比地强烈地传达着画家的感觉和情绪,被描绘的具体对象的细节被简化,而情绪则被夸张,对象本身成为一种所要表现的情绪的载体,虽然它们依然还是具象的。这些画具有永恒的震慑心灵的力量。
早在1889年,26岁的蒙克写道:“我们将不再画那些在室内读报的男人和织毛线的女人。我们应该画那些活着的人,他们呼吸、有感觉、遭受痛苦、并且相爱。”
http://s15/middle/5d6758a8g74271a88b76e&690
“我以《病孩》开辟了新的道路——它成为我的艺术中的一次突进。我其后的大部份作品的产生都归功于这幅画。”蒙克自述道,“我画这幅画时,在一年之内几易其稿——一再刮掉,又重新设色——总是企图捕捉第一印象:那透明的、苍白的皮肤、颤动的嘴唇、颤抖的双手。”当时由于肺病常常导致年轻人日渐衰弱和夭亡,这已经在蒙克面前以活生生的图景表现过了。蒙克有理由宣称,“……几乎没有一个画家像我在《病孩》中那样体验它的主题直到最后一声痛苦的喊叫,因为这不是坐在那里的孤单的我一个人,而是我的全部的爱……”首先是姐姐索菲亚的痛苦死亡深深地震动了十四岁的蒙克,这种痛苦经历也成为这幅画具有强烈精神渗透力的原因。被内在力量推动着,蒙克几乎是不同自主地找到了一种新的、新开辟的有表现力的语言形式来表现这种内心经历。因为它冲破了习惯的框框,而在挪威惹起了许多令人不快的事。但是对于蒙克来说,这是他艺术主张的宣言:描绘有呼吸、有感情、有痛苦、有爱情的人们。直到1927年他将此画重新画了六次,还以这个主题绘制了一张木刻和一张彩色石版画,说明他是如何持续不断地被这个完全产生于个人直接经历的题材所吸引。
http://s5/middle/5d6758a8g898713f30974&690母亲之死
http://s6/middle/5d6758a8g8987275d1635&690
拿香烟的自画像(1895)
http://s16/middle/5d6758a8g89872d8fcdaf&690生之不安(1894)
http://s6/middle/5d6758a8g8987440e5c35&690
蒙克完成于1893年的代表作《呐喊》举世闻名,关于这幅作品,蒙克自己有一段记述:“我和两个朋友一起去散步,太阳快要落山时,突然间,天空变得血一样的红,一阵忧伤涌上心头,我呆呆地伫立在栏杆旁。深蓝色的海湾和城市,是血与火的空间,朋友相继前行,我独自站在那里,突然感到不可名状的恐怖和战栗,我觉得大自然中仿佛传来一声震撼宇宙的呐喊。”奇特造型、动荡线条、燃烧的血红色彩云,以及象征死亡的黑色,表现出他的恐惧情感。作品中的人物是忧郁、惊恐、彷徨状态下丧魂失魄的幽灵;画面中扭曲的线条、神秘的色彩都具有鲜明的表现主义特征。
http://s2/middle/5d6758a8g898748e8df21&690青春期(1893)
http://s10/middle/5d6758a8g898749a2c3f9&690马拉之死
http://s15/middle/5d6758a8g8988d73908de&690死者之床
http://s8/middle/5d6758a8g7427495845b7&690绝望
http://s14/middle/5d6758a8g8987b07d2d6d&690凶手
http://s8/middle/5d6758a8g89881fb98e57&690吸血鬼
http://s2/middle/5d6758a8g8987b13cd1d1&690
蒙克作于1900年的油画《生命之舞》,以舞蹈的瞬息来表达生活哲理。画面中人物和环境都有着深刻的象征意义:画面左边身着白色衣裙的姑娘和草地上生长的小花,象征青春、纯洁和美丽;中间一对拥抱起舞的男女象征燃烧着的爱情;右边一位身着黑色长裙的中年妇女,正陷入悲哀与失落之中。背景中还有不同的舞者被欲望所驱使,依然疯狂和激动。画家以不同心态的人物,形象地反映出人类欲望、成功与绝望的三个生命环节,以揭示生命的过程以及内心世界的变化。
http://s14/middle/5d6758a8gd5f532180eed&690桥和三个女性
http://s13/middle/5d6758a8g89884bac38cc&690红葡萄藤
http://s14/middle/5d6758a8g8987b203209d&690
http://s3/middle/5d6758a8g8987b2ba4282&690圣母玛利亚
蒙克的心中的圣母玛利亚:也像普通女子一样,染上了一个时代的心灵的疾病。这就是焦虑,忧郁和古老的法则在新的视野中幻灭。她处在梦游和现实的两难境地,无法摆脱两者的纠缠——蒙克创造了这种语境,便想到了死的另外一种境界。只有死亡,才能摆脱焦虑的困惑,而死亡的意义,在于它不是弱者对世间一切的回避,它恰恰又在最后说明了生命本身的焦虑。
http://s14/middle/5d6758a8g8987b354f08d&690
http://s11/middle/5d6758a8g8987c2ab437a&690
http://s3/middle/5d6758a8g8987c3af46a2&690姐妹英格尔
http://s14/middle/5d6758a8g8987c4639e1d&690壶
http://s16/middle/5d6758a8gd5f57d74e52f&690罪恶
http://s11/middle/5d6758a8g8988ca4ac19a&690
波西米亚式聚会
http://s13/middle/5d6758a8g8987c5229e9c&690码头上的年轻女孩
http://s4/middle/5d6758a8g8987c5cab233&690
http://s14/middle/5d6758a8g8987c68bbbed&690
http://s7/middle/5d6758a8g8987d265b0c6&690
卡尔·约翰街道的黄昏
http://s9/middle/5d6758a8g8988e45090c8&690
坐在爿木上的的少女
http://s2/middle/5d6758a8g89883ec44391&690嫉妒
http://s15/middle/5d6758a8g8987d300340e&690
http://s4/middle/5d6758a8g8987d3c9a0c3&690
http://s11/middle/5d6758a8g8987d483de8a&690
http://s11/middle/5d6758a8g8987d51902fa&690死在病房
http://s14/middle/5d6758a8g8987d5cb9d7d&690
http://s8/middle/5d6758a8g8983d4a572a7&690仲夏夜
在这幅蒙克旅德期间绘制的作品中,集中了画家两个最具代表性的主题:夜晚和亲吻。他执拗地多次在作品中以它们为题进行创作。通过基本色调的搭配,他把天空的夜色表现得淋漓尽致。像其它人物画一样,这幅作品又刻画了人生的周期性。他把四对看不见面孔和相拥着几乎溶为一体的恋人,放在路上供人欣赏。他们看上去,与其说像是沉溺于爱情的恋人,倒不如说更像是夜色下的幽灵。
http://s5/middle/5d6758a8g898800b621f4&690
在《吻》这幅木刻版画中,呈现出孟克将木刻版画制作过程中遭遇的木纹问题转换成为作品的特点。他运用了木刻版画原有的粗糙垂的直木纹,制造出空气的印象。
http://s15/middle/5d6758a8g89888a6e4fbe&690
《斯芬克斯》又名《两个女人》。这幅画面左面的代表的是对虚无的渴望,右边代表的是对焦虑的困惑。左边明亮开阔,右边阴冷沉郁。两边连在一起,是一个心灵完整的写照。
http://s12/middle/5d6758a8g89888aed8d9b&690
http://s16/middle/5d6758a8g8988b730e0ff&690月光
http://s13/middle/5d6758a8g7427461c9fec&690声音
http://s11/middle/5d6758a8g7427462a369a&690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