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心理情感都市人 |
分类: 心理诊室 |
几天前,山东德州的交警夜查酒驾。一名男子晃晃悠悠走过来,表示对酒精测试仪十分感兴趣,说自己开车从未遇上交警临检,今儿既然赶上了很想吹一下,测测这小东西灵不灵。虽说这名男子满嘴酒气,但是并没有开车,遂遭交警拒绝。没想到半小时以后,这位回家取车开过来。
这回不仅满足了他的愿望,还给了他“吹”一赠二的特殊服务:其一是2000元的罚款,其二是驾照扣12分。此人果然是奇葩,让人哭笑不得。
虽说与这位同样的举动我们从未尝试过,但是,生活当中不合理的事情我们是否一样做过或者正在做?例如年轻时曾经出轨的夫妻一方,如今孩子都有了下一代,却还在纠结着当年对方背叛过自己的那件事 ;也有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不好的评价的,每天自怨自艾,其实是自己太在意不好的评价,把好的评价全部忽略了;还有那些抱怨自己花费了心血,孩子却不领情的家长们,那是因为你一直给的是你想给孩子的东西,却没考虑下孩子想要的又是什么……
类似不合理的事件还有很多。人们经常给自己的不合理行为找一些合理化的解释,这样的好处是能够减少焦虑,坏处是会降低自己以及他人的生活质量。
【自己不痛快也见不得别人痛快的“郁闷哥”】
很难想到由于自己的心理和情绪问题会影响到陌生人,下面要说的这件事当中的两位还真是互不相识。
宁波某小区发生一起命案,凶手近日落网。凶手今年只有23岁。落网后王某交代,因找不到工作,家里又催促其结婚,心情很郁闷。8月22日晚上9点多,他一个人到小区的绿化带僻静角落,看到正在锻炼的一位中年妇女,“自己十分郁闷,她却手舞足蹈地在那锻炼,我心里不平衡,于是我拿起石头敲她的头……”为发泄心中不快,王某将素不相识毫无恩怨的孔某杀害。
见不得别人好的大有人在,但是当自己心情不好时恰好别人心情还不错,就把对方杀掉,这样极端的想法实在没法让人相信这是一个精神正常的人的举动。
可以看出,无论遇到的人高兴还是沮丧,按照这样的逻辑自己都不会好受,苦苦抱怨别人其实问题根源还在自己,真正生病的正是自己的思想,以及看问题的角度。王某的问题在于他会把所有问题向外归因,出了问题都是别人的错与自己无关,所以解决问题时也倾向于先搞定别人,先毁了对方再毁了自己。
【谁纵容了“大孩子”的“即时满足”心理?】
这两起案例都是真实的新闻事件。虽说这两位只是生活中的极少数,但是他们身上存在的问题却具有普遍性。
第一,心理学认为“即时满足”是儿童典型的心理特征,儿童得不到想要的东西就会哭闹,成长过程中逐渐学会延迟满足。新闻中的两位当事人都在产生一个念头以后第一时间想办法帮助自己实现了,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第二,他们遇事不懂得担当,只想着我想怎样做却没想明白这样做需要付出的代价,孰轻孰重不是看不明白,过于放纵自己从而毁了自己。
类似刷爆信用卡等着家长来还钱的,也有想买ipad去卖肾筹钱的,还有等着妈妈卖掉房子替自己还赌债的……太多的年轻人不计后果,通过各种手段第一时间满足自己的愿望。为何他们会觉得这样做是理所应当?那是因为在成长的道路上不缺乏能够即时给予和替他们担当的人,而这样做的就是他们的家长。家长认为应该在自己还有能力的时候多为孩子做些努力,让他们以后少走些弯路,没想到正是少了一些必要的“弯路”,孩子才会跌倒在更大的弯路上面。
家长有责任,成年人更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如果你觉得埋怨父母对你有很大帮助,那你尽管可以这样做,但是事实是不仅无益还会使你陷入更加无力的境地。所以,要先训练自己的正向思维和积极心态。如何拥有积极良好的心态呢?给大家提供三点小建议:
首先,没人能够看轻你,除非是你自己先看轻了自己;其次,你可以选择自己的态度——积极或消极;最后,常怀感恩之心,结三五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