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亲,你跟谁亲?

(2012-06-10 21:14:05)
标签:

说话

艺术

心理

情感

分类: 青春岁月

亲,你跟谁亲?
       说话,别以为是我们每天都会做的事情就没什么需要学习的,说话的艺术那可不容小视,尤其是中国话,说好话不仅不容易,而且可以说很难,所以,我们今天来说的就是说话其中的讲究和艺术!http://bjyouth.ynet.com/3.1/1206/09/7177684.html

    中国文化自古含蓄内敛,说话一般只说半句,点到为止喜留余地,明明很简单的事就是不肯说透,让你自己猜去。不仅这样,还有很多的词句放在不同语境下会有不同的意思。所以,老外常常感慨学好汉语真不容易,中国文字背后蕴藏的古老文化更是大有玄机。

  就拿“意思”这两字来说吧,有个很经典的段子。有人不解领导的意思,求助于旁人,结果高人指点说你得意思意思,领导如果推脱不好意思,你就说这是小意思。

  请问上段话中出现的几个“意思”分别都是什么意思?据说这是汉语考试中的一道题目。如果真让我们这些每天都在说着汉语的炎黄子孙们去考汉语四六级,没准真会难住一大批人。

  ■【说话艺术之一】宁说人懒,也不说人笨

  如果一个人失败了,不管是你的男女朋友,还是孩子,或者是朋友,哪怕是再无见面可能的人,千万不要说他笨。如果非说不可,可以说他有点儿懒。

  因为笨是能力问题,懒是态度问题,性质明显不同。谁都不希望被认为没有能力,任何方面的能力。笨是不可改变的内因,会让所有人失去希望;而懒是可变的内因,会让人有进步的希望。

  再想想婚姻中,很多女性情绪来了就会口无遮拦,说孩子笨说丈夫笨,这样说只能图一时嘴上痛快,后续对于亲子关系和夫妻关系的影响会让你难受十倍百倍。

  还有一些遭遇了家庭暴力的女性,一直在抱怨老公的暴虐,其实深入探寻这样家庭的相处模式以后就会发现,存在家暴的家庭虽然多是丈夫动手打人,但是也很常见妻子存在“言语暴力”的情况。也就是说,妻子嘴上咄咄逼人,丈夫嘴无力说不过她时于是举起了拳头。

  很多人会问心理医生,如何让别人更容易接纳自己,我会建议用你希望别人对待你的方式去对待别人。

  ■【说话艺术之二】到底谁才是你的“亲”?

  记得网上曾经有人用淘宝体称谓改编交警的对话,“亲,请您出示驾驶证。”“亲,您本次违章扣2分罚款200元。”亲……

  如果开车时交警同志给您敬个礼以后,真这么说话非得吓死不可。《新周刊》曾经发表过一篇文章,题目是《亲,你跟谁亲?》,讲的就是如今这个“扮熟人”的社会。我们彼此之间,只是扮演着熟悉的陌生人。而真正的至亲者,多成陌路;非亲戚的亲戚们,干爹亲过爹。

  话说淘宝体称谓——“亲”,能广泛用于淘宝,并能从淘宝旺旺走下来进入普通人的日常称谓,着实还是有它能广泛流传下去的道理。一个城市的生活半径越大,市民之间的熟识度就会越小,大城市更像是陌生人社会,所以中国十大冷漠城市排行榜当中,北上广深自然名列其中。在这些冷漠的城市中,可能在同一座楼里住上几年,隔壁邻居的名字还不清楚太正常不过了,有亲属同在一座城市,也很可能忙于工作疏于走动,于是被淘宝上的陌生人趁机成为了你的“亲”。

  亲戚,亲指族内,戚言族外。淘宝里的“亲”当然也可以理解为“亲爱的”的省略语。但是无论怎样理解,在淘宝上喊一个陌生人“亲”,会瞬间拉近了双方的距离,有人也会有些许反感,但是至少不会因为人家喊了你一声“亲”,你会吓得落荒而逃,或者气愤得不再光顾这家小店。

  有句老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客气点没什么不好,尤其称谓上更有讲究。该如何称呼同事和上司,相信很多职场中人都琢磨过,称呼得妥帖,大家都舒服,称呼得不恰当,可能会招致对方的反感。

  所以,见人宁可高喊,不敢叫低,小主管被称为某总也会笑嘻嘻的,医院里的主治医师被称为某主任时也不会太过责怪你。但是如果事情要反过来,就很要命了。

  小小称呼,兹事体大,不为别的,只为人的一点小小虚荣与地位,全在其中体现。

  ■【说话艺术之三】重复越多,分量越低

  国人对于说话的态度,最高的是忘言,很难做到。其次是慎言,寡言,讷于言。慎言是小心说话,小心说话自然就少说话,少说话少出错儿;寡言是说话少,是一种深沉或贞静的性格或品德;讷于言是说不出话,是一种浑厚诚实的性格或品德。

  总之就是“要说得巧,要说得少”最好,正可谓言多必失、语多必败。

  我的一位来访者,她和男友恋爱已经3年有余,最近苦恼于自己着急结婚,对方却总好像刻意回避。我问她和对方谈过自己的想法吗?她说经常谈,每次一想到这事心里不痛快就会去找对方面谈,实在找不到就打手机,结果最后有几次手机竟然也不接了,直接关机。

  其实,说话都需要技巧,更何况找对方谈婚姻大事呢?我会建议女性想好了做好充足准备后再谈。否则,像上面这位女性的做法更像是泄愤,想起结婚这件事或者想到不痛快了就去找对方。谈话的目的不是泄一时之气,而是为的解决问题,能解决或者解决不了都能接受,只是一遍一遍去折腾的话,你会更气,对方也会越来越看轻你。

  所以,为什么有些女人说话很有力量,那是因为同样的话选对了场合只说一遍,震慑力远比那些重复念叨起没完没了的女人要有力量。

  其实,说话的艺术远不止这三点,细说起来足能写本书,我只提及有代表性的三点来与大家共勉之。无论在职场还是家庭,会说话说对话,与做对事选对人一样重要。

                                  ■文/武警总医院心理门诊 史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