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大教授跳楼自杀——事业有成为何寻死?

(2012-03-22 12:23:12)
标签:

教授

跳楼

寻死

心理

压力

健康

分类: 心理诊室
“他对学生很好,上课也幽默。没想到这么年轻就去世了。”16日,中国人民大学化学系主任曹廷炳教授从科研楼A座9层男厕所坠楼身亡,年仅39岁。他的学生称,曹廷炳教授对自己要求很严格,自杀或因压力太大。当今人们生活紧张精神压力大,搜狐健康提醒您学会适时给自己解压,回归正常生活。专题链接如下  http://health.sohu.com/20120322/n338507207.shtml
      搜狐健康独家解读:
http://i1.itc.cn/20120322/a3e_1dd22d50_1cb0_7b07_e699_eaaead264665_1.jpg
武警总医院心理门诊主治医师史宇 
  完美主义者越追求越苦闷

  据武警总医院急救医学中心心理门诊主治医师,心理医生史宇(微博介绍,我们每个人都会面临压力,但实际上压力包含两方面,一是客观存在的压力,它来源于我们的工作生活。比如不同职业所面临的压力也不同,它是在我们后天工作学习中,被赋予的外界社会评价的意义;另一方面,来源于我们主观强加给自己的一种情绪。相对而言,具有完美主义人格特征的人接收的主观压力更强。"就如人大教授曹廷炳,治学严谨,对自己要求严格,做事力求尽善尽美,但实际上‘完美’永远达不到",史宇表示。这类人一旦缺乏良好的情绪排泄和放松的方式,在身心俱疲后找不到精神寄托,负面情绪就会在体内郁结,最后成为内心的枷锁,于是越追求,越苦闷。

  建议:降低内心预期

  对于所谓的"完美主义者",史宇建议将心内的评价标准放低,从"我一定要怎样"转换成"我能达到更好,达不到也无所谓"。也就是将对自己的期望值从100%肯定或0%的调整到60%-75%,不再强调绝对性,从心理上放轻松。

  警惕"微笑型抑郁"

  另外,史宇表示,在曹廷炳教授的案例中还需要注意的是——"微笑型抑郁",在曹的学生眼中,曹教授很风趣,但外表的微笑或幽默并不能代表其心理上健康,内心没有抑郁情绪。"我们都带着‘社会面具’,这种‘面具’是外界对于我们角色的定义,但回到家或恢复到卸盔甲的状态,我们是否能找良好的情绪排泄途径,这是判断是否压力超负荷的依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