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广场惹的祸

标签:
广场恐惧焦虑心理健康 |
分类: 心理诊室 |
http://bjyouth.ynet.com/3.1/1202/11/6776454.html
葛先生很早就知道自己有“胆小”的毛病,只是这么多年过去了问题越来越严重,没想到现在发展到会在空旷的场所突然感到紧张,紧接着手脚发抖、脸色惨白,还伴有胸闷、心悸等。最近一次发作是在一个街心小广场,葛先生路过那里时,“胆小”的这个毛病突然又发作了,这次发作比较严重,突然迈不开步子走不动路,感觉立刻要晕倒,又像是要死过去一样。好心人见状立马叫来急救车,结果还没到医院他的症状就全部消失了。曾经做过脑部CT等各项检查均未见异常,也去过神经内科就诊,还用过一些安神辅助睡眠的药物,效果都不明显。
目前,葛先生不去上班干脆连门也不出,躲在家里避免经过那些令自己“害怕”的场所。可是,在家时间久了,和妻子的矛盾又随之出现了,小孩刚满3岁,光靠妻子一个人的工资养活一家人,不仅如此,接送孩子去幼儿园也是妻子的活儿,这样一来,妻子觉得委屈丈夫也觉得有失颜面。于是,葛先生决心再去找一份工作,可是自己的那个老毛病又发作怎么办?去上班之前还是先把这个“病”给解决了才行。这次听其他科的医生建议他来到了心理门诊求助。
■分析诊断
葛先生的问题表现在于,在公共场合或者开阔的地方停留会极端恐惧。进入这类场所或处于这种状态便感到紧张、不安,出现明显的头昏、心悸、胸闷、出汗等植物神经反应;严重时有濒死感,甚至晕厥。
由于葛先生的问题已经存在很长时间,症状表现符合广场恐惧症的诊断标准,并且社会功能受损,初步考虑为“广场恐惧症”的可能性大。
虽然葛先生人际关系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害怕的场所并不仅限于社交场所;偶尔也会担心自己的表现不够好,但是更多是表现在对空旷的场所的敏感紧张和恐惧。所以,可排除社交恐惧症。辅助心理测评和初诊访谈,最后明确诊断为“广场恐惧症”。
■关于治疗
“广场恐惧症”,也叫广场恐怖症,属于“焦虑症”的一种。是指患者害怕去空旷或到人多拥挤的地方,因害怕多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回避行为,严重者会影响正常工作生活,社会功能受损。除了广场恐惧症,社交恐惧和特定场所恐惧也很常见。
由于广场恐惧症的成因比较复杂,与人格因素和童年经历等等都有相关,所以判断清楚病因十分关键,然后才能进行对症治疗。临床多采用药物治疗结合心理治疗的方式。
在治疗方面,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伴有惊恐发作的广场恐惧症,例如葛先生的情况。广场恐怖症起病前从无惊恐发作,不在害怕的场所没有出现过惊恐发作,只有在经历害怕的场所或境遇时,才会达到惊恐发作的诊断标准。当回避害怕的场所或境遇时,或恐怖症状得到有效控制以后,惊恐发作便会停止。这种情况广场恐怖症是原发病,惊恐发作属继发反应。若情况相反,广场恐怖症起病前已经出现过一次或多次惊恐发作,那么,在惊恐障碍得到有效治疗后,广场恐怖才逐渐消失。这类病例的原发病是惊恐障碍,广场恐怖为继发症状。
最后,强调下容易与广场恐惧症混淆的几种情况,避免误诊。
1、如害怕的场所仅限于社交场所,患者主要担心自己的表情和行为举止会被别人给予坏的评价时应诊断为社交恐怖症。
2、如害怕的场所只限于某一特定处境,则应考虑单纯恐怖症的诊断。
3、害怕被污染而回避某些物体或场所,与强迫观念有关者应考虑强迫症可能性大。
4、回避与既往严重精神创伤有关的场所,则应考虑创伤后应激障碍。
前一篇:“吃醋”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