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北京的第一场雪,比较意外,早起6点外面还黑着,看见微博里有人说下雪才跑去窗边看,果真是。
我觉得,肚子里有话想说的时候一定就要落实,最好写下来。例如昨天下班以后特别想分享两个案例,去了一趟阜成门再回到家就已经没心情说了,所以笔头要勤奋,积累的硬道理,否则很容易忘记做过的成功案例或者有特点的案例。
这样,今天补上,迟了总比不做要好哈。
A、这两个案例很有意思,都是婚恋咨询,昨天上下午各一例。为什么两个要放在一起说?很巧合,上午的这位34岁的女性她的爸爸从老家来北京住在他们家,时间久了,丈夫与老丈人发生了很多矛盾冲突,甚至从言语相对变成了拳脚相加。甚至情绪激动时曾经脱口而出类似“你给我滚”、“你这是赖着不走”......丈夫警告妻子说,要么请她父亲回家,要么离婚。
她觉得和这样的丈夫,怎能继续生活下去?
B、下午这位30岁,几年以前已经从公婆那里搬出来和爱人单住了,因为她那时快要崩溃掉,告诉丈夫说“要么咱俩搬出去住,要么离婚。”
这两个案例,一个因为和男方的父母住一起,一个和女方的父亲住,都闹得离婚,但是结果有不同,一个是丈夫接受了妻子的建议真的搬出来过两个人的在生活,一个是妻子不肯让父亲回老家,也不情愿跟丈夫离婚。
其实,很多人的思维方式是存在问题的,却不自知,例如A中的妻子,她想给父亲提供更优越的生活环境,却不知父亲的情感生活并不很富足(妻子被留在老家照顾老母亲)。丈夫的情绪变化她并不关注,反而认为丈夫维护自己的生活方式是不孝顺、甚至大逆不道的事情。于是,才会有两个男人发生语言冲突,最后发展成为肢体冲突。当丈夫提出离婚,她甚至认为是丈夫小心眼,容不下一个老人。
她自己陷入这种思维模式却一味认为是其他人的责任,现在的问题解决不了,以后积累的矛盾只会越来越多!
B当中的丈夫很理解妻子,他认为换做自己住在媳妇他们家也一样很拘束,至少没那么放松。家本来就是卸掉防备,完全放松的地方,但是在对方父母面前怎么着也得拘束一些,装一装。所以,他去跟自己的父母商量,最后小两口搬出来自己住,俩人现在过得也还不错。这个来访者是我的长期案主,她现在每三个月来找我一次,梳理一下自己,其实她的问题并不严重,因为还没等严重的时候就已经意识到要处理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