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牡丹盛开时——访画家王宣明

标签:
枫肥如枫落书画 |
分类: 采访 |
相见牡丹盛开时
——访画家王宣明
袁枚的一首经典小诗《苔》,三百年后又流传开,最近到处歌咏:“苔花如米小,恰如牡丹开。”渺小的苔要学牡丹,牡丹是富贵的象征,一直是老百姓所向往的。古人的牡丹情结在诗词中或在宣纸上留下永恒的记忆。而我今天要写的是在沪上有 “牡丹王”之称的画家——王宣明。与画家相约,竟然也是我小院里牡丹开得正艳。
王宣明,1937年生人,字和煦。副研究员,上海牡丹画院院长、上海吴昌硕艺术研究员会员、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华当代研究会名誉会长。作品曾多次入选全国、省市美展。
其实在若干年前,就已经知晓青浦乃至在海上画坛也有影响力的画家,画牡丹可谓独树一帜,与文友们交谈,时常会听到王宣明三字。一次在一位老师儿子的婚宴上,同上台,王老师送牡丹画,我朗诵诗歌,算是见得真容,但不算是真正的相识。最近几年采访画家的文章有几篇,心里也曾想过,能否真正采访一下王老师?成为一个心愿。今年戊戌春,清新三月,终于来到他的所居住的小区内,得以采访。
王老师精神矍铄,鹤发童颜,看不出已是杖朝之年。第一次采访,我选了自己的两本诗集,还有一本我参与编辑的《长三角文学》刊物送王老师,他立刻递我一本他编著的上海书画出版社2017.11 第一版《写意牡丹有问必答》。据说,他编著的关于牡丹教案的画册尤其好卖,甚至一本高等美术院校基本系列教材《中国画白描基础》(新版)与其他来自美院教授联合编著的书,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在著者一栏就写“王宣明等”。一般出版社选用领衔人都是在大学教授的或是享誉画坛的大家,而选用王老师在前面,可见王老师在当代国画教学教材中的地位。
为何他所编著的画册如此畅销呢?在2014年的上海书展上《牡丹画谱》签售时,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李新致辞里有一句:“王先生是我们上海海派画家中画牡丹的第一高手。”为何与之合作十多年的社长如此说呢?为何大家会争相购买呢?他笔下的牡丹之所以秀逸动人,他注重笔墨,讲求气势,重要的他是迷恋牡丹的“画痴”。在他的《写意牡丹有问必答》目录中就可以看出,他把“牡丹画的物理与画理”提出了52个问题,然后回答。把“牡丹画的笔墨与水法”自己提出了13个问题。把“牡丹画的构图与解析”提出13个问题。唯有花痴与画痴才会根据自己所有的积累、学识,在几十年的学习、研究中吸收,然后像春蚕一样慢慢吐丝,用图文的形式成教学册,分享给喜爱牡丹的绘画者,使之能有效地在宣纸上,把牡丹画得尽可能生动。
他之所以今天能编著如此多的著作,其恩师张继馨老师铮铮教导是离不开的。王宣明老师曾在苏州工作,师从花鸟画大家张继馨。开始编第一本画册就是在恩师的指点之下付梓的。从退休至今20年,出版书籍已有近三十本。
著作不断,佳作更是。2012年曾在《新民晚报》上登出其作品《飞燕迎春》四条屏,在拍卖中节节攀升。2014年,作品《紫燕迎春图》在澳中文化基金会成立五周年庆典上,赠送澳怀王市市长,国花牡丹走出了国门,在异国他乡绽放,同时他还赠送了著作《牡丹百图》。
牡丹是国画花鸟画中经常绘画的对象,牡丹之名在秦汉之际就有了,晋朝就有人开始画牡丹,现在能看到最早最完整的牡丹画是传为五代徐熙的《玉堂富贵图轴》,清·马逸的工笔牡丹《国色天香图》、郎世宁的《仙萼长春图之牡丹》等等,我还是颇钟情于徐渭《水墨牡丹图》,他不用色彩,仅以泼墨为之,欣赏这幅作品有种洗净铅华后的淡泊。从古人画中可以看出成就一位有知名度的画家是不易的,期间必定有所不凡的经历。
与王老师相谈短短2小时时间里,我略知晓,当初为何程十发老先生会与其在一起采风时,每天画一张画送王老师;明了赵丹与陆一飞合作的《缥缈峰图》的故事;唐云在学习班上给王老师辅导的片段;还有陈佩秋先生当场挥毫画墨竹的雅事。这些故事将会以后再细细写来,我还将二访、三访王老师,与读者一起分享。
如果说他有今天的成就,有着深厚的生活沉淀扎实的笔墨基础,与他自己的努力、睿智是分不开的,更与这些大师们之间的指点、教化,是紧密相连的。也可以说,其在苏州吴中那段时间的工作,就是他艺术生涯所给予的最丰实的土壤,使之“牡丹王”能常开常盛。
20180404初稿 0408三稿
http://s9/mw690/001I2MxYzy7lCiooZ1Cd8&690
http://s4/mw690/001I2MxYzy7lCiou0q7a3&690
http://s11/mw690/001I2MxYzy7lCioQo0W3a&690
http://s16/mw690/001I2MxYzy7lCioNJM30f&690
http://s4/mw690/001I2MxYzy7lCipglOz63&690
http://s6/bmiddle/001I2MxYzy7lCiqD37ff5&690
录用 《湖畔艺坛》创刊号 第三版。2018年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