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山画水书闲情》 ——访沪上书画家曾秀龙

标签:
人生文化如枫落书画 |
分类: 采访 |
《画山画水书闲情》
书画本同源,画藏书味,书含画意。历代文人墨客,皆有以书入画之说。最近我有幸认识一位海派书画家——曾秀龙。
初见秀龙老师,文质彬彬,言语不多,颇有儒家风范。见其书法,笔触章法,如怪石、枯藤、古松;与飘逸、飞流直下、洒脱截然相反,呈现“古拙”二字。
好作品便是书法家的气韵与天地精神融合,笔法与潜藏的韵味源于自然。经了解秀龙老师所持玉管四十余年,坚持每天习课,如今时而在微信上会晒来好友一起分享。最近见一篇文字,内容是写他的山水画。由定居加拿大擅长油画与水墨画冷宏先生执笔,方知秀龙老师山水画更有一定造诣。
秀龙老师的画作《青山凝萃》、《清江泊舟》、《雨后青山千倍明》有着北方的豪迈,高山丛林;又渗透江南的婉约,几叶小舟、一行大雁、数只鸥鹭、茅屋零星。一派恬静悠悠然隐士之雅韵。
秀龙老师把自己的部分画作定制一本随可翻阅的长两尺宽一尺左右的册页,欣赏其画,有山必有水。草木枯荣,青山绿水,风生云起,皆有墨与水的相融合而成。水墨成画,因水而生,而成五色,而渲染;又有上善若水而润物无声之感。不由想到清代画家高树程言:“作画无水,如舟搁滩,划不得一桨。”
山水画之美源自生命中的悟性。一位出生1952年,从小爱好画画,留过洋,下过海,最后静下心来书画的人。胸中是否容高山峻岭,奔腾江水,或江南秀丽,对大自然有客观与主观的见解,通过画笔一一可以展现。
欣赏品味之画作,就会留意画与不画之处,笔墨浓淡之块,色彩变动之地,画与不画的场景、那心境;或悲或喜、或哀或怨,已经在;在宣纸,在双眸,在心底。从中得到一种慰藉、一种提示、一种共鸣、一份淡泊、一份大巧若拙的心境。
书画之美在乎,如其人。几次接触与采访,发现秀龙老师对于书与画是一份闲情逸致,对人真诚,以善为本,珍惜友情,办事笃悠悠,他这份豁达洒脱,有点似陈子庄。
上世纪70年代中期,在部队里当过四年放映员的曾秀龙是上海戏剧学院美术系的学生,当时林曦明就是在那里教授中国画。后来毕业分配到上海外国语大学音像出版社任美术编辑。1988年开始到日本待了数年,日本演艺圈里的片冈孝夫、夏树阳子、《一盘没有下完棋》里与孙道临演对手戏的三国连太郎、还有前众议院土井议长喜欢并收藏他的作品。 2001年在日本东京举办一次画展。2012年上海东方财经频道作过一次专访。其作品不少被国内外收藏家收藏。
翻开秀龙老师最近办画展而出版的新画册《曾秀龙书画作品集》,里面的序言便是其恩师林曦明所赐。摘录一段:“秀龙的画很讲究用笔及水墨韵味。从画面上我们可以看出其娴熟的笔墨技巧,看得出他对笔墨枯润,浓淡的把握……在秀龙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在不断追求学习黄宾虹的浑厚华滋及陈子庄的潇洒灵秀。”
http://s15/mw690/001I2MxYgy6QAOxoLRcae&690
http://s1/bmiddle/001I2MxYgy6QAOD34MU00&690
http://s1/bmiddle/001I2MxYgy6QAOE7uYo20&690
http://s10/bmiddle/001I2MxYgy6QAOF9bvPe9&690
http://s4/bmiddle/001I2MxYgy6QAOGGdVx33&690
http://s5/mw690/001I2MxYgy6QAOHuZEg34&690
http://s2/mw690/001I2MxYgy6QAOHBmsF91&690
20150515 《东方城乡报》
——访沪上书画家曾秀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