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怪味汤--新版《红楼梦》

标签:
新版《红楼梦》昆曲如枫落人生杂谈 |
分类: 枫言疯语 |
旧版与新版比较,可以比作一碗汤。看到第十集,我有种忍无可忍之感,必须把喝下去的汤吐出一口,两口,太难喝了。就如新版中的林黛玉,学人家漱口,样子完全没有陈晓旭那样优雅,忘了掩面。
一直在期待新版《红楼梦》播出,终于等到,一切已经计划好,看完《红楼梦》再侃世界杯足球,会使人赏心悦目,心情舒畅,悠哉。尚不知鲁迅先生说过:想得越高,跌得越深。
旧版是一碗鲜美意犹未尽的心灵鸡汤,如宝钗的冷香丸,材料都是来自天时地利,难得极品。在记忆的空间里时不时喝一口,翻阅小说时,脑海就会浮现曹雪芹笔下的人物,欧阳奋强,陈晓旭,张莉还有邓婕,鲜活的人物形象跃然而上;宝玉,黛玉,宝钗,王熙凤,老祖宗,刘姥姥这些人物刻画的真是入木三分,剧中的歌曲也使我们这些七零后的人,一直难以忘怀,回味无穷。
新版感觉就是麻辣怪味汤,常人无法接受,吃起来,一下子让人吃惊,出汗,惊目,无语。能接受的新材料没有几个。如诗如画的场景,变幻无穷的电脑特技,太空幻境确实比旧版好看,耐看。开头曲一听带着京味,仔细听原来是昆曲的调,缠绵婉转,能接受。
原本昆曲在2001年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推广昆曲,让更多的人了解昆曲,这个出发点是有益的,但是演员的打扮上怎么个个如戏子呢?还带着一股妖气邪气。演员选自昆曲演员也罢,装扮一两位能接受,怎么黛玉,宝钗,惜春,皆是?她们这些人物形象都是独一无二的,性格举止更是了,雷同的打扮,让人咂舌。在看宝钗过生日这一集,让人看着感觉是在看昆剧,无语。
人物的年龄层次汗颜。这个宝玉像刚断奶的孩子,瘦瘦的身子,尖尖的下巴,一付营养不良的模样,嘴里念着诗经,说着暧昧的话儿,儿女情长的举止,看得我心惊胆颤。早逝的秦钟也是,与尼姑的那点事,天!看着只有两字“呕心”,作为母亲,我脑海里就想:怎么让孩子演这种戏呢?
宝玉的老爸老妈可真是老,可以当宝玉的祖父祖母辈了。该老成的,却不老成;该年轻的,却像老菜皮;昨晚看元春一出场,就惊目,原本期待妃子如何美丽,就两酒窝有姿色,个子肩膀怀疑是位篮球运动员!眼神举止有大家风范,粗看怎么就是一大姨级别的人物。后来一想,可能此人位昆剧名角。
曹雪芹笔下的刘姥姥给我的印象很深,带着喜剧色彩,沙玉华把这位敦厚老实可爱老太演的活龙活现。而新版的刘姥姥太死板,o()︿︶)o 唉,看着难受,怎么味找不到了,找不到味可真是“难受”。如看到一只苍蝇在你汤上低飞。
那王熙凤就更是了,只是呵呵傻笑,不知后面的几集里是否把王熙凤的泼辣劲给演活了。老祖宗应该是一付富态相,而新版的老祖宗笑脸,眼神如巫婆的阿姐。
喝着,喝着还是想喝。因为那里面最主要的材料,旁白,台词还是源于原著,这其实也是昆曲的一个特点。昆曲演唱有严格的四定:定调、定腔、定板、定谱。忠于原著为根本,这也是红学研究者对这本《红楼梦》一个无可非议的认可。但这只是浮在表面,原著的内涵,底蕴还是要靠演员的演技,发挥出来的。
期待以后四十集不要让观众再失望下去,让里面的演员快些长大,老成起来。不管咋样,这碗汤已经是怪味汤了,让九零后的观众慢慢接受,把好的留下,糟粕摔得远远的。
不知在泉下的曹雪芹,早逝的陈晓旭,步入中年已经发福的欧阳奋强是否都在关心这部雷人的《红楼梦》,是否也在喝这一碗汤,会不会呕吐?会不会腹泻?会不会中毒?会不会从此百毒不侵?这个只有他们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