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中的密码——读解美籍华人“巴涯”的《情境》诗2
(2009-11-13 23:43:12)
标签:
如枫落诗评生活情感杂谈 |
分类: 诗评,书评 |
第二首诗《忿怒之别》,诗的开始就用拆字解析,这是文人墨客的喜爱游戏手法,很为深奥,一般人只可欣赏,在这里可以领略一二。“怒是心为情奴、肝为义友的剑客/忿是心有旁骛、分立门户的幕僚”从拆字里可以看出忿怒之间的差别。怒视从情而发,“怒,拔哀于地,冲喜于天,神似妍花/怒瞪凤目,怒插花瓶,花瓶之颈纤细”这里感觉诗人把怒抒写的极有阳刚与大气,顶天立地,如岳飞的“怒发冲冠”单刀直人,开门见山,一种正义的表现方式。
“忿”,可为小气些,“韶颜雅齿,咀恨而终/讷言敏思,思所逐之,之死靡它/怨而匿怨,匿怨而友其人”忿字里有把刀,会伤别人也是自己。
因为“心有旁骛/生于野、藏于仓,形若殇稼”如此看来忿为阴性,隐藏着。阴阳也可是正与反,两级独立可谓各得其所,各有微风,不分上下,其实从心出发,怒为正面,忿为反面。
这里每一小节的第二句押韵,还运用古今国内外的典故,“小蛮初嫁/逐抵许退/卖火柴的小女孩之童话(这句文字感觉有些散化)”
从整体的综合说,总外到内的细说,从感性到性感的表达。整首诗从一二三开始独立分解忿与怒,如一男一女,阴阳结合为一词,结合在一起自然与情爱有关,可为两个字为欢喜冤家。
从古到今,爱是人类永不褪色的话题与追求,忿怒一直在男女的心中隐藏。“以修忍辱波罗密对治” 这句里从佛法,密法等礼教透析婚姻,情感,与家庭的关系。
如果阴与阳,正与反两者结合与统一为绚丽,极致,如青花瓷,但是能把怒与忿结合在一起,可谓艰辛的过程,也就势必出现裂痕,出现危机。“虽烧缶善裂,不敢扪隙发罅”这如情爱一般,阴阳结合就是男女合一,从精神与肉体能完美结合,就是情感完美的最高境界,那是人们最为向往的,但是世间这样的完美少之又少,就如稀有的青花瓷,但陶炼的过程中,明知会出现许多的次品,会有瑕疵,但是还是一次次的进行着。
婚姻,情感,社会,这些正与反,阴与阳的因果关系也就迎合了“忿怒”之别,也就为后面一首作为铺垫,在这里先不说最后一首。
其实我是在门外远远遥望诗里飘出的烟。根本看不清,道不明,烟出自哪棵薪柴。燃烧前的形态,闻着气味,远观,但不可亵玩的意境。
这首诗可为看似无心,其实别具匠心,富有哲理,取材离奇怪异细细一品,符情理。但还是感觉过于雕琢,缺少流畅,吟读有些费力,费解。如佛经一般,也许诗人本身通佛,精通古体诗词曲赋,未觉困难,但对于我们这些刚接触新诗的人,就很难理了。不由想起一句“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附诗:
《忿怒之别》
1
怒,拔哀于地,冲喜于天,神似妍花
忿,生于野、藏于仓,形若殇稼
怒是心为情奴、肝为义友的剑客
踏雪无痕、融冰成剑的少侠
忿是心有旁骛、分立门户的幕僚
是才下眉头又上心头、缘分未尽的冤家
2
忿也韶韶,韶颜雅齿,咀恨而终
忿也讷讷,讷言敏思,思所逐之,之死靡它
忿也愠愠,怨而匿怨,匿怨而友其人
忿也肆肆,肆言弗知,肆意弗达
3
怒在明堂,泄无遗恨
当年绛绡裙褪,才把鸳衾折,小蛮初嫁
怒瞪凤目,怒插花瓶,花瓶之颈纤细
他拾碎,逐抵许退,她电举飙发
4
忿怒时,意处于睡眠状态,情昏睡乍醒
但心下敏感。但境出离而飘忽,而云游天涯
幻觉。林涛、六伏降雪、一根火柴温暖冬天
幻境。天堂,卖火柴的小女孩之童话
回眸一笑也是幻觉,出尘脱俗却一掷千金
送了胭脂、泳池,又要眉黛、靥钿、画押
或闺秀一生循规蹈矩,碰上泼皮
或鸾胶凤丝被弃;选择再婚,还是守寡
或情绪被生理掘醒、生理被心境拨弄
你雅齿咬唇,她倒凤颠鸾,寸丝不挂
忿怒境生时,以善巧、以修忍辱波罗密对治
密法和显教之别、怒老和忿青之差
一批青花瓷出窑。一批美人颦眉、媲齿
虽烧缶善裂,不敢扪隙发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