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隙灯显微镜基本结构和光学原理
(2009-01-17 14:30:30)
标签:
陕西华亚弱视增视仪裂隙灯显微镜杂谈 |
一、基本结构和光学原理 裂隙灯显微镜检查之所以能看清楚被检组织的细节,是光学切片所包含的超显微质点(就是那些小于显微分辨极限的微小质点)产生了散射效应。实际上,裂隙灯显微镜的光学原理,相当于普通暗视场生物显微镜的光学原理。 二、照明系统
三、显微系列 1、使用不同的物镜 这是一种最经典的方法,目前仍然是最常用获得不同放大倍率的方法,将不同的物镜安装在一个透镜转盘上,在检测中根据需要转动转盘来改变放大倍率。由于裂隙灯显微镜的物镜空间的局限性,一般只能设置两组物镜。 2、使用不同的目镜 该方法一般用于较低廉的裂隙灯显微镜,各种不同放大倍率的目镜配置好后放在裂隙灯工作台的抽屉中,在需要改变放大倍率的时候将目镜取下,然后换上另一对目镜。此方法使用起来不是很方便,一般配置两对目镜。 如果拥有上述的不同的物镜系列,又配合不同的目镜系列,裂隙灯显微镜的放大范围就扩大了,至少可以搭配出有四种放大倍率 3、伽利略系统 将几种不同放大倍率的伽利略望远镜装在一个变倍鼓轮中然后放置在显微镜光学系统中的物镜和目镜之间,通过转动变倍鼓轮来改变放大倍率。该方法能提供更多不同的放大倍率,称之为伽利略系统。伽利略望远镜由一正镜(物镜)和一负镜(目镜)组成(图2-4)。是平行光线出射。 4、Zoom系统 Zoom系统就是连续变倍系统。有些裂隙灯显微镜的放大倍率能连续变化,这就需要Zoom系统。但Zoom系统往往不能做到连续变化范围内各种放大倍率的像差都很好。然而,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并没有特别需要放大倍率的连续变化,所以大部分的眼科医师和眼视光医师都选择光学质量高、非连续放大倍率变化的裂隙灯显微镜。 显微镜分辨率的大小,同数值孔径有关,数值孔径公式为: NA=n sin(u) n为物镜和眼球之间的媒介折射率(通常在空气中为1)u为孔径角,即被观察物点射到物镜边缘的光线与主光轴的夹角,因此其分辨率的大小,即显微镜的NA取决于工作距离和物镜的直径。典型的裂隙灯NA为0.085。 对显微镜成像质量的要求是:视场清晰,无明显色差,各项像差数据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因此物镜和目镜都不能采用单透镜,而是采用双胶合镜头。 四、显微系统和照明系统的机械连接 由于使用上的需要,裂隙灯显微镜照明系统的转臂(以下简称裂隙臂)与观察系统的转臂(以下简称显微臂)固定在同一转动轴上,使照明系统和观察系统共焦共轴。所谓共焦,就是裂隙系统和显微系统都对定焦面调焦,也就是将裂隙的像成在定焦面上,显微镜对此像调焦,正好看清楚裂隙的像。所谓共轴,即无论裂隙臂或显微臂如何转动,显微镜中观察到的裂隙不会移动(或在两臂成大角度时稍有变形和移动)。 显微系统和照明系统的移动是通过一个操纵杆或操纵轮来控制的,转动或推动操作杆或操作轮,可以使它们相对头靠架前后左右和上下移动,使得容易对焦。 转动或变化观察系统和照明系统的相对角度,可以检查眼前节的大部分组织。
这样的连接使得裂隙灯做常规眼前节检查时优点非常明显,而在做特殊检测时(如巩膜弥散照明法、后照明法或做前房角镜测量),就需要将共焦进行调整,让照明系统聚焦面稍微离开显微镜的调焦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