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影评迷雾庄园gosfordpark高斯福庄园悬疑电影文化 |
分类: 没了电影,人生将会多么苍白? |
《迷雾庄园》首先是一部悬疑片,故事中死了一个人。死掉的是庄园的男主人,这个可以剧透。不能剧透的是,谁是凶手?又为什么要杀死他?
电影开始得稀松平常,各位尊贵的客人乘坐自己的小轿车奔赴庄园主人的打猎聚会。主人在门口欢迎,客人一边抱怨天气恶劣,一边匆匆上楼去自己的客房安顿,仆人们——贴身男女仆人和庄园的仆人们——则在主人们看不到的楼下忙碌着,主人的聚会恰恰是他们最忙乱的时刻。大约是时间、地点近似,恍惚之间,你会错以为自己看的是热播英剧《唐顿庄园》。
一切从一开始就露出端倪了,这是悬疑片,或者说侦探片的套路。有些人表现得很古怪,会不会是因为伪造的身份?或者说,他/她的背后藏着什么秘密?你猜对了。奇怪的氛围游离在看似毫无波澜的情节之中,你渐渐发现,所有人表现得都有点不寻常,似乎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秘密。
客人们各自心怀鬼胎,他们都想从庄园主人和其他客人身上捞到点儿什么。这让本该以休闲娱乐为基调的聚会变得无趣而烦闷。一无所获、地位岌岌可危、不能见人的事情败露,聚会从无聊走向尴尬,仇恨在不断积聚,越来越危险。然后,主人死了。
庄园犹如剧院。庄园的主人和尊贵的客人住在楼上,在舞台上上演光鲜的剧情;佣人们住和工作在楼下,黑暗的布景背后的天地,才属于他们。错综复杂的楼梯将这两个世界连接起来,于是,植根于这两个世界里的两个阶层也注定不是没有联系的。电影告诉我们,这种联系是“性”,而“性”是复杂的,它的过程是美妙的,后果却是程度和方式各不相同的痛苦。
电影当中最为奇怪的存在是两个来自好莱坞的电影人,一个是制片人,另一个是化装成制片人男仆的演员。他们仿佛是两个误入戏剧的现实生活中的人、一不小心掺和到复杂事件中的局外人。他们好奇,莽撞,代观众们解开了一半的心酸真相。真相的另一半则由另一个误入的局外人——伯爵夫人的女仆——为我们解开。
在阶级板结的英国,世代为主子和世代为奴都已经是无需论证和用力反抗的公理。贵族老爷是权威,而反抗权威能有好下场吗?只能撞得头破血流。这是丑陋的事实,心酸却无法被改变。更加心酸的是,为奴的人生好过做苦工的人生,这是奴才乐意放弃做人而去做奴才的原动力。人生在于选择,选择源于权衡得失。选择的自由是否存在,在于提供给你的选项都有哪些,若所有选项都需要你放弃人生中最宝贵的东西,那就不存在选择的自由,甚至不存在选择。电影讲到这里,让人绝望。
最终,真相大白于观众心中,而那些尊贵的客人却心怀忐忑地各回各家了。曲终人散,大幕徐徐拉上,让观众得以稍稍释怀,毕竟,这是戏,是阶级社会的旧英伦。而我真正得以释怀的原因是,片中人物都能给自己找到理由活下去,不论人生怎样。此乃人生正道。
·
奥斯卡(美国电影学院奖) 最佳原创剧本;朱利安·费罗斯
金球奖(Golden Globe) 最佳导演 罗伯特·奥特曼;
英国电影学院奖(BAFTA Film Award) 亚历山大·柯达-最佳英国电影奖 罗伯特·奥特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