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探索京西潭拓寺地域天坑奇观

(2025-06-30 09:19:41)
标签:

京西潭柘寺镇北村天坑

门头沟区潭柘寺镇天坑

旅游

摄影

原创图片

分类: 风光摄影
摄影:光影骑士王  拍摄时间:2025年6月20日上午探索京西潭拓寺地域天坑奇观

潭柘寺天坑(也称冲天口),位于北京门头沟区潭柘寺镇北村的大山中,是一处溶洞冲蚀型天坑,坑口直径约5-6米,最深处约14米,内有完整的钟乳石,虽面积不大,却是北京一处天坑奇观!

潭柘寺天坑所在的石灰岩层应属于奥陶纪(4.4亿年-4.8亿年前)地层,石灰岩层巨厚,产状向东南倾斜,可能是青白口背斜的翼部。巨厚缓倾斜的石灰岩地层为天坑形成的岩石基础条件。天坑有两种类型,按照成因,一是地下溶洞坍塌形成,即塌陷型天坑;二是地表水流入石灰岩裂隙进而流进地下河形成的,即冲蚀型天坑。潭柘寺天坑类型属于后者。

来到北村,一条蜿蜒的山路悄然铺展,虽曲折但路径清晰。然而,山路并不总是坦途,偶有路段,少不得手脚并用的攀爬,到高处,山顶的石头如同积木搭就一般,是有趣,天坑洞口不十分明显,当您发现眼前一棵枝叶繁茂的黑枣树由洞口伸出时,您就找到天坑

站在天坑边沿往下看,并未觉得有多么出奇,而真正下到坑底,用仰视角度来欣赏天坑,当大片的钟乳石在阳光下千姿百态的呈现面前时,令人惊艳让你忍不住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公共交通、行动轨迹

坐931路在门头沟南村下车,往北村的山上走有两条路,见山上一个醒目亭子(叫苹果亭)后,从此处向东走约300米处;有大块的山岩处即到了。

北村附近景区(点):

古刹潭柘寺、古刹戒台寺、八奇洞、定都峰、京西十八潭、百花山自然保护区、黄芩仙谷、爨底下村等。


探索京西潭拓寺地域天坑奇观

来到北村,您见到这块碑石,就可找到上山去天坑的路


探索京西潭拓寺地域天坑奇观

上山去天坑的路有两条,都有这个标志牌,您见到这个标志就大胆放心地往上走


探索京西潭拓寺地域天坑奇观

上山路

探索京西潭拓寺地域天坑奇观

上山路

探索京西潭拓寺地域天坑奇观


上山到此,见距天坑西约300米的苹果亭


探索京西潭拓寺地域天坑奇观


站在山上天坑处,望大山中的南、北村


探索京西潭拓寺地域天坑奇观

探索京西潭拓寺地域天坑奇观

潭柘寺天坑规模虽小,却“五脏俱全”,坑内竟然同时拥有沉积和侵蚀双重微地貌,钟乳石“造型”也颇为丰富,是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十分精致的艺术杰作。

靠近高壁一侧,因为流水沿壁而流,上下不同位置速度、强度不同,在多半个坑壁沉积结晶有多样的石钟乳千姿百态,玲珑剔透,美不胜收。

坑中石花,上部局部又光滑的呈层瀑布式方解石岩壁;中部则有石幔、石帘、石柱、联排石柱、吊灯状石幔,串珠状石帘等;下部是一片石花(类似石花洞的石花)如挂在墙上的绣花壁毯。

坑底沉积有泥土,长有两棵郁郁葱葱的树木,其中一棵树冠伸出洞口,从洞底向上仰望,形成绿树、蓝天、石钟乳岩壁的洞天奇观。

京西门头沟北村山上的天坑,因地处潭柘寺镇,故被人们称为是潭柘寺天坑。潭柘寺天坑虽规模较小,却是北方罕见的精致天坑奇观之一。它既不属世界地质公园,也不是等级景区(尚未开发),却是北方罕见且精致的天坑奇观。

很多旅友认为:在保护的前提下,在科学指导下适度开发规划,可望成为北京独具特色的天坑景区、袖珍地质公园。


探索京西潭拓寺地域天坑奇观

探索京西潭拓寺地域天坑奇观

  坑底长有黑枣树,绿郁葱葱树冠伸出洞口,从洞底向上仰望,绿树、蓝天、石钟乳岩壁共同构成赏心悦目的洞天奇观,造就了这个美妙视觉。

探索京西潭拓寺地域天坑奇观

探索京西潭拓寺地域天坑奇观

探索京西潭拓寺地域天坑奇观

探索京西潭拓寺地域天坑奇观

  从现场看,天坑的石灰岩有发育很好的垂直节理,这些垂直节理之间的裂隙为地表水提供了向下流动的通路,峭壁上的石钟乳提供了佐证。垂直节理受到长时间的水溶蚀,导致石灰岩塌陷,形成潭柘寺天坑。

探索京西潭拓寺地域天坑奇观

  靠近低壁一侧,即上述钟乳石岩壁的对面一侧,因为从高壁流下,前方低壁一侧受到冲蚀和溶蚀双重作用,形成了平行排布的竖状沟槽,疏密相间,深浅不一,纹理凸凹,线条流畅,仿佛十分精致的微缩岩墙、峡谷群奇观。

探索京西潭拓寺地域天坑奇观

探索京西潭拓寺地域天坑奇观

探索京西潭拓寺地域天坑奇观

探索京西潭拓寺地域天坑奇观

该区域位于世界地质公园连片碳酸盐岩区域东北,西南距石花洞和银狐洞14-15公里,成景岩石属奥陶纪(4.4亿年-4.8亿年前)石灰岩地层。石灰岩层巨厚,地层有较大的倾斜。

潭柘寺天坑规模虽小,却“五脏俱全”。坑壁钙华发育,冲蚀痕迹明显,说明曾经有地表水像瀑布一样流入坑内。应属冲蚀型天坑,坑底曾经有地下河(现在不可见)。

坑内(竖洞)同时拥有钙华沉积和侵蚀双重微地貌,钟乳石造型也颇为丰富。瀑布状钙华岩壁、石幔、石帘、石柱、石花等应有尽有。坑底面积虽小,却生长这一棵大树,树冠直达“天窗”。(文字内容选自网络并整理)


探索京西潭拓寺地域天坑奇观

因我是一人去的天坑,为彰显天坑纵深感,借用“两步路”旅友一张图片,谢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