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逛北京的“海”,什刹海随拍

标签:
京城什刹海风光美景什刹海随拍旅游摄影原创 |
分类: 风光摄影 |

什刹海自古就有“西湖春、秦淮夏、洞庭秋”的美誉。现有水面504亩,如镜的湖面,垂柳环堤,风光秀丽,地庵观钟声和鸣,余音缭绕,故称什刹海。
风光旖旎的什刹海十分自然地融入城市街区之中,依托水体,还有湖岸的垂柳、水中的荷花等也成为什刹海频具特色自然景观。这里景致优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水景名胜区,足以与上述的曲江池、西湖相提并论而毫不逊色。这里一直是文人集会、市民游憩的重要场所,历代诗词歌咏,记载不绝,在旧京的生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游什刹海可以乘坐人力三轮车游,览老北京的胡同、古迹;可以乘坐橹船观赏迷人的三海风光;
,

北京城内有六海。以皇城北墙(今北海北门一线)为界分为外三海和内三海,(北海、中海、南海为内三海)什刹海为外三海。外三海原为永定河故道,东汉后故道南移,遗留湖泊。外三海在元代通称为积水潭,也称海子。元大都建成后,为济通惠河漕运水源,水利专家郭守敬受命引昌平县白浮泉水向西、折南,筑堰引流,汇诸水入瓮山泊(今昆明湖),尔后循东南故道,最终入大都城积水潭。当时通惠河漕运到京的物资和粮食,可直达积水潭码头。
明朝将元大都城北垣南移后,积水潭的部分水面被隔在了城外。德胜桥(位于今德胜门内大街北段,石桥,现存)建成后,将城内水面一分为二,桥西仍沿称积水潭(又称西海),桥东称什刹海。后又修银锭桥,再将什刹海一分为二,桥西称什刹海后海(简称后海),桥东称什刹海前海(简称前海)。自此,外三海格局基本定位。(文字内容选自网络并整理)
谢谢朋友们分享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