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京郊虎峪山水游,一是观景,其主要目的还是幻想为能见到:“虎峪辉金”胜景去的,我也知道这没有什么可能。
京郊虎峪自然风景区域属太行山余脉,素以“神岭千峰”著称。海拔850米,虎峪沟长12.5公里,峰峦叠嶂,水秀谷幽,共有景点36处。
燕平就是现在的昌平,古有著名的燕平八景,其中第五处为“虎峪辉金”。隆庆《昌平州志·地理志·八景》中描述:“‘虎峪辉金’:州(指今昌平城)西十数里为虎峪,下有土冈,名小金山,在西山口之内。其山岗不甚大,日午,人过山下,衣面映如金黄色。
但关于“虎峪辉金”的地理位置说法不一致,探讨将“虎峪辉金”的景点的地理位置归纳为虎峪村南和西山口内两种说法。
有关资料:小金山位于西山口村的西北,因为山岗是由氧化铁或带氧化铁、氧化锰等的黏土构成,土壤表面主要呈暗棕色,局部呈土黄色或红色,在地表土层相对裸露的情况下,当正午的强烈阳光照射到山岗上,行人身着浅色的衣服由此经过,衣服才能被映成金黄色。
既然《昌平州志》对景观特色、地理方位有叙述,为什么在后人的著述中还会“虎峪辉金”出现虎峪村南的说法?可能有以下原因:
“虎峪辉金”既然是以虎峪命名的,自然应与虎峪有关。但此虎峪并非是指虎峪村,1997年出版的《昌平县地名志》及有关典籍得知:昌平境内以“虎峪”二字命名的地方有三处,即大虎峪山、小虎峪山和虎峪村。大虎峪山、小虎峪山,在地图上也没有明显的标识,只有在介绍十三陵的文字资料中,可以看到“左有蟒山为青龙,右有虎峪为白虎”的记载,名声不响亮,很难意识到大小虎峪山的存在。
而虎峪战国时期的古城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特别是1987年以来,虎峪村陆续建起了自然风景区和百仙神洞等旅游景点,名气越来越大。恰巧在虎峪村西南有一座小山,于是一些人也许没有细辩,按照我国传统的“北为上,南为下”的定位习惯,正与州志中“下有土冈,名小金山”的记载相吻合,却忽略了“在西山口之内”的地理位置。便将“虎峪辉金”这顶风景桂冠向西移了4公里,给了这座小山。
且虎峪自然风景区的介绍也是如此:《沟南著名的“燕平八景”是古“虎峪辉金”之一》。没有更多的内容了。
也有资料讲:目前,“虎峪辉金”的具体位置还是历史的悬案。《隆庆昌平州志》载,其景“位于昌平州西十数里”,虎峪峰下西山口内的小金山。这里在明代为皇陵禁区,禁止随便出入,并设有官军防守。因此这一景致流传不广,且非时常所能得见,所以诗中有“客行初未识”之句。崔学履时任尚宝司少卿,掌玺印礼仪之事,经常随驾巡幸昌平,途过小金山,触景生叹,故有此一记。但由于记载简略,百余年后《康熙昌平州志》也只能复述而已,没有作进一步的说明,以致今天“虎峪辉金”的具体所在已成为历史的悬案。(以上选自网络并整理)
“虎峪辉金”难寻,但经过这次游玩可是眼见为实,虎峪自然风景区确实峰奇水秀、美景诱人,敬请朋友们跟随我的镜头浏览,谢谢!
谢绝复制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