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喜州古镇不可错过的风景(图)

标签:
云南大理喜州古镇白族民居建筑群四方街严家大院旅游摄影 |
分类: 纪实摄影 |
云南大理喜洲古镇,它东临洱海,西枕苍山,保存着最多、最好的白族民居建筑群,皆为“三坊一照壁”及“四合五天井”的白族庭院格局。这些民居雕梁画栋、斗拱重叠,门楼、照壁、山墙的彩画装饰艺术绚丽多姿。喜洲比较著名的有杨品相宅、严家大院、侯家大院等,既保持了白族传统民居特点,又结合了中西建筑手法。去大理旅游,绝不能错过的地方。
作家老舍,他把喜洲比作英国的剑桥,赞誉是个奇迹。喜洲,现还较为完整地保留着一大批明代、清代、民国以及当代各个时期各具特色的白族民居建筑群落。当然,老舍先生眼中的喜洲已经是过去时,现如今,喜洲在时光和岁月的打磨下,已经略显沧桑萧条,但仍不失其大气的风范。她淳朴接地气,既有纯美的自然风光,也浸透着丰富的民俗历史文化,最主要的,是这里很少商业化,远离嘈杂,但又不失格调。来大理,真的不要错过被称为白族第一镇的喜洲,现在的喜洲还算是一片淳朴的白族风情。
来到喜州古镇,漫步在并不宽敞的石子街道上,可感受到浓郁的白族文化,本着“三坊以照壁,四合五天井”的民居建筑风格,喜州古镇如一位安详的老者静静的躺在洱海的臂弯下,享受着美好的晚年时光,镇上的古老建筑已经斑驳,似乎在向游客述说着一段久远的故事。据考证,早在新石器石器时代,白族人就在洱海畔繁衍生息,并在建筑绘画及雕刻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格,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
作家老舍在《滇行短记》里这么写:“喜洲镇却是个奇迹。我想不起,在国内什么偏僻的地方,见过这么体面的市镇……进到镇里,仿佛是到了英国的剑桥,街旁到处流着活水……不到一里,便是洱海。不到五六里便是高山。山水之间有这样一个镇市,真是世外桃源啊!”
古镇里有明代、清代、民国以及当代各个时期各具特色的上百院白族民居建筑,那些充满着水墨情调的民居群落,大都坐落在古老的石头巷子两边。每一个院落的布排,都力求做到自然、贴切,讲究的是一种儒雅的格调。
白族,典型的民居建筑群,布局上是典型的“三方一照壁”及“四合五天井”庭院格局,建筑为土木砖石结构,门窗是雕刻精细的木刻花鸟虫鱼。房屋装饰、粉白灰墙,局部绘以水墨青山水画,更显得古朴、典雅大方。照壁,石块砌筑,檐下有大理石雕制的垂花构件叶棋,青灰的古铺顶。门楼门窗用精雕青石砌雕图案,加以结构繁缛的额阙,有蛟虬升腾、彩凤起舞和鱼鸟嬉戏……诗情画意融为一体,整体艺术吸收了西方和江南民宅的优点,形成了独俱特色的白族建筑风格。
喜洲是白族文化宝库。人们常说,要了解白族,必需了解喜洲。白族的主要民俗和重大民族节日活动在喜洲都完整地保留着,如火把节、本主节、栽秧会、蝴蝶会、耍海会等等,数万人参加的一年一度的白族狂欢节“绕三灵”主要活动地点也在喜洲。
四方街的"题名坊"。是明代镇上出了几位进士之后建的,那时候凡是在科举中取得功名的村民都可以把名字刻上 ,在提名碑上留名的明清进士和举人有将近1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