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炮局胡同,曾有的日本陆军监狱(图文)

标签:
京城炮局胡同曾经的日本陆军监狱碉堡旅游摄影 |
分类: 人文摄影 |
如今的炮局胡同,在高楼栉比的北京东城,显得渺小、破旧。匆匆的行人,很少注意这个再普通不过的胡同。但是,炮局胡同里那风化斑驳的碉堡、围墙,似乎在大声疾呼告诉人们:“炮局胡同21号曾经是惨无人道的日本陆军监狱。”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2007年7月3日举行的“《北京抗战遗存》、《抗战家书》出版首发式”,其中就记载着东城区炮局胡同21号曾经是日本陆军监狱,这里还保留有4座碉堡。
如今,走进位于东城区的炮局胡同,仍然能看到高耸的围墙和密密的铁丝网,还有4座残存的炮楼伫立在胡同里,使得这条胡同显得非常与众不同,更是向人们鉴证着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
根据记载,日伪时期,这里围墙四周修筑了7座碉堡,现南墙处3座碉堡已经拆除,其余东、北4座基本保存完好。老北京有句俗话:“你小子再不老实,就送炮局”,指的就是炮局监狱。20世纪30年代的日伪时期,炮局监狱的官方名称是“日本陆军监狱”,就在今天的炮局胡同21号,这里成了日军华北最高军法机关多田部队军法部的监狱,最多时关押3000多人,许多抗日志士在这里惨遭杀害。现北京市公共交通安全保卫分局的办公地,当时就是日本陆军监狱的所在地。

▲03
炮局监狱,浸透了抗日志士和千万中国老百姓的鲜血。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更要牢记这儿曾发生在这里的这段历史!
当时监狱的每间牢房宽4米、长9米、高5米。一个牢房要关押50多人。被他们关押的人必须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面向墙,不许活动,更不许躺下。只有早晨才允许在自己的位置上踏踏步,活动一下。牢房四周各有一盏灯,昼夜开着。但监筒子里不安灯,牢房内的情况,完全暴露在看守的眼皮底下。

被抓进监狱的人,狱方要先画像,也就是将被他们要关押的人的衣服扒光,在一张人形纸上,将人身上的疤痕、痣点一一对应画下来。凡是他们认为犯了抗日罪的“犯人”,一进来就得戴上3斤、5斤重的脚镣,即使睡觉时也得戴着。

监狱的伙食特别差,一天只给两次饭和水。吃饭时,被他们关押的人要先靠墙坐好,由门口的所谓“犯人”将盛着两个窝头、一碗熬土豆皮的盘子、小碗传进来,然后赶紧将空盘传出。吃饭还统一号令,不给筷子用手抓着吃。
整个监狱,只有一个“医官”,根本谈不上什么医疗条件,结核病和其他传染病流行。病死人的事情经常发生。

▲12
到抗日战争后期,这里又设置了‘劳工的中转站’。抓到劳工后,先关进监狱,待人数凑齐后再押送至天津塘沽港,由海运运至日本各地,以充当由于战争而导致在其该国缺乏的苦力。
谢谢朋友们浏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