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光影骑士王
▲01
平遥古城在山西太原以南90公里处,本是一座不太引人注意的小县城,但却是我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城之一,也是联合国批准的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平遥古城始建于西周,已有2700多年历史。山西平遥古城历经数代仍保留完好,青砖灰瓦,亭台楼阁,都原模原样地保持着初时风范。古时它是晋中最大的商品集散地,且为中国最大的票号中心城市。有“进了平遥城,银子元宝绊倒人”之说。有人说平遥古城是中国明清时期汉民族地区县城的活标本,也有其道理。城中以市楼为中心,南大街为中轴线,形成“左城隍、右县衙、左文庙、右武庙、东道观、西寺院”的对称布局等等,整座城池又是由城墙、街道、店铺、寺庙、民居组成的一个浓缩的古文物建筑群。
据介绍重要景点有:平遥古城墙、日升昌票号、古市楼、明清一条街、双林寺、渠家大院、古县衙、文庙大成殿、清虚观、镇国寺、曹家大院、何家大院、华北第一镖、中国镖局等。可惜我是随团游,在此只逗留一天,很多景点没能光顾,下次吧。
时光荏苒,岁月如痕,曾经辉煌的晋商神话在这里早已经烟消云散,我们只能从这些灰黄的建筑中寻找着平遥往日的光彩。一段历史造就了一座城池,平遥是一座幸存的古城,一页尘封的记忆,一段辉煌的珍藏。

▲02
平遥城池为方形,总长度为6157米,墙高十米左右。城墙内部由泥土夯实,外部全部砖砌,城墙上以砖石辅就,上面可以并行两辆马车。作为一个起防护作用的城墙,平遥城墙顶上还设有嘹望孔、垛口等御敌设施,有人说这垛口三千,敌楼七十二,分别象征孔子三千弟子和七十二贤人。城内房子万余座,全部顶高不超过城墙;全都是一层瓦房或平房,没见一幢草房、土房;全都是木门、木窗、青砖墙、灰瓦顶。

▲03
这里显著特点是四合院式的民居,城内现存传统四合院3797处大部分仍在使用中,从这些高门大院的住宅中可以看出历史上平遥的富足。

▲04
平遥是现有全国保存最好的明初县治砖石结构的古城墙、建于五代时期的古木结构建筑镇国寺大殿、以及金代建造的文庙大成殿等。

▲05
游古城,我在城墙的围城走了一圈(约需两个小时),这是必须的。当你漫步在城墙上,俯瞰城的内外和忙忙碌碌的人们,你会体会古城的壮美;更加感觉到古人的伟大。现在,能够绕城在古城墙上行走的;全国应仅此一处。

▲06
城外景儿

▲07

▲08
平遥古城墙:城墙全长约6.4km,筑有马面重门瓮城6座,跺口三千,敌楼七十二,隐喻着孔子三千弟子贤人七十二的典故,大多数敌楼内都有孙子兵法的记载或七十二闲人的塑像及生平。

▲09

▲10

▲11
登上10米高的城墙,城墙周长6162米,是全城制高点。站在城墙上看平遥,整个画面以青蓝黄为主调,和谐、自然、舒畅。

▲12
道光三年(1823),平遥商人首创日升昌票号,总号设在平遥城内西大街,在全国各大城市遍设分号。随之,票号业兴起,先后成立的平遥票号总数达22家之多,在全国70多个城镇码头设立分号400余个,承揽了全国各地上至官银、赋税、军饷,下至商号、店铺的资金及个人私银的汇兑、存放业务。如今的日升昌票号已改为中国票号博物馆。

▲13
古城历经了600余年的风雨沧桑,至今仍雄风犹存。平遥古城内的街道、商店和民居都保持着传统的布局与风貌。街道呈十字形,商店铺面沿街而建。铺面结实高大,檐下绘有彩画,房梁上刻有彩雕,古色古香。铺面后的居民宅全是青砖灰瓦的四合院,轴线明确,左右对称。整座城池呈现出一派古城的风貌。

▲14
平遥县土特名产,品种繁多,诸如平遥牛肉、平遥推光漆器、平遥长山药、果子沟槟干、南依涧乡苹果、孟山醋柳(沙棘)汁、汾河区高梁酒等。

▲15

▲16

▲17
这个叫疤饼,也叫石子饼,薄饼放在有热石子的锅中铹熟。

▲18
明清一条街上都可以品尝到平遥的当地风味小吃。主要有莜面烤佬佬、油糕、红面湖湖、水煎包、山药丸则等。画面中正在加工的吃食叫什么?忘了!

▲19
这里旗袍及布鞋也很有特色

▲20

▲21
清朝时,平遥有“小北京”之称,因为这里有实力雄厚的商家坐镇,商业逐步繁荣。康熙年间,以平遥商帮为劲旅的晋商,不仅称雄江北,且将势力扩展到江南。平遥商人多在当地设总号,在外地设分庄。嘉庆末年,平遥商帮已遍布全国通都大邑,水陆码头。总号与各分庄及客户之间,大宗项的批发、运销、中转业务兴旺发达,各种货物源源不断运进古城,又直接发往省内外。以日升昌为首的八大票号,所经营的汇兑业务通达国内45个城市,甚至在美国的旧金山、纽约都可以看到日升昌的字号,足见其财力之盛。

▲22
谢谢朋友们浏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