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光影骑士王
▲01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武周山南麓处的云冈石窟依山开凿,从北魏文成帝和平初(460年)起,一直延续至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年)止,前后进行了60多年。石窟东西绵延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12月1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云冈石窟的造像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多彩,堪称公元5世纪中国石刻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据资料介绍,按照开凿的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不同时期的石窟造像风格也各有特色。早期的“昙曜五窟”气势磅礴,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中期石窟则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著称于世,显示出复杂多变、富丽堂皇的北魏时期艺术风格。晚期窟室规模虽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适中,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榜样和“瘦骨清像”的源起。此外,石窟中留下的乐舞和百戏杂技雕刻,也是当时佛教思想流行的体现和北魏社会生活的反映。
云冈石窟形象地记录了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向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国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多种佛教艺术造像风格在云冈石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融汇贯通。可惜,我只是走马观花地品赏了一次,算是对云冈石窟这艺术魁宝的初步认识吧。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谢谢朋友们浏览!
加载中,请稍候......